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日本拓展英语教育的规模 2013年06月07日 12时讯
日本政府的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召集人‧鎌田薰早稻田校长)于28日,针对全球化的因应策略以及改革大学政策的相关议题,向安倍晋三首相提出建言。
为了培育出能够活跃于国际舞台的人才,希望能够推动国小英语的正式学科化等。这些建言也将被编入预计于下个月策动的政府成长战略之中,具体的制度设计将在文部科学省的谘询机关──中央教育审议会中进行研议。
安倍首相表示,「大学改革是日本能量的来源,而大学的能力才是支撑起成长战略的支柱。」而教育再生会议也要求政府考虑修改《学习指导要领》,纳入国小英语正式学科化及提早起始学年等建言。国小虽然已于2011年度开始推动五、六年小学生每周参加一次「外国语活动」,但这些外国语活动都属尚未正式学科化,而课程品质的提升等也都是日后必须面对的课题。
将TOFEL等校外考试运用于大学入学考试或是毕业资格考,或是将日本海外留学生人数倍增至12万人等,都是教育再生会议提出的建言内容。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日本拓展英语教育的规模 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