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使深圳创新向着高端进发(10.19)

首页 > 

留学

 > “海归”使深圳创新向...

“海归”使深圳创新向着高端进发(10.19)

物流、人流、资金流……深圳的一切都是变化的,流动的。上万人的加工制造业企业在搬出,上千万的奖励金吸引着一个个高端服务业项目;一些人因为生活成本高选择了离开,一些人因为这里能实现梦想义无反顾…… 选择了深圳的人们,按着自己的理念打造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新形象。 引进第一万名“海归” 今年8月20日,曾在德国、加拿大、美国工作学习多年的凌杏元博士,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应力手中接过“深圳市留学人员资格证明”,成为深圳引进的第一万名“海归”。 来深圳创业就业的留学人员一般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以高学历为主,80%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约占10%,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回来的占大多数,不少留学人员既有在国外著名学府学习的经历,又有在国外大机构工作的经验;二是以非深圳户籍人口为主,90%以上“海归”出国前都不是深圳人;三是创业比例高,30%的“海归”来深圳创业,带动“海归经济”迅速成长。目前深圳市留学生企业73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5家。 凌杏元为何选择深圳?同众多“海归”的回答一样: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是一个有机会的城市。处在中国与世界交融最前沿的位置,让见识过世界的“海归”们滋生搏浪弄潮的激情;多元的文化和宽容的城市气质,让来自北美、欧洲、东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归国留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2000年起,为把深圳打造成为“海归”创业的热土,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海外留学人员来深圳创业的前期费用和启动资金补贴,在全国开创了重金资助“海归”创业的先河。投资近10亿元建设留学生创业基地,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留学生创业大厦已经封顶。到目前为止,深圳市已连续7年对377名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发放了前期费用补贴,累计资助总额达3456万元。今年,深圳市已补贴“海归”创业金额高达900多万元。 “海归”的批量引进和主动投奔,催生了深圳新的经济结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貌。深圳的高科技产业与“海归”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无关系,“海归经济”已渐成深圳高科技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代名词。 刘应力总是骄傲地说,深圳的政策“好看”“好吃”“好用”。“好看”是其有高度,从人性的角度和文明演进的规律制定政策;“好吃”是让留学人员得到实惠,不仅有创业上的资助,而且给很多留学生安排经济适用房,在子女就学、家属就业方面均让人无忧;“好用”就是可操作,所有政策都很具体,都能毫不含糊地照章行事。 拥抱领跑亚洲的基因组 2007年4月4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式在深圳登记注册,从海外归来的核心团队率上百人的高端人才从京城来到这里,他们几乎个个都是具备生物、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其使命是以新一代测序技术突破为切入点,建设高通量基因组大科学工程技术平台,进行相关的公益性科学研究;强调技术集成、组合创新和高效精细管理;勇敢探索符合基因组科学发展的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继续领跑亚洲基因组科学。他们将用3年时间完成三个有重要科学和产业意义的基因组研究项目:炎黄计划、熊猫行动和高原探索,全面开展基因与医学的临床研发…… 专门用于DNA样本测序研究的测序实验室,是基因组图谱研究的核心实验室。记者看到,白底黑字的“黄种人的基因组中国人来测———履行大国责任”几个大字挂在实验室内。墙上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一段话也许是这群新深圳人在用来诠释他们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原始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攀登世界技术高峰,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 10月11日,他们正式向世界发布黄种人基因组图谱。华大人已从当年一名技术员从事农机服务,发展到创新研究令世人瞩目的高度。 华大人坦言,代表着亚洲基因研究最高水平的华大基因研究院选在深圳,一方面是因为深圳对于高端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深港创新圈现有的发展速度以及未来的深远影响。扎根深圳,借助深港交流与世界紧密联系,是华大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选择的理由。 那么,深圳又为什么张开双臂接纳华大呢?华大楼内一幅标语不知是否正在作答:科学只有第一,深圳不信“忽悠”。 崛起信息研究的“国家队” 深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在今天的自主创新过程中更是不断创造着新的速度和高度。 去年3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始筹建。第一批5位工作人员入住深圳,在酒店大堂就拉开阵势,开始人才招聘,同时向海内外各大院校发出招聘信息,吸引优秀海归人才加盟。 一年时间,这里已经聚集了300多名海内外精英,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信息类国家级研究院所。研究院设置了人机交互、智能仿生、计算与数据模拟、精密工程、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和集成电子等12个研究中心;设立了高性能计算与数据模拟、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光电等实验室。如今,频频来访、讲学交流的要么是院士,要么是海内外知名学者,可谓“往来无白丁”。 就像“股份制正局级事业单位”这样定性,深圳的许多机构设立、人员安排等,在传统看来,让人说不清弄不明。或许深圳人并不在此费心思,或许这就是深圳人的创新———一切只要有利于创新。 徐扬生,该院的副院长,也是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的所长。但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面印的是“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校长助理”。因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共建的,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来这里做项目,视作在校内工作,不用申请准假。 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0年的徐扬生是积极建议先进技术研究院落户深圳的“始作俑者”。他说,香港中文大学整体发展很好,经费充裕,吸引了很多世界顶尖教授,但是生源少,并且由于地域局限,没有大的研究项目,师资力量无形中被浪费了一部分。“这好比你的房子小,就只能拿小玩具在桌上玩玩,而如果空间足够大,你甚至可以放一列火车去摆弄。深圳这边恰好就是一个能提供大项目、大舞台的地方。” 他介绍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打破了传统研究所“蜂窝煤状”的科研管理模式,以“创新三步曲”将知识生产过程工业化。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科研和开发中,建立产生知识的三级流水线: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借助实验室,对原始想法进行研究与验证,通过立项程序组成相关课题组,正式研究与开发,最后将研发成果输送到与工业界相结合的工程中心进行系统级应用集成。这种进行“类工业化”的科研方式,可以有效形成创新的循环价值链。徐扬生认为,先进技术研究院要想在短期办成真正影响工业界的一流研究院,法宝就是“创新无极限”的文化,并在管理体制、研发机制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创新勇气。 为此,该院院长樊建平提出,要保证人才一流,科研骨干的一半以上从海外招聘,每年人才流动率为10%;要做到科研一流,成果转化率至少达到30%,使科研活动真正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工业的发展;要做到管理一流,营造令科研人员向往的科研与人文环境,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体系、激励措施和成果转化机制。 不难看出,他们的创新是从广聚高端人才开始的,也是以人才为中心进行的,和深圳的自主创新不拘一格博揽高端人才高度契合。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海归”等高端人才的聚集,把国际上前沿的思想带入深圳,扩展着这个城市的气度和胸怀。 “把一些零件散放在桌上,就是一些零件而已,但是如果你将它们合理地组装后,也许就是一辆电动汽车,也许就是别的功能性产品,这就是集成技术。”徐扬生说,目前新的科学发现难有突破,而集成创新不但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也符合中国人的特性。 鲍信先,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美国留学的“海归”。本来从事纳米光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在光电子通讯领域有所建树。深圳的创业激情和氛围让他从北京只身一人跑到了深圳,创立了深圳富创投资管理顾问公司。 他耐心地为记者讲解他的模式:现在电子商务非常发达了,人们想要什么东西,到ebay、阿里巴巴一搜就解决了;但是,人们要创业创新,需要资源可就没这么方便了。这些资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创投等金融服务,科技开发、知识产权、评估、技术转移、孵化、认证等技术服务,法律、会计、培训、咨询、财税等专业服务,软件、互联网、通讯等IT服务,会展、物流、广告、翻译等其他服务。他要做的就是让人们不但在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上可以找到并利用它们,还可以在一个空间区域聚集它们,打造一个为创业创新服务的资源聚集地。他要走市场化道路,通过建设科技中介现代服务业行业平台,实现发展科技中介现代服务业,完善创新体系。 曾经只盯着光电技术的专家,现在却做着跨国界、跨领域的事业。他跑政府,和官员们沟通;跑银行,与金融家们接洽;跑楼宇,同开发商谈合作;跑香港,请专家们论证。 女儿问:“爸爸,为什么不和我们在一起,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鲍信不知道怎样回答四岁的孩子,只能说:“爸爸是大人,大人就要做事情,为社会做贡献,爸爸希望能够尽快和你们生活在一起。” 他告诉记者,在美国创业创新,只要专心自己的技术就可以了,其他的都由各类服务机构帮忙;在中国,在深圳,他要做的就是营造这样的环境。 今年深圳市明确提出发展高端服务业,他兴奋地说,自己的思路完全与政府的政策契合!现代服务业的发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前提,他相信,“深圳的现代服务业会有质的飞跃”。 深圳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其实变化最大的是深圳人,深圳人的思想。这里高端人才的聚集,前沿思想的碰撞,正把深圳的自主创新提升到新的高度。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