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送爱到拉美

首页 > 

留学

 > 台湾青年送爱到拉美

台湾青年送爱到拉美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台湾青年送爱到拉美 2013年07月13日 09时讯

教育部青年发展署本(102)年度推动「台湾青年国际志工服务队」等青年国际活动,其中「台湾青年送爱到拉美任务旅行服务」是由2位巴拉圭「台湾奖学金」学生及2位台湾大学生在台募集旧衣、旧鞋,于本年7月6日捐赠给巴拉圭偏乡Caaguazu省12月8日村。

2位巴拉圭奖学金生分别为就读国立高雄大学的李美蓉(Veronica Lima Pappaseit)及就读逢甲大学的埃利亚斯(Elias Martinez)。2位同行的台湾青年为陈孟歆(国立台湾师範大学)及陈亭谕(国立清华大学),她们将另于哥伦比亚首都发放书籍及文具用品。

李美蓉于去年返巴探亲前于国立高雄大学发动师生捐赠旧衣行动,透过该校协助,获台湾DHL国际快递公司赞助,免费空运该批捐赠衣物到巴拉圭,随后于巴国Boqueron省恰谷地区发送予受涝灾之民众,获得广泛迴响。

本年度李生再度在台募得50公斤旧衣,在驻巴拉圭大使馆教育参事处协助下另募得45公斤,合计本年捐赠约100公斤,同样获得DHL公司赞助运费。

驻巴拉圭大使馆教育参事处杨秘书表示,刘大使讚许奖学金生的志工计画,将台湾大学生的爱心传递到巴拉圭穷困民众的手中。刘大使同时期盼此举得以引发各界起而效尤。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台湾青年送爱到拉美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