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北京军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国防生签约五周年

首页 > 

地方

 > 天津

 > 庆北京军区与天津科技...

庆北京军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国防生签约五周年(图)

22日上午,天津科技大学校园里彩旗飘扬,洋溢着浓厚热烈的喜庆氛围,军地双方欢聚一堂,同庆北京军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国防生签约五周年。

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董万才,天津警备区政委谢建华,市委常委、市委教卫工委书记陈超英,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王海儒,以及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和市委教卫工委,市教委,天津科技大学负责同志,国防生、师生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纪念大会。

董万才在讲话中说,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做好国防生培养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培养过硬政治素质放到第一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基础。要在提高培养质量上下更大的功夫,在抓好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军政素质的培养锻炼,从根本上提高国防生培养的层次和质量。要积极探索国防生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用宽阔的视野培育人才,围绕地方院校打基础、军队院校训专业、部队时间练能力的总体构想,努力形成军地持续培养、接力培养、全面培养的良好局面。要巩固发展军地密切协作的好形势,共同把国防生培养这项“朝阳工程”做好,为国家和军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市委常委、市委教卫工委书记陈超英致辞。他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向北京军区、天津警备区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天津发展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

陈超英说,近年来,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决策,将国防生培养教育工作作为地方服务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在北京军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培养工作开展五年来,军地双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国防生培养工作快速发展,为我军后备干部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科技大学把国防生培养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和战略任务,作为一项光荣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认真总结、凝练推广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成功经验,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进一步扩大与部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军地融合、军民融合,为增强办学实力和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代表学校向出席纪念活动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国防生培养工作的部队首长、党政领导、兄弟院校、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曹小红表示,学校将坚持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国防生工作的使命意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进一步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品意识;坚持用人才需求牵引工作,进一步增强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意识,锻造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培养出更多的军中栋梁,为科教兴国、科技强军做出天津科技大学更大的贡献!

北京军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国防生签约五年来,军地双方紧紧围绕培养适合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目标,牢固树立为国防生“塑军魂、铸脊梁、插翅膀”培养理念,做到一体化思考,把高校的育人理念和部队的人才战略统一起来;一体化设计,把高校的优势学科和部队的人才需求统一起来;一体化运行,把高校的专业教学和部队的军政训练统一起来;一体化建设,把高校的育人环境和部队的军事特征统一起来。目前,科技大学在校国防生382名,已为我军输送63名高素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广大国防生“忠诚使命、求知博学、进取创新、律己表率”的形象,被科技大学师生誉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一张远扬的金色名片,一种深厚的教育资源”。

据悉,纪念活动还举行了“军事人才成长规律与国防生发展论坛”。国防大学杨毅将军做“国家安全呼唤国防教育”主题报告。 

附:国防大学杨毅将军做“国家安全呼唤国防教育”主题报告

天津科技大学潘秀山副书记发言材料

庆北京军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国防生签约五周年1

国防大学杨毅将军做题为《国家安全呼唤国防教育》报告

国家安全呼唤国防教育

国防大学 杨毅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全球战略格局中,各战略力量展开交叉互动,欧美中心地带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相对下降,新兴经济体呈现群体性崛起态势,战略地位上升。着眼未来战略主动权的争夺,新的一轮战略力量重组正在进行。西方国家集团为维护战略主导权,正在加紧内部整合。新兴大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都在相对增加,并通过地区机制及其他多边平台加强合作。处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进程关键性阶段的中国正在面临空前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时期之一,随着全球化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和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程度的继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前所未有地密切,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密不可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国家安全离不开一个和平、安定的世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离不开一个安全的、对国际安全合作事业积极作为的中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的两大矛盾也正在日益突出,即:迅速扩展的国家利益和维护国家利益有限的保卫手段之间的矛盾,增强保护国家利益手段的迫切性与日益增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的海外利益在迅速扩展,我们的海外侨民在不断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能源、市场、运输通道遍及地球的各个角落。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形势对我们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联度增大。影响我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远远不能局限于我国领土和领海边界线上。我国主导世界和地区重大战略问题的能力尚不能与美国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同日而语。而我们的军事力量,特别是能遂行远距离作战的军事力量差距更大。为了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我们需要发展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包括军事力量,然而,我们增强保护国家利益手段的迫切性与日益增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也同时突出。按照国际关系的理论,在各国之间的互动中,每个国家在谋求国家安全的时候,都有可能成为别国安全的威胁,或者被别的国家看作是威胁。

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是深刻改变国际关系格局、改变国际利益分配格局的过程,而且,对这一过程最紧张、最警觉的,往往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通常在国际政治上称为霸权国。从历史上看,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无一例外地包含着向当时的霸权国挑战的成份,霸权国的防范、甚至遏制都在所难免。

国际上有学者做过统计,几百年来,充当“主要挑战者”的国家都失败了,无一例外。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因此,后起的大国面临的就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安全困境,还面临着与世界霸权国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今天的中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复杂的、微妙的处境。随着我们实力的增长,国际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国,特别是美国对我们的戒备也越来越重。

如何正确地应对,避免历史上新兴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安全困境”,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并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二、维护国家安全搞好国防人才培养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和平发展的过程。30年来,中国的国际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并对地区和世界事务越来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由国际体系的外在者、反对者逐步变成参与者和改造者,由过去被国际社会忽视和偶尔借重的对象变成既被重视、被借重同时又加以防范和制约的对象。

展望未来的三四十年,中国的国际角色必将发生新一轮的转变。在下一轮的国际力量格局变动中,中国将由国际体系内的配角逐步变为主角或者次主角;由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变为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大国;由人口大国、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变为综合性大国和强国。

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克服重重困难和种种矛盾过程中才能得以最终实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崛起需要面对比历史上其他崛起大国更加复杂的“崛起困境”。能否有效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西方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的对立、中华民族复兴同霸权国家遏制企图的抗争以及中国快速发展与其他国家利益的冲突等重大矛盾,是否能够打破历史上大国崛起必然引发国际战略格局剧烈动荡,甚至爆发军事冲突的定律,关键在于制定合适的战略目标,采取正确的战略途径,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实力作基础。

我国的发展进入更高层次,国家安全也面临新的威胁。由崛起带来的外部压力将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突出因素,安全威胁呈现“内外互动、外部威胁突出”的新面貌。在当前阶段,维护国家安全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难题,第一,突破崛起困境,第二,塑造稳定周边环境,第三,把握台海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已经逐渐越过传统的陆地、海洋和领空的边疆,不断地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拓展和延伸,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将近70%。国家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内,要抓住,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快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面提升综合国力;我们的国防与军队建设也是处于一个空前的战略机遇期内,同样也要抓住,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一支与我们国家地位以及国际义务相称的强大军事力量。国防与军队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一支封闭的、技术装备落后的、数量规模型的军队朝着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式发展,正规化、革命化和现代化的军队转型。随着改革开放而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支持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并对国际社会提供逐渐增多的“公共产品”,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放眼未来,中国的国防事业与军队建设将以更加高深的战略视角、更加宽广的领域、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事务。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信息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永远坚持防御军事战略的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一支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义之师,将是中国和平发展伟大事业的可靠保卫者,也是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守护者。

尽管我们的国防与军队建设已经并正在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我军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还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们的国防与军队组织领导体制与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还很不适应,为承担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挑战作战任务,仍需继续加强综合能力建设。中国和平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作为正在复兴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的军事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着伟大而光荣地的历史使命。

20世纪是战争和对抗的世纪,21世纪是竞争和淘汰的世纪。战争是残酷的竞争,竞争是文明的战争。现代的竞争是全面的竞争,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富国强军需要德才兼备高素质的人才,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军事人才方面的差距不亚于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代差”。教育可以为增强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提供支撑,我们必须以新的战略视角来认识和搞好国防人才教育的工作。

庆北京军区与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国防生签约五周年2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潘秀山主持论坛

高起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一体化打造优秀后备军官

天津科技大学驻天津科技大学选培办

我们天津科技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综合大学。2004年4月,学校与北京军区政治部签订协议,开始了国防生培养工作。几年来,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天津警备区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为部队培养适应机械化、信息化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目标,努力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实现了依托培养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国防生培养规模由签约时的33名发展到目前的在校国防生382名,涵盖机械、电信、计算机、经管、材料、法政、生物工程、理学院等8个学院16个专业。广大国防生以忠诚使命、求知博学、进取创新、律己表率的形象,被全校师生誉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张金色名片,一种教育资源”。首批毕业的33名国防生,100%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00%完成了军政训练培养目标;100%履行协议到部队工作。2007年3月,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董万才将军来我校视察,对我校国防生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坚持一体化思考,注重把高校的育人理念和部队的人才战略统一起来

签约以后,学校党委组织机关和相关学院认真学习《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全军人才战略工程规划,按照总部、军区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依托培养工作实践。

(一)确立了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责任意识。校党委认为,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是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兴军之良策、强军之重举,是改善军队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实现军队整体建设转型的关键。普通高校要发挥知识密集、科技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积极发挥人才资源库的作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在为经济建设输送普通毕业生的同时,更要坚定地为军队建设输送优秀后备军官,在推进新军事变革和部队整体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作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确立了把国防生的培养纳入学校国防教育体系,实施重点发展的意识。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国防教育,开展依托培养工作为国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校党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巩固提高大学生军训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国防生教育培养,把国防生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战略重点,精力上重点投入、财力上重点倾斜、人力上重点保障。并把国防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及时运用到普通生教育管理当中,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兼容发展。

(三)确立了为军队培养优秀人才的精品意识。依托培养工作要为部队建设负责、为战斗力负责、为打赢负责。为此,学校确立了努力培养“优质品”,坚决杜绝“残次品”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塑军魂、铸脊梁、插翅膀”的培养理念,着力打牢国防生献身国防事业的思想政治基础、投身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文化基础、成为合格军官的军事技术基础,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自觉的行动、更有力的措施,不断把依托培养工作引向深入,努力把国防生培养成政治信念坚定、永远听党指挥、立志献身国防、担当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

二、坚持一体化设计,注重把高校的优势学科和部队的人才需求统一起来

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必须面向部队的人才需求,把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科专业,最优化的教学方案,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应用到国防生培养之中。

(一)充分考察论证,设计培养目标。为了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清晰,更加贴近部队需要,学校主要领导定期向北京军区政治部、天津警备区党委汇报国防生培养工作情况,听取部队首长的指示意见;组织国防生教育管理人员到其他兄弟签约院校学习考察,借鉴经验做法;深入基层部队、亲临演习现场了解部队对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从政治思想、军事素质、专业技能、身心体魄、知识结构等方面,精心设计和打造专家研究型、参谋智囊型、指挥管理型人才。

(二)精选主力学科,提供培养支撑。为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学校根据已经具备的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认真研究、反复论证,进行了学科整合重组,形成了相互支持、交叉融合的机械工程类学科群,电气信息类学科群,材料科学类学科群,覆盖了军事、工程、技术、管理多个层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体现高素质结构;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体现高起点设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体现高科技含量;在教学队伍配备上,体现高学术水平。内涵更加丰富、优势更加突出、军事应用特色更加鲜明,为国防生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持。

(三)增设新鲜学科,适应发展需要。为了适应部队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对院校专业规范,学校新增了部队急需的热门专业,推免研究生增设了国防生研究方向。国防生的专业覆盖面由签约初期的4个学院7个专业,拓展到现在的8个学院16个专业。2007年,学校拨出专款50万,建成了国防生信息化建设实验室,把国防生即将担负的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军事斗争准备可能出现的情况引入课堂,从而使“国防生信息化建设实验室”成为国防生指挥管理演练室、网络技术学习室、信息作战模拟室。

三、坚持一体化运行,注重把高校的专业教学和部队的军政训练统一起来

国防生完成本专业规定学分、取得学历学位,落实军政训练计划、达到培养目标同等重要,不能偏废。为确保军政训练的“四落实”,学校把国防生的军政课程纳入教学体系,避免了专业学习与军政训练可能发生的时间冲突。

(一)通识教育与军政理论教学的统一。抓好通识教育,落实军政理论教学,是实现国防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积极采纳驻校选培办的建议,将国防生的军政理论教学纳入正常课程体系,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场地进行军政理论教学,确保了军政理论教学时间、场地、人员、效果的四落实。同时,采取用军政理论课程冲抵内容接近、相通的普通选修课的办法,减轻国防生因增加军政课程带来的学业压力。

(二)一般素质与特殊素质的统一。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现实任务,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使命,对国防生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在专业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加大了与部队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比例。把通用知识的学习向军队建设的核心任务聚集,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向部队担负的特殊任务延伸,把相关知识的学习向国防生任职岗位的特长需要拓展。学校还成立课题组,围绕国防生特殊素质培养,对“国防生成长环境”、“国防生培养体系”、“利用学校体育健身设备器材提高国防生身体素质”分别立项,专题研究。

(三)专业教学能力与军政教学能力的统一。校党委非常注重国防生教学、管理人员军事素养的提高,努力实现专业教学能力与军政教学能力的统一。一是组织机关干部到军营体验生活,加深对军队人才需求的紧迫状况和部队训练管理方法的了解。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到军队教导机构观摩公共课程教学,与军事教员进行教学法探讨,增强专业教师对部队装备技术发展水平和教学训练模式的了解。三是组织国防生所在学院领导和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到部队进行实践锻炼,了解掌握部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四是与驻校选培办建立合属办公的机制,实现国防生教育管理的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互补提高。

四、坚持一体化建设,注重把高校的育人环境和部队的军事特征统一起来

学校注重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和国防生成才规律的比较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以博学创新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和以忠诚奉献为特征的军营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构建国防生成长环境。

(一)健全学校管理机构与完善军事化机制相结合。学校在签约之初,就成立了以校党委主要成员为组长的国防生选拔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国防生培养工作。随着国防生数量不断增加,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又适时成立了国防生教育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国防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相关工作协调。出台了《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教育管理中心工作细则》、《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一日生活制度》、《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党员发展意见》等文件,全方位规范国防生的教育管理。

(二)营造校园文化环境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相结合。学校和驻校选培办积极营造校园培养环境,注重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军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对国防生成才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充分运用活动载体,精心设计组织了主题歌咏比赛、系列专题教育、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文明宿舍评比和军事技能比武等活动。在校园显耀地段上设置了国防生工作宣传栏,在国防生宿舍区布置了三代领导核心的题词和英模画像,建立了国防生荣誉室。同时,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对国防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光荣使命教育。组织毕业国防生到井冈山、到延安开展毕业主题教育,为国防生洗礼淬火、铸造军魂。通过这些活动,使国防生增长了理论知识,陶冶了思想情操,激发了爱国热情,坚定了努力学习献身国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日常养成培养与部队实践锻炼相结合。为弥补校园环境对国防生“兵味”塑造的缺限,促进国防生的日常养成,学校参照军队院校的管理模式,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国防生中队,实行集中住宿、集中管理。在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在步兵第196旅建立了集中训练和实践锻炼基地。利用暑假,组织国防生到基地进行集中训练和当兵锻炼,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培养“官兵一致、知兵爱兵”的情感,培植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利用寒假,组织四年级国防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代职锻炼,为国防生胜任第一任职提供了实践机会,积累了工作经验,储备了发展潜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