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外生态站建起治理新模式

首页 > 

高教

 > 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

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外生态站建起治理新模式

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外生态站:让油油的水草在湖底摇曳

三百里梁子湖,在“千湖之省”的湖北,与洪湖齐名。湖中心有一岛,名曰梁子岛,上有一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学家们在岛上种水草整整23年。因为他们的努力,梁子湖的水质从Ⅳ类回到了Ⅱ类,成为长江中下游水质最好的湖泊,湖底水生植物种类达到282种,超过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全国水生植物总和。这个站的创建人和带头人于丹也被冠以“农夫教授”,闻名全国。

记者近日乘一艘小艇登上梁子岛,远远就看到“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外生态站”的红字招牌。貌似当地渔民的于丹教授接待了我们。只见他皮肤黝黑,满头银丝,身着一件宽松的旧白T恤,脚穿一双沾满泥巴的拖鞋。

这个野外工作站全名叫“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2年前,35岁的于丹为了自己的博士后研究“长江中下游淡水湖泊水生植被生态作用调查”,选择了“水草丰富”的梁子湖开展野外研究。

后来,于丹在武大被破格评为教授,他带领研究团队扎根梁子湖。通过种植水草治理湖水污染的想法,萌生于1998年长江流域发大洪水的时候。当时武汉的梁子湖遭受洪水和工业污染的双重侵袭,水草植被死亡过半,水质恶化到了Ⅳ类,整个湖的水生植被覆盖率骤然减少了一半。梁子湖“病”了,“我们站里的同事们心急如焚,幸运的是,我们在长期研究中发现,水草对污水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就尝试在水底种上大量的水草。”于丹介绍。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这里已逐步建立起“优势物种筛选——生物学规律破译——人工大面积种植”的梁子湖治理模式,给梁子湖的湖底种上大量水草,净化水体,从而实现人工生态修复。如今,他和他的团队亲手种下的水草,在梁子湖底繁衍成超过20万亩的丛林,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誉为“水下原始森林”,让梁子湖成为长江中下游水质最好的湖泊,没有“之一”。(记者 袁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