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60年代以来,在各地大规模成立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大多是2年制,也有少数4年制,强调「容易进入」(Accessibility)和「负担得起」(affordability),主要目的是让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得到适合的教育,这些社区学院後来成为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
以维吉尼亚州社区学院系统(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为例,便是大学产学合作与职场人力发展(Workforce development)密切结合的例子。在维州学院系统的学生群体里,超过1/3的学生拥有学士以上学位,他们大多选择晚上或周末的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事业或自我充电。此外,还有30%的学生是来学习某一项技能,有的是正式学分,有的是就业导向的非学分课程。在社区学院,教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产业人才培训,而不是做研究专案。维州社区学院系统曾於2011年安排教育部高等教育人才考察团一行人拜会参访在其系统下的汤玛逊尼尔森社区学院(Thomas Nelson Community college),了解美国社区学院在产学合作及产业人才培育的作法,当时访团对於尼尔森社区学院与业界连结的紧密印象相当深刻。
在汤玛逊尼尔森社区学院,可以看到许多公司坦诚公布其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以方便社区学院及教师规划安排适当的培训课程,还有的公司,允许学生一边上课一边上班,同时在上课期间就给予职位并开始支付薪水。由於企业通常并不完全了解刚应聘的新人(学生),所以也与社区学院合作进行人力品质或性向能力观察与测验,企业往往需要听取教授的意见,教授就根据学生上课态度和学习能力作出推荐。
由於学校长久与当地经济有着长期合作的关系,教授们有机会踏出校园,和企业一起研究如何设计与时俱进的课程,所以其教学方式十分灵活生动。首先,根据不同需求,课程可以从一天到一年不等,上课地点也可由学校校区到公司甚至工厂。其次,他们总能将最新的观念引入课堂教学,不囿于书本教条。这种走出"象牙塔"的教学方式,不像一般大学校园里的学院派、学术派走向,社区学院必须与真实世界连结,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促使社区学院的教授不会为了强调个人立场而阻碍革新进步,相反地,必须不断求新、求变。
当教授们进入校园外的公司,他们可以直接获悉公司竞争力所在,了解最流行的软硬体,甚至帮助公司发现发展新方向,然後他们回到校园,设计出一系列配套课程,定向培养学生,除了让学生可以学有所用,更让这些公司获得非常大的助力。正是他们的作用,使得职场和学术界水乳相融,并不时产生新的火花。
另外,众所周知,在职场上,时间是最关键因素,所以在维州社区学院,新的概念、技术都要求以最短的时间引进、开发和落实。此外,在课程中,还会传授企业文化的重要概念,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体会到公司文化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不再仅是完成学分的毕业者,而是一个个可以马上融入公司的〝准员工〞。每一个与公司有深处的教授都感受到他们的知识学问已经深深的与他们帮助的企业的脉动结合在一起。
走出象牙塔的学者,不仅帮助公司获得所需人才以提高竞争力,同时由於他们深入实战前沿,能很快把握市场走向,可以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即时嵌入市场上最流行的软硬体,创造出一种新的课程或概念,这种与市场紧密连动的教学方式,大大提升了社区学院的教育能力,形成与传统大学的比较优势。
这也就是所谓的"双赢效应"。由维州社区学院产学合作的经验,可见让学者走出象牙塔、融入业界,可以形成更强大的教学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大大促进企业发展,特别是缺乏资金和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不但协助产业升值,还可以帮助应对国际经贸及产业移动的新一轮挑战。
参考资料: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 http://www.vccs.edu/
(撰稿人:驻美国代表处文化组 赵惠普)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走出象牙塔的学者-美国社区学院产学合作经验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