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英国:英伦随笔:最怕没有家

首页 > 

留学

 > 2012英国:英伦随...

2012英国:英伦随笔:最怕没有家

学校名称:英国赫瑞瓦特大学 Heriot-Watt University 所在位置:英国,爱丁堡学校设置类型:创建时间:1821年学历:学校性质:公立学生人数:7人院校地址:Heriot-Watt University Edinburgh, Scotland UK EH14 4AS 电话:+44 (0)131 449 5111 Email:enquiries@hw.ac.uk9914

BBC英伦网 苏平

《英伦随笔》

2012英国:英伦随笔:最怕没有家1

慈善组织警告,住房福利的改革将导致更多的人无家可归

有房族担心付不起按揭,无房族害怕拿不到按揭。房子,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

青少年想建立一个“家”----给自己找到稳定的栖身之地,想必更是难上加难。

慈善机构警告,面临经济萧条、福利缩水的双重打击,英国有可能出现更多年轻人无家可归、甚至露宿街头的局面。

“最怕没家”

贾斯廷今年21岁,在朋友家蹭不下去了,和人一起去住帐篷。三星期后,遭毒打进了医院。害怕再受攻击,贾斯廷不敢回去住帐篷……大千世界,到哪里去度过漫漫长夜?贾斯廷拨通了救助热线。

Get Connected是为25岁以下青少年提供免费、保密热线咨询的慈善机构。8月31日,该机构出版的今年第二季度统计报告注意到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青少年将住房看作最大的问题,最害怕的是无家可归。

该慈善机构介绍,今年4-6月期间接通的所有热线咨询当中,有关“住房”的占到17%。和上一季度相比增加了三成。

最近,英国援助无家青年的慈善组织“中心点”(Centrepoint)委托展开的一项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7月下旬,约克大学和赫瑞瓦特大学研究人员联合起草的报告指出,与2008年相比,每年有无家可归经历的年轻人总数从75,000人增加到80,000人。

“隐形无家”

慈善机构Depaul 说,这个总数相当于泽西岛总人口;可以坐满伦敦奥运体育场;平均下来,每小时就有9名年轻人无家可归,每7分钟,就有1人。

Depaul同时指出,这还不包括日渐增多的“隐形无家可归者”。

无家可归,指的并不仅仅是露宿街头的流浪汉,还包括那些在条件恶劣的旅店内临时栖身、在朋友的沙发上打游击、在其他不安全的地点过夜的人,比如车后座,整夜开放的咖啡馆。

Depaul估计,英国现在有25万名25岁以下的年轻人属于这类“隐形无家”族。

自己的错?

2012英国:英伦随笔:最怕没有家2

家庭破裂,是导致青少年无家可归的主要原因之一

慈善组织说,许多年轻人走到无家可归的地步,并不全是他们自己的错。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家庭破裂,比如和父母、继父/继母关系破裂,其中许多牵涉到长期的对抗、冲突甚至暴力。

青少年或者自愿离家、或者被父母赶出家门,立刻失去了安身之地。

另外,更容易沦落到无家可归地步的还包括刚刚离开社会收养关怀体制;受过虐待、欺凌;刚从监狱里放出来;患过心理疾病、失去了亲人等的年轻人。

而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失业。

无业无家

八月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英格兰18至24岁的无业青年人群上升至18.4%,这是五年来的最高值。

Get Connected第二季度受理的有关住房的咨询27%来自伦敦。其中案例最高的五个区分别为萨沃克、刘易舍、汉默斯密斯与富勒姆、伊斯灵顿、海灵基。而这五个区也正是失业率最高的地区。

根据全国统计署的数字,伦敦平均失业率为8.5%,而上述五个地区的失业率则在9%-11%之间。

Get Connected认为,数字凸现出高失业率和无家可归之间的直接关系。

双重打击

另外,慈善组织还担心,政府计划在今后几年内削减2亿多英镑的住房福利,穷人面临的将是雪上加霜般的双重打击。

今年4月,“庇护所”(Shelter)指出,削减住房福利将导致54,000名已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少年儿童处境更加艰难。父母需要挣扎度日,青少年被迫在“天寒地冻”中露宿的危险是“真实”的。

在联合政府公布住房福利改革草案后不久,去年年底,10多家慈善组织联名上书警告,几年内,露宿街头的人数就有可能在8000人的基础上翻一番。

社会代价

政府否认住房福利改革会导致无家可归者增加,并反复表示,已经、并将继续投入巨大的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修建廉价公房,帮助年轻人就业、安家。

但是,恐怕无人能够否认,无家可归,必然会给青少年带来沉重的身心创伤:饥饿、身心健康恶化、丧失教育机会、无法找工作、暴力,犯罪、性侵犯……

八月初发生骚乱的那个晚上,家门口的小区伊灵,不再象是中产聚居的郊区,更像是战场。一家小花店也未能幸免,窗玻璃被砸烂,鲜花被扔得满地都是。花店的老板说,虽然肇事者的恶行令他“恶心”,但是他懂得这些人的动机。“如果他们有事干、有钱、有工作,就不会这样闹事了”。

听上去很简单的一句话,隐喻的却是,年轻人自暴自弃,整个社会都将付出代价。

一位英国慈善活动家说过,社会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年轻人,因为,最终的结果不仅是人人都能省钱,还能确保未来的社会生产力更高、更有爱心。

(苏平,2011年9月6日,伦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