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统计:族群差异让家长对学校观感也分歧

首页 > 

留学

 > 调查统计:族群差异让...

调查统计:族群差异让家长对学校观感也分歧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调查统计:族群差异让家长对学校观感也分歧 2013年09月07日 06时讯

根据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 Press)全国公共事务意见研究中心(NORC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Research)最近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少数族群家长以及收入较低的家长,跟白人家长或是收入较高的家长比起来,似乎会把子女学校里出现的问题看得更为严重--包括对学童学业的低期待、霸凌问题,或是不合时宜的科技以及教科书。

全国公共事务意见研究中心位于芝加哥大学,他们自2013年6月21日起开始进行这项调查,为期一个月,直至7月22日结束。调查方式是随机採样全美国1,025 位学生家长(其子女必须至少已读完一个学年,从幼稚园到高中12年级都可以),透过市话或手机以英语或西班语进行访谈。採样结果大约有正负4.1%的误差值。

整体而言,美国的学校与老师都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同等对待各类族群的家长;然而若反过来检视不同族群的家长如何看待老师、学校以及其自身在子女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便可以看出不小的落差。根据统计,家长评价学校品质以及其看待子女学校问题的方式,最受其群族背景、教育程度以及收入高低差异的影响。

许多家长表示,其子女就读的学校很优质,对学校里的老师也有很正面的评价;不过比起其他家长,白人家长给予其儿女学校的评价略微再高一些。其他所有族群的家长给予学校的评价则颇为相像,无论是学校在帮助学生进入大学以及就业市场,或是负担公民权利义务以及了解未来成人生活等方面。

一位主流族群家长表示,他的子女所受的教育比他们之前所受的更好;黑人与拉丁美裔的家长在这方面的感受则更加强烈。民调也显示,少数族群家长觉得他们自己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更深。

尚.安德森(Sean Anderson)今年30岁,住在德州的瓦克萨哈奇(Waxahachie),他两个小孩今年秋天分别升上三年级跟五年级。他表示,孩子们的学校跟附近城市如达拉斯(Dallas)的学校相比起来,可能还不差,不过他仍旧担心他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最佳教育。「我不知道。能跟在英国的小孩比吗?可能没办法吧。」安德森表示。

以下是这次民调的几项发现:

‧富裕家庭的家长并不像非富裕家庭的家长一样,把霸凌、家长参与率低、考试成绩落后、低期望以及不合时宜教科书等,看成是严重的问题。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调查统计:族群差异让家长对学校观感也分歧

‧拥有大学学位的家长,认为最严重的教育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没有大学学位的家长,则认为最严重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对学生成就的期待太低。

‧跟白人家长比起来,黑人与拉丁美洲裔家长更相信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费用、校园建筑的品质以及招募资源的能力,是检视学校品质的重要因素。

当被问及子女的教育时,全家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家长跟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家长比起来,前者显得较为担心教育问题。例如,在比较不富裕的家庭里,有52%的家长认为霸凌是个问题,而有47%的家长则担心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度太低。在比较富裕的家庭里,这两项的数字则分别仅有18%以及29%。

深入探讨这些数字,则能显现出种族的大鸿沟。有54%的拉丁美洲裔家长以及50%的黑人家长,认为他们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很多的影响;相较之下,只有34%的白人家长抱有这样的看法。

而在问及学校经费、艺文活动以及科技设备时,也出现了分歧的看法。61%的黑人家长视学校经费不均为问题,然而只有32%的白人家长持有此看法。36%的黑人家长认为子女接受的音乐及艺术陶冶的机会不够,然而只有21%的白人家长如此认为。50%的拉丁美洲裔家长担忧学校缺乏电脑科技设备,但是只有34%的黑人家长以及16%的白人家长这样认为。

在能不能把好老师留住的问题上,有67%的拉丁美洲裔家长认为这很重要,然而白人家长却只有24%。打架、暴力跟帮派问题,对53%的拉丁美洲裔家长而言,是严重的问题,然而只有13%的白人家长持同样担忧。

在「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什幺品质?」这个问题上,答案也有很清楚的社经背景差异。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低收入家长、黑人家长以及拉丁美洲裔家长们,比其他家长们更重视老师的专业证书与教学经验。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调查统计:族群差异让家长对学校观感也分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