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法国社会的真正裂痕

首页 > 

留学

 > 文凭,法国社会的真正...

文凭,法国社会的真正裂痕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文凭,法国社会的真正裂痕 2012年12月14日 10时讯

若以文凭等级来分析法国教育成果的成绩单,会发现三项趋势:累积的巨幅落后、近期的进步、与整体而言可接受的分数。约八分之一强的法国成年人(13.4%)拥有大学二年级同等学历(Bac+2)以上的高等教育文凭。研究社会需求的社会政策观察与评量中心(Compas)顾问Louis Maurin强调,在这方面,真实情况并不如法国给人的印象(至少在富裕阶级)那样美好。

他提出两个原因:「首先,权力集中在首都造成高社经人口集中。这些地区与法国的平均情形完全无关,后者建立在基础职业教育文凭(BEP)上。另外,我们也常把刚离开教育体系年轻人的教育水準与所有成年人的教育水準混为一谈。」但在1960年代时,不到十分之一的法国年轻人有高中会考文凭(Bac)。

在55到64岁的法国人中,18%拥有高等教育文凭,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CDE)会员国的平均值为22%(2009年的数据)。也就是,在三十年多前离开教育体系的法国人,其教育程度远不如其他国家的同龄人。反之,在25到34岁的法国人中,43%拥有高等教育文凭,高出OCDE平均值(37%)。总体而言,在25到65岁法国人口中,29%拥有高教文凭(1997年时为20%),几乎已达到OCDE平均值(30%)。

OCDE教育部门专家Eric Charbonnier表示:「三十年前,没有文凭也能找到工作,只要有高中会考文凭就能教书。从国中二年级(5e)开始就有早期职能性向导引。现在,法国已补救了中等教育的落后问题,而高等教育也推展得很好。若持续此趋势,我们将可在十年内超过OCDE平均值。」

1981年Jean-Pierre Chevenement(研究暨科技部长)提出的「让同年龄层学生80%有高中会考文凭」的口号、成立职业科高中会考、高等教育全民化,并在1966年设立大学技术学院(IUT),提供短期大学学程,这些作法都有助法国弥补落后情势。三十年间,法国拥有高教文凭的青年人数倍增(从18%提升至43%),已大幅超越美国与德国,但仍无法与培育最多具高教文凭人才的国家相比拟。南韩、日本、加拿大与俄国有半数年轻人具有高教文凭。

因此,对Charbonnier而言,法国必须「持续进步」,尤其得解决一项难题:「中等教育的学业失败日趋严重。」在25到34岁的法国人口中,只有84%有中等教育文凭。比美国低了4%,更比日本低了将近16%。他认为,更广泛来看,比起量的问题,法国遭遇到的严重问题应该是质的问题:「教育大量化成功了,现在则是质疑就业出路问题的时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文凭,法国社会的真正裂痕

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社会学者Marie Duru-Bellat亦表认同,她也惋惜「对数量目标的追求。」她表示:「教育政策的唯一目标是达到其他国家的程度。但看看西班牙,他们为赶上他国做了极大努力,但现在年轻人却遭遇到求职困难的处境,因为就业市场并未与此同步。」她认为应思考「品质」,也要考量经济状况的吸收能力。举例而言,硕士越来越多,但管理层级的人才需求并未膨胀,这损害了专业效率。她表示:「我们需要的是经济政策。儘管在教育上有可观的进步,但二十年来,法国青年就业情况并未改善。」

另外,具文凭者的地缘分布也显示法国文化隔离情形加剧。Maurin认为,除了富人越富有外,这也是法国社会不平等性的来源。他指出,文凭在法国具「神圣」地位。因此,拥有文凭者获得某种「文化布尔乔亚」地位,掌握了以前经济布尔乔亚不一定拥有的正统性。法国社会的不平等性因而更加稳固。另外,这些新社会阶层也越来越群聚。这是一种在城市间与城市内部能见度不高的深层结构。几年前,某些学者曾指出这种隔离现象,而如今此现象正持续扩大中。

在1999年到2008年间,法国全国具有大二同等以上学历者的比例由18%增加到23.8%。但Maurin分析了十年来的统计结果,发现无论根据哪种人口等级计算,拥有高教文凭者人数增加最多的城市,是在1999年时就有最多拥有该级文凭者的城市。而当年低阶文凭(顶多只有BEP文凭)者最多的城市,在2008年时,拥有此类文凭者的比例若未增加,也是减低最少的城市。

但若以社区来分析,情况则有些许不同。有最多具高教文凭者的社区主要在巴黎及其西郊。在这些地区中,虽然某些已达顶峰的社区(具文凭者超过66%)出现饱和状态,但整体而言,具文凭者数量增加最多的仍是原本比例就已经最高的社区,不过某些1999年时具高教文凭者较少的社区中,也出现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具高教文凭者也开始投资市中心的新社区。以社区层级来看,具高教文凭者增加的情况随城市而不同。反之,具低阶文凭者的集中趋势则在法国各地增加。Maurin分析:「文凭等级与收入相关,具高教文凭者的集中化首先与房价演进有关。经济状况较差、没有文凭者常被排挤到市中心外。但并非所有具高教文凭者都有能力住在较富裕的社区,尤其年轻一辈。因此,有部分人选择投资每平方公里地价较低的市中心老旧社区。在大城市中已极度富裕的社区外,因而产生了主要由文化财富主导的新『岛屿』社区。反之,社经弱势社区中的中等阶级则逐渐退出,移往城市外围地区。社会隔离情况发生在最低阶层与最高阶层,并非根据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文凭,法国社会的真正裂痕 移民来源,而是根据社会阶层。这项隔离机制激起了被排挤、远离市中心的社会阶层(不仅是在郊区者,也包括着在城市外围地区者)的不满。总归来看,两种趋势-具高教文凭者选择性的集中化,与最弱势者承受性的、常被聚集在社会住宅的集中化-相对立。」不过,Maurin也认为不需过度诠释此情况,因为大多数法国社区仍由来自不同社会阶级的人口组成。在某些更新社区中,收入较差的具高教文凭年轻人也能促进社会混合性。但他也提醒:「目前,社会隔离的趋势强劲,若要颠覆此情形,必须实施相当长程的政策。」

感谢您阅读本文,本文转载自台湾教育部官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