明年参加高考的北京考生将会发现,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将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这是近期各省公布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之一。根据近期公布的高考相关信息,多省调整了高考加分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降低分值和缩减项目上,其中备受关注的体育加分项大幅“缩水”。
据统计,目前已有23个省(区、市)出台相关政策,对高考加分政策改革。
加分项目“瘦身”主要体现在学科竞赛加分和体育加分上。一些省(市)不仅取消全国奥赛、科技类竞赛保送资格,同时也下调了加分分值。北京市规定,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黑龙江省、湖南省将这些竞赛的加分值降为10分,此前则为20分。
体育加分方面,各省在减少加分体育项目的同时,也下调了加分值。如,广东四川两省加分运动项目减少为8个,此前则名目繁多,仅四川省可供加分的体育项目就达27个。同时,四川、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也下调了体育加分值。
此外,多省对优秀学生、艺术特长生和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也进行了部分调整。
据了解,此次加分的密集调整源于201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对两类项目进行调整:取消了诸多学科竞赛的保送加分资格;规定体育加分项目最多只有10项,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等普及程度高的项目。
当时规定,这两项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2014年的应届毕业生。
高考加分一直备受争议。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在校大学生直言,在其家乡四川省,不少考生的高考成绩加分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其他一些省区的学生也向记者透露,一些加分考生甚至变换民族身份以换取加分政策。此前,体育“尖子生”难以通过体育测试的报道也屡见报端。
对于加分项目“瘦身”,舆论认为将有助于遏制“加分腐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治理高考加分乱象更重要的是进行制度改革,“关键在于推进基于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最后形成综合录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