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中国学生考美国高考仅7%及格说明啥

首页 > 

留学

 > 熊丙奇:中国学生考美...

熊丙奇:中国学生考美国高考仅7%及格说明啥

网易博客供稿 《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夏谷鸣分析了中、美两国的高考(微博)内容后指出,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北京青年报10月28日)

我国内地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缺乏,是不争的事实。按照夏专家的逻辑,是不是提高了内地学生的SAT成绩,就反映内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呢?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由于SAT总归是笔试,因此,针对这一测试进行经年的训练,是完全有可能提高成绩的。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内地学生参加各类洋高考的表现已经越来越好,一些考试机构已经注意到内地考生的这种情况,认为我国内地考生的洋高考成绩对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的作用在下降。内地学生参加“洋高考”有从高考升学应试到出国留学应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洋高考成绩已很难原生态地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就是在国外,针对考生对SAT考试的反复准备、操练,大学也开始重新评估SAT在评价学生中的作用。

美国大学在评价学生时,SAT只是其中一方面因素,所占权重只有25%左右,大学并不是用SAT来考察申请者的批判性思维,而是通过分析其中学学业成绩(所选课程、课程难度和成绩)、中学综合表现以及大学的面试考察,来加以评价,这很大程度弥补了SAT的不足。

但是,我国考生和教育机构,却是按照国内高考的思路,来对待SAT的,这显然就会出现偏差,一方面,大家会认为一张卷子可以测试出学生的所用能力与素质,因此将卷面成绩作为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针对试卷的出题思路,对考生反复训练(所谓题海战术),似乎成绩越高,就会得到大学更好的评价。但其实,SAT只能反映一方面的能力(主要集中在知识和推理);而反复训练得到的只是应试技巧,而非本人真实能力的提高。

所以,对待SAT,必须抛开国内高考的思路,而应完全按照国外大学的升学考试制度和多元评价体系来分析——在美国,教招考是分离的,考试由社会专业机构组织,所以中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不是围绕考试来组织教学,不存在考试是中学教学指挥棒的问题。这不但有助于我国考生在准备出国留学时,重视自己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同时也防止国内的中学国际班、出国留学机构,片面强调测试成绩,发生变异。根据国外大学对我国留学生的调查,普遍认为我国学生的知识基础很扎实,但却缺乏创新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

当然,要让我国内地学生和教育机构的观念发生转变,从根本上说,必须推进我国高考制度制度改革,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这才能让中学教学摆脱应试指挥棒,有推进个性教育的空间,而学生关注的就不再只是升学考试,而会把它作为一场普通测试,以原生态的方式加以应对。——在美国,SAT一年考7次,缴一次费就可考3次,且每次成绩同等有效,可作为申请大学的依据。这就是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避免学生“毕其功于一役”。

其实,我国内地的高考,近年来也在尝试进行改革,比如,在考试命题中,多出开放式、思辨性强的题目。但这在现实中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我国实行集中录取制度,按照分数高低排序录取,一分之差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命运,开放式的命题会否影响学生评分的客观公正?其二,开放式的命题,将打破“主题先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不能再实行灌输教育,也要求阅卷老师,不是判断学生观点对错——观点本无对错之分——而是分析学生是否言之有理,用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如果老师还是坚持灌输教育,阅卷者有自己的喜好,那么,学生们的思维就无法跳出老师教育的框架,回答试卷,就不是所自己想说的观点,而是迎合老师的口味。

由此可见,应试思维主要来源于考试录取制度,破除传统的应试思维,就必须朝考试录取制度开刀。相对于批判思维来说,我国学生首先应该破除的是应试思维,在打破应试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谈进一步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