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官网2月15日宣布,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维杰夫已签署命令,批准核发从事国家经济现代化优先发展项目科研工作,且未满35岁的学者或博士生,每月获得20000卢布奖助。
俄罗斯国家下议院(杜玛)於2月14日二、三读通过教育法修正案,允许学校使用电子学习课程,其中包括远距教学科技。
电子学习可应用於学校所有形式全部的教学课程。根据教育委员会委员巴里辛所言,不论人民居住地点,国家皆应保障其终身受教权。
在采用电子学习和远距教学等科技来落实教学课纲的同时,教育机构应创造包含电子资讯资源,即结合资讯和通讯科技课程的教学环境。
此外,法案也规定在联邦标准架构下,学校应创造使用电子学习的条件。巴里辛表示,「我深信,通过法案将扩大国家保障人民不受居住地影响,持续受教的权利。」
健康保健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俄罗斯功勳医生塔吉雅娜‧雅科夫列娃表示,通常只要国内感冒一流行,学校教室和大学讲堂都迅速清空。她说,「我对一些不因感冒流行而中断教学的技术大学印象深刻。他们在疾病隔离期开始使用网路视讯。现在新科技能成功取代传统教学法,而不致影响学习。」
雅科夫列娃认为,「电子学习几乎是身障人士唯一的学习管道。如果有全纳教育的条件,那当然毫无疑问,残疾儿童应到学校上课以融入社会。但对卧病和肿瘤科患者而言,网路是唯一的对外窗口。广泛运用电子教学的确十分重要。」
在远距科技辅助下,合格教育对身障者而言是必要的,也为他们开启千万种可能。但现在学生修毕电子课程後,并不能获得证书或文凭,因该课程既不符教育标准,也没课纲,更无为从事远距教学教师额外加薪的方案。
雅科夫列娃说,法案使受教者获得相符文件、建立学习课程和开发电子教科书的基础。
国会议员巴里辛总结说,「新生代学子应多结合电脑学习课程,包括各种多媒体设备: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然後让所有学习材料都能为残疾、乡村学校和请病假学童所使用。」
作者/译稿人:驻俄罗斯代表处文化组资料来源︰俄新网2012.02.14. http://ria.ru/edu_news/20120214/565742286.html
【台湾教育部 - 新闻资讯】俄罗斯国家议会批准远距教学为基本学习模式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台湾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