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慈善与信任

首页 > 

留学

 > 英媒:慈善与信任

英媒:慈善与信任

所谓charity shop,就是慈善商店,是英国一种和便利店一样常见的商店。但是它与其他商店不同的是,慈善商店里卖的物品,都是人们主动捐献出来的物品,比如不要穿的衣物、过时的家具等,东西价格自然要比普通商店低一些。人们在慈善商店里买东西,付的钱最终都被当做捐款,赠给慈善机构。

不要以为这就是“破烂二手货实体店”的代名词,慈善商店里陈列的东西都是很体面的,即使是旧衣服,也都散发着洗衣粉的清香,整整齐齐被挂在衣架上供顾客挑选。还有好些东西,看上去都没有被用过,直接被人捐赠到店里。喜欢购物的英国朋友告诉我,在慈善商店里,运气好一点可以淘到很多宝贝,说不定哪天就能淘到梦寐以求的某张黑胶唱片,或者便宜实用的品牌复古小家。而且据说,许多政客名人都喜欢逛慈善商店。当然,肯定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

我家附近的街道上就有不少慈善商店。自己虽然从来没有在慈善店里买过东西,但是倒是捐了好几次衣物。每次去,店里的修女服务员都感激不尽,像是我给他们带去了价值连城的宝物。

“铺天盖地”

每天路过大大小小的慈善店,感觉它们和在英国的中餐馆一样,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在英国,慈善是一个一点都不陌生的存在。在大一点的地铁站,有时会见到一些人拎着小水桶,嘴里呼喊着些什么,这些人就是为慈善机构工作的人,小水桶则是他们募捐的道具;圣诞季一到,身穿圣诞老人衣服的男男女女更会在火车站里整齐排列好进行合唱,为慈善组织募捐;家里的邮箱经常会有慈善机构发来的信件;坐在地铁车厢里,抬头看看,各种各样的短信募捐平面广告都在告诉你,世界上哪里的儿童或者妇女、小动物、退役军人、病人、森林绿地、犯人家属等等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我们的支援。

我问在慈善商店工作的亚当,为什么英国的慈善事业如此“铺天盖地”,似乎什么对象都值得募捐。

亚当说,在英国做慈善事业是可以减税的,英国的慈善组织收支免税,而且可以向政府提出基金申请拨款。慈善组织不是所谓的“野鸡”机构,都是有政府专门设立的独立机构慈善委员会(The Charity Commission)统一管理,一般规模稍大的慈善机构,都要登记注册。而慈善商店,则是这些慈善机构的网点。这样一来,慈善组织就有了自己的非盈利的有效运营模式。

我一听,可急了,说:“万一有人冒充慈善机构,不进行登记注册,把募捐来的钱占为己有,我也追踪不到自己的捐款,怎么办?”

法律保障

亚当告诉我,维持慈善事业稳妥运行,从未失控的最关键一点是,英国有一部《慈善法》。这套法律保证了所有慈善机构的社会地位,可靠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等。而且,这套法律已经有400年的历史,应该说,是一套很成熟的法律。

我仍然不服,追着发问:“法律也是人定的,总有人钻空子,他们去骗钱那怎么办?”

亚当真诚地看着我,说了一句话:“你为什么这么不相信慈善组织呢?为什么觉得他们总是在骗人呢?”

我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是啊,在英国的这些日子,倒是真的从来没有听闻慈善组织的丑闻。看着身边慈善事业每年的发展,说明人们还是源源不断地在支持慈善组织,即使在经济危机的关头下,也没有因为经济原因而停止捐款,只是英国百姓近年来手头紧捐款少了。为什么我如此不相信慈善组织呢?

“言行符实”

仔细想了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慈善事业除了法律的保证,另外一个基石就是人们的信任。上百年的慈善历史不是一天建成的,要获得人们的信任,除了要证明自己的“言行符实”,更重要的是如何长久保持“言行符实”,建立信任,让捐款的人们放心。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慈善机构更是清楚,丑闻对慈善事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仅毁灭的是整个机构、事业,更是人与人之间不易建立的信任。说的通俗点,自己拿去捐款的钱,是收不回来的,可是身边千千万万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还是在不断地捐款,这样的善良动机如果被慈善丑闻打击,那将是对这个事业的不可扭转地毁灭。英国人奉信基督教,对捐助有一种传统的自觉意识。如果这种自觉意识被毁灭,那么这个社会恐怕也没有任何底线可言。

所以我一点不意外,像亚当这样富有爱心并追求平等的英国人在慈善店做义工可谓正好,到了别处,还不一定能找到让其开心的职位。我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亚当,你在慈善商店干活,没有工资,钱少得可怜都没法生活,那怎么办?”他说:“政府给我失业补助。”

看来,这又是政府另一种的慈善了。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感谢您阅读《慈善与信任》,文章来源于BBC,由出国留学网收集、整理、转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