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阵阵优美的歌声从景山学校七年级(2)班的课堂上传来,然而,这并不是音乐艺术课,而是语文课。朱畅思老师正带着学生们通过吟诵来理解诗歌,孩子们也都兴致勃勃,乐在其中。这是东城区开展素质教育、减负提质的一个剪影。朱畅思介绍说,吟诵不仅能让学生们乐学、好学,更能让他们接受美、欣赏美,“现在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吟诵,熟读甚至背诵60多首《诗经》里的诗歌。”
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提出了八条减负新规。不只是景山学校,在东城区每所学校里,都有着深化教育改革的身影。让“每所学校都有特色、每名学生都有特长”是东城教育的发展目标,通过改革,孩子们像花儿一样沐浴在素质教育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我们将探索并实行‘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东城区青少年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东城区将设立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青少年科学技术学院、青少年体质健康学院和青少年国际教育学院,通过统筹、利用、整合校内外和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精品特色课程体系,保障学生个性发展。孩子们通过加入这些“学院”,可以获得个性化和创新化的素质指导,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老师,快看,这是我发明的火车模型,比动车高铁还要快呢!”一位小学生兴奋地给老师展示自己的科学制作作品。“针对这样热爱科学或在某方面有所长的孩子,各类‘学院’将给他们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东城区“学院制”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学院”的建立,今后东城区可实现同学段、跨学段的学区选课模式,其中,文化艺术学院将实行“专家导师制”和“资源共享制”,孩子们将有机会享受到世界顶级文化艺术盛宴。
“这是老师特地给我布置的作业!针对我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来巩固基础知识。”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一个男孩告诉记者。学校在初三部分学科实行了“分层作业”和“分层检测”,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和以往进行的重大改革不同,东城区针对减负采取了“化大为小”的策略,实行“微创新”。
所谓“微创新”,就是从问题出发,找到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课题,通过“小步走”逐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逐步突破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与发展瓶颈,使减负工作稳中有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而在和平里第四小学,每个老师都会把重点教学任务放到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当堂练习,这是学校为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而实行的“教学优化”微创新。即把握上课第5至25分钟“最优教学时间”,选择“最优教学手段”,并且要谋求“最优教学反馈”。
“素质教育是七彩的,美应当成为个人心灵成长的底色。”东城区教委主任冯洪荣如是说。在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下午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兴奋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课程中,铺开纸张泼墨挥写,或是与小伙伴来一场棋类交锋。4月10日,北京市东城区美育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继“蓝天工程”、“学区化”管理后,东城区的又一办学品质提升工程,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次新尝试。
“无论是‘微创新’、‘学院制’还是美育,都是想培养出思维深刻、人格健全、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国际化的人才,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绽放他们的美丽,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所在。”东城区教委负责人说。
作为家长代表,演员邓婕也为东城区素质教育的改革叫好:“东城区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可以引导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时龙这样点评东城区的教育:“东城教育是有想法的教育,更是有做法的教育,体现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的要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