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报道:中国大学生不愿到工厂就业

首页 > 

留学

 > 美报报道:中国大学生...

美报报道:中国大学生不愿到工厂就业

新华网讯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题:中国大学毕业生谢绝到工厂工作(记者基思•布拉德舍发自广州)

王增松(音)很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农村长大的小王上了一所大学,自三年前毕业以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上班。25岁的小王干过低薪的工作,每次只干几个月,曾经当过购物中心的保安,也当过餐馆服务员,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写字楼里的保安。

但小王不考虑申请到工厂做全职工作,他认为,那样的工作对他来说太低下。相反,他每天都在寻找一份坐办公室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起薪只有在工厂工作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数百万高校毕业生都有着跟小王一样的想法。结果就形成了一种异常现象:工厂工作无人问津,而许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一项针对城镇居民的调查显示,在20岁出头的人中,那些有大学文凭的人失业的可能性是只上过小学的人群的四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说,这是就业市场的一种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工厂招不到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不想要这样的工作。

过去十年里,中国高等教育飞速扩张,最优秀的人才能够在想进一步提高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找到理想职位。

但高校毕业生中,每年也有数百万人没有任何适合就业市场的技能,却认定自己理应得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坐办公室的工作。

这些受教育程度较高、但没有稳定工作的中国年轻人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的长期威胁。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上网、同朋友聚会以及抱怨办公室工作短缺上,他们认为坐办公室的工作才是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劳工问题专家玛丽•E•加拉格尔表示,对工厂工作的厌倦如今在中国十分常见。

她说:“大学生本身还没有适应大众教育这个概念,当他们进入大学时,他们习惯把自己看成精英群体的一部分。”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一种不寻常的社会现象,即许多大学毕业生是父母和祖父母唯一的宝贝,长辈在孩子长大成人后继续照顾他们。

一家家具制造公司的副总倪(音)女士说:“父母和祖父母会给他们钱,有六个人供养他们。他们说,我为什么要工作?待在家里每月就能有2000元,我为什么要每天挤公交,去挣2500元的工资?”

学校名称:美国日本大学 にほんだいがく 所在位置:日本,千代田区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创建时间:1889年学历:预科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私立学生人数:81100人院校地址:6563

在中国,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项目不受欢迎,因为人们认为接受这种教育没有出路。此类学校还很受歧视:人们认为出身农村的孩子才会到此类学校读书,家境较为富裕、受较好教育的城镇学生很少选择此类学校。

王增松正在琢磨别的谋生方法,但学习职业技能不在其中。他的一个想法是,从农村批发商那里收购兔子,然后在广州的大街上摆摊,将这些动物作为宠物或者食品出售。

记者告诉他这可能意味着他要与年龄较大、没有文化、愿意为了挣点小钱而摆摊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竞争时,他耸了耸肩,再次表示自己讨厌去工厂工作。

他说:“我不是怕工作艰苦,而是因为那种工作没地位。受的教育越多,就越不愿意去工厂工作。”

美报报道:中国大学生不愿到工厂就业[1]1 本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