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 新闻资讯】假期游学有些乱:报价虚高 隐性强迫 货不对版 《假期游学有些乱:报价虚高 隐性强迫 货不对版》新闻由人民日报02月27日报道,转载。
报价虚高、隐性强迫、货不对版、行程商业、监管乏力……
假期游学有些乱
数据
【人民日报 - 新闻资讯】假期游学有些乱:报价虚高 隐性强迫 货不对版一经比较就会发现,只要冠以“游学”的名头,报价一般高于类似线路的旅游项目,而学校组织的活动价格还会更高一点。“我们的价格自然比学校组织要优惠,其实很多学校是跟我们合作的,我们直接负责联系游学的部分。”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以目前最紧俏的美国线路为例,天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扬寒假参加的“游学冬令营”,为期15天费用4万元,住宿在美国家庭,行程包括访问名校、英语授课等内容,以及游览迪士尼乐园等娱乐项目。有旅游业人士表示,这个报价过高,类似线路旅行社的报价一般为2.5万—3万元。不过,有老师反驳说,学校组织的游学项目没有购物和自费活动,所以价格自然高一点。
如果说,高昂的费用还能让家长“咬牙接受”,游学团质量的良莠不齐更叫人心寒。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花园居民李波表示,今年寒假儿子学校宣传新加坡游学,费用将近1.8万元,他坚决没给报名。“以前参加过去香港的游学,孩子光记着玩了。这次为期6天的游学,内容大多是参观知名景点、逛购物街和品尝小吃,只有3天的早餐后安排一些交流活动。”过于商业的路线、走马观花的行程、蜻蜓点水的体验,让孩子们的游学经历大多流于形式、收获甚微。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外的“友好家庭”往往把接待游学生当成生意做,一些海外地接社团会增加景点和购物,有的游学团居然还有去赌城的项目。
有家长表示,因为孩子跟着学校走,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即使游学内容夸大宣传、货不对版,也都不会追究,“毕竟孩子还要在这里上学”。
析
利润丰厚 看似内容多实际成本低
隐性强迫 学校出面更易招揽生源
如今,为保障学生安全、害怕承担责任,很多学校连春游、运动会都会取消,为何对风险更大的出境游学如此热衷?
一位资深旅游中介人士表示,国外游学这些年越来越火,背后诱惑在于丰厚的利润。“游学项目通常会安排很多点,给人内容丰富的感觉,但是实际上成本很低。”据他所言,“游学”的特色在于参观很多国外高等学府和著名人文景观,但在国外这些地方几乎都没有门票,如果不雇用当地导游,在这方面成本几乎为零。“很多游学机构跟国外的大学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就是把孩子们带到那里晃一圈,随便讲讲人尽皆知的一些大学历史。”
【人民日报 - 新闻资讯】假期游学有些乱:报价虚高 隐性强迫 货不对版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由学校来组织游学,远比“单打独斗”的散客团更有号召力。“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寒暑假游学业务做得比较成熟的、规模较大的机构在成都起码有五六十家,如果能和生源家庭条件普遍优越的中小学合作,无疑能极大增强竞争力。”成都一家旅行社负责人透露,他所在的旅行社从前年开始同时和3所学校合作,每一年的寒暑假游学项目都能顺利招满学生。而上海某旅行社负责人更坦言,由于利润空间巨大,一些旅行社或教育机构为求合作,或给老师免费出国的指标,或给学校领导“返利”,或与学校分成利润。
而家长的盲目追捧,也对“海外游学热”推波助澜。中国对外友好合作服务中心国际教育文化交流部部长王立新说,如今不少家长越发看重“教育投资”,大多抱着长见识和见世面的心态,游学市场也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且消费能力普遍增强。“学校组织带队往往会给家长以‘安全’的印象,很多家长是出于面子或跟风,学校自然乐得组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任苇说。
不过,家长们所期待的“安全、正规”,在现实中却常常不尽如人意。据了解,一些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 只是将“生源”直接转包给旅行社。而一些带队老师本身都是第一次出国,难以起到“边游边教”的作用。
去年,北京市某知名小学的游学团甚至曝出带队老师进名牌店“扫货”、孩子在外等候的事件。“学校与学生之间签署了游学合同,又转交给旅行社,就存在着学校与学生、学生与旅行社、学生与交通运输公司几层法律关系。如果出现事故的话,需要结合具体事故与参与者进行责任追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柳经纬如此分析。
延
无章可循 申报审核收费均无规定
缺乏监管 多重责任交叉形成盲区
某网站曾针对游学做过网上调查,数据显示49%的人认为“方式很商业化”,42%的人表示“很多游学只游不学”,24%的人认为“游学价格高昂”,19%的人认为“带队老师没有边游边教”。
2012年5月,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出国夏()令营等有关活动。
【人民日报 - 新闻资讯】假期游学有些乱:报价虚高 隐性强迫 货不对版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规定对“营利”界定模糊,学校很容易打“擦边球”。目前学校组织境外“游学”或者“交流”既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也无专门的监管部门和机制。针对学校组织游学是否需要申报或审核,记者询问了长春等地的教育部门,回复均说没有相关规定。
由于无章可循,海外游学难免出现糊涂账。一位留学中介的市场经理透露,游学市场目前没有行业规范及市场准入等要求,有办理出入境资质的公司基本上都可以做,一些没有资质的公司也通过合作等形式开展业务。“招生是一家公司,最终签协议、执行项目的却是另一家公司。”至于学校是否对合作机构的资质进行过认真审查,根本没有人去监管。据报道,有教委方面负责人表示,学校组织的这种游学一般是和旅游公司合作,不属于学校的经营范围,属于企业行为,教委无权为旅游公司制定规则。
针对这一监管盲区,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认为,游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部分,在国外已经有很好的实践。而在我国国民教育以外的教育由家庭负担,容易形成高价市场。“应该由旅游和教育部门协同制定一套规范游学的标准,严格筛选有资质的社团并定期进行资格审查。”而任苇则建议,中小学组织游学应该增加透明度,“可以借鉴高校的游学交流机制”。
有教育学者表示,家长应该对游学持理性态度,不必寄以过高的期望。“让孩子通过短期游学提高英语水平、拿到国外名校推荐信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