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教育部面临招聘不到英文教师的窘况

首页 > 

留学

 > 巴拉圭教育部面临招聘...

巴拉圭教育部面临招聘不到英文教师的窘况

巴国教育部为了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有学习英文的机会,原本已在全国选定192所小学中,自2月23日开始的新学年度中试办小一每周三小时英文课程,未来再逐年向上延伸并扩展至其他学校。然而,2月27日举行的英语教师甄试只有123人报考,通过率更低至36%(45人),约仅合总需求的八分之一,导致该部不得不要求各地区督学及相关学校提荐人选,参加3月中旬的第二次甄试,假如届时仍无法觅得足额教师,势必将缩减试行规模。

同时,必须说明的是教育部对於小学英语教师的语文能力要求只为中级水准,且报考资格不限於大学毕业生或专业英语教师,在必要时也可接受仅具中学学历,但英语程度达到教学需求的报考者,不过附带条件是要在一定期限内取得专业证书,如大学外文系文凭或师资培育中心文凭。但即使在这麽低的标准下,通过甄试的教师人数仍与计画需求相去甚远,反映出教育部在推动新政策时没有考量到国内相关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事实上,师资不足也正是巴国在提升教育品质时所面临的最根本性问题。

目前巴国学生直到高中一年级才开始学习英文,但也由於每所中学都配有一至数名英语教师,且并非所有教师都课程满档,所以教育部认为仍有机会补足小一英语教师缺额。不过,这种想法理论上可行,见诸於实际,则恐怕过於乐观,因为巴国在2009年前并没有教师甄试制度,师资遴选都是黑箱作业,因此,中学英文教师的素质普遍甚差,连部长本人都承认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粗通英文,其余都是滥竽充数,只能照本宣科,这种程度想要通过教育部的甄试是难上加难。

资料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巴拉圭教育部面临招聘不到英文教师的窘况 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