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德教育成亮点

首页 > 

留学

 >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德教育成亮点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德教育成亮点[1]1

奥克兰市波奥塔小学的老师用图片教孩子学会沟通。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德教育成亮点[1]2

美国小学的外墙布置得很有特色。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德教育成亮点[1]3

10名广州学生入住美国人家庭。

本报记者探访美国加州中小学特色各异道德教育成亮点经济滑坡给美国教育带来挑战

英美教育观察

1月18日,从美国旧金山飞往香港的航班上,挤满了一大群讲中文的孩子,4个学生冬令营团在这架飞机上不期而遇。他们都是来自深圳或广州的中小学生,利用春节假期前往美国参加冬令营。

今年春节期间,本报记者随同广州思源学校教育考察团一行前往美国西部考察中小学教育,我们一路走访了5所中小学。除了深入课堂旁听,还与美国的校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课改仍困扰着中国教育界的同时,了解和观察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无疑可以给我们带来他山之石的经验。中美教育的差异何在?有哪些可相互借鉴的地方?这都是我们想寻找的答案。

美国家庭和中小学

教育扫描

今年1月,广州思源学校的校长邓放国带着同事和10名学校的孩子踏上前往美国的航班,开始为期两周的美国基础教育考察之旅。

在广州天河区教育界,邓放国是一个争议人物。他痴迷于推广崔其升式的素质教育。崔其升是山东杜郞口中学校长,因倡导把讲台还给学生(一节课学生们讲30分钟,老师只讲10分钟)的课改而闻名全国。

经过长途飞行,大家来到加州维卡市。根据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的统一安排,参加冬令营的10名孩子将入住5个美国人家庭。

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不同,首先是家庭教育不同。住在美国人家里,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

傍晚时分,我们一行到达了罗伦(Lauren)家。罗伦是一位美国籍的菲律宾人。她与丈夫负责组织美国家庭与外国学生的交流。有一位来自中国长沙的孩子在她家生活了两年。

罗伦家是一幢两层的别墅,进入客厅后,墙壁上挂满了照片和纪念品,其中有不少是他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的合影。罗伦家属于当地的中产阶级,接待冬令营学生的家庭都是如此。

随行的工作人员讲了几条注意事项,让来自广州的孩子们印象深刻:美国学生每天都要换衣服,如果你第二天,还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同学会以为,你昨晚没有回家。

晚上9点之后,16岁以下的孩子是不准在马路上闲逛的。一旦被警察发现,就会被带走。平时孩子们在维卡市高中插班上学,如果有事不能上学,一定要提前请假,请假条上要有家长的签字。

妈妈孩子各做各早餐

来自广州思源学校的生活老师柴琳也住在罗伦家,有一幕让她印象深刻。一天早上,罗伦起床后与读小学的孩子打了声招呼,然后打开冰箱给自己做早餐,孩子则自己打开冰箱做早餐。

美国小孩非常独立,这让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华人董先生感触很深。董先生说,美国父母很尊重孩子。当小孩子仅有3岁、与父母一起外出用餐时,孩子一般自己点餐。

在美国的餐厅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身材丰满的美国妈妈大口地吃着汉堡,完全不理会旁边坐着一位仅有四五岁的孩子。妈妈吃妈妈的,孩子吃孩子的,就算是孩子哭,也看不到妈妈去喂孩子吃饭。哭完了,孩子还得自己用手把薯片放到嘴里。

美国父母很少会逼着孩子课外去学这、学那,会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中国父母常常会强迫孩子去学很多东西,包括钢琴、书法、外语、游泳等等。

校长办公室几平方米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一行探访了美国加州的多所中小学。发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各不相同。很难找到两所建筑和室内布置完全一样的学校。

奥克兰市波奥塔小学有150年的历史,是加州一所著名的公办小学,也是全美200所蓝丝带与绿色学校之一。

教室分散在校园四处,外观十分简陋,大多是类似板房的一层建筑,但教室里布置得却十分家庭化。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不少卡通画,课桌分成了几堆摆放在一起,孩子们相对而坐。有时候,孩子与老师干脆坐在地上,像在家里一样随意。

女校长罗赛特的办公室非常小,仅有几平方米,打印机、文件柜、各种工艺品挤满了这间屋子,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后勤人员的办公室。

美国的中小学以特色立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罗赛特介绍,波奥塔小学1至5年级,共有350名孩子。除了11名正式教师,还有一些兼职教师和根据项目外聘的专家。文化、艺术课是学校的特色,聘请了专门的艺术顾问来指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此学校还获得了不少荣誉。

加州伯克利高中是伯克利市最大的一所公办高中,体育是学校最大的特色。校长理查德(Richard)介绍说,学校有3200名学生,来自多元化文化背景,学生中白人占30%、黑人占30%、拉丁族裔占15%,剩下是其他族裔。学校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对体育活动非常重视,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每人至少有一门体育特长。

家庭作业需多人合作

学生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大多是专题论文写作或成果展示。有的家庭作业需要花一星期与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美国中小学的考试特别多。很多时候每节课都会有一次小考试,以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时每名学生的试题都不一样,谁先做完,谁先交卷,老师当堂改卷,当堂辅导。

理查德说,每年2、4月份州一级的大考有2次,学校每2周组织一次测试,更多的是通过做项目的方式进行能力测试,如制订专题短片与演讲。

理查德说,作为公立高中须遵守州政府制订的教育大纲,伯克利市教委负责考核,校长只关注学生最后能否通过考试。至于教师怎么教,校长不管,每周一的专题项目讨论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分组研究,以项目与专题方式推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自订课程小班授课

旧金山市中学是一所私立学校,校长斯蒂文(StevenM.Morris)介绍说,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到初中的私立学校,有275名学生。下午时分,六年级的学生们学习中国古代史,他们通过做游戏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斯蒂文介绍说,大部分学校都有亚洲文化课程,学习哪个国家的文化知识由学校自行决定。由于学校的一位老师曾在中国学习过,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因此他决定给孩子们讲授中国历史。

据悉,与公立学校不同的是,美国私立学校课程的设置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学校会参考州立大纲设置教学课程,但不会作为主导,老师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于教学。加州的私立学校通过举行统一考试,来比较与其他学校的差距,以此作为教学水平的评判标准。

校长斯蒂文说,私立学校一般都采取小班授课制,如他们学校每班只有16个学生,而公立学校每班约35人。相比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每个学生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老师对学生更加熟悉,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此外,与公立学校相比,私立学校在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会有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家长因为注重这些,才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来。

学生用iPad上课

维卡市中学也是一个有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全学校,也是当地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学校高中部开设了15种优先课程,按照大学标准设置。若学生这些课程的成绩优秀,进入大学以后可以算作大学的学分。

在课堂中广泛使用iPad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维卡市中学总裁保罗(PaulHarrell)介绍说,从去年起,学校开始在教学中使用iPad,四、五年级的小学生有两门课程是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中学生几乎所有课的教学都会使用。课堂上学生使用iPad阅读、回答问题、研究材料。

总裁保罗说,使用iPad的主要目的是缩小教育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有了iPad和网络,就有了更多的渠道获取好的教材、例子等信息。学生有问题也随时可以提问,并可以从网上、其他教授处获取答案。

家长捐毯子给流浪汉

与许多美国中小学一样,维卡市中学很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们的社会活动种类繁多,如去公立医院,帮助病人预约、帮助儿科的孩子做一些事情;到其他公立学校去帮他们进行粉刷、绘制壁画,并进行文化交流;和退伍军人、老人一起过圣诞;找商店进行慈善募捐,所得物品用于帮助流浪者、儿童等。

维卡市中学总裁保罗说,除了要求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学校对学生家长也有做义工的要求,要求家长每学年服务20小时,比如帮落后学生补习、日本地震组织捐款等。号召家长捐不易腐烂的食物给流浪者,捐赠毯子、衣物给流浪汉。圣诞节制作礼物送给社区或其他地方的孩子。

“六岁的外孙女说要写书了”

一名中国家长眼中的美国教育

这是一位中国老人通过外孙女在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的经历写下的切身感受。

5岁了,进入正式的学前班,在离家最近的小学校。学校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也采取类似国内小红花办法,不过不是公开公布(好像是保护隐私),而是每人一个本夹,在每日的栏目上,如果表现好就盖一个绿苹果,不好盖黄苹果。或者,表现好给一个小珠子,积累到一定数量给一个玩具,连校车司机对在车上表现好的孩子也发给一个小贴士。一次外孙女和一个同学争论,说是态度不好,老师就加了一条不好的批语,盖了一个另一个色的章,孩子就耿耿于怀,总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学前班的孩子,还搞摄影展览,从出生时在秤上的照片起,到逐步长大的各个阶段,及七姑八姨的社会关系,都要涉及,有些照片是学生自己拍的,几十张照片贴在1米长半米宽的白纸板上,配上说明,在同学面前介绍,好像练习口才和推销自己,事后评比,好的奖励一只玩具熊。

6岁进入小学一年级了,学习方法与学前班好像没发现什么变化,每天带回的仍然是各种手工和图画,每个人的本夹里依然是老师盖的图案。令我们惊奇的是仍然没有课本!真不知道老师是如何教的。也有家庭作业,大约30分钟可以做完。我帮助搞了个加法口诀,如“七八十五”之类,结果外孙女在班级里,5分钟内做题最多,增强了信心和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每周都要去图书馆借书,已经可以流畅看一些小说了,可见其阅读能力很强了。

美国的孩子要求兴趣多样化,因此孩子从小就要学习钢琴,和熟练掌握其他一件乐器,这样各种班也应运而生,学习小提琴、古筝、大提琴、琵琶,孩子要学习舞蹈、游泳、滑冰、篮球和橄榄球。星期六、日家长最忙,送孩子上各种班,华人孩子更忙,因为多一个中文学校。

美国人也关心孩子,美国妇女多是全职母亲,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比如帮助学校整理图书等等和老师拉近关系,可怜天下父母心,全世界都一样啊。

美国小学校也讲送礼,班主任老师把自己的生日告诉同学,孩子们给她画贺卡和一包巧克力,年末老师给外孙女一本价钱4美元的书。有一位老师讲究实际不想要贺卡和巧克力了,对毕业班公开要求大家凑100美元买一套理发工具,她给同学也还礼,也算礼尚往来。

小孩子们除了生日,居然也过情人节,互相送贺卡,排场大一些的在专门办生日Party的地方,招待来祝贺的同学小朋友,一般带10美元左右的贺礼,回礼也是这个水平,还要招待吃喝,这样一个生日会,花销达两三百美元,也是负担,但人家办,自己也得办。

美国也讲尖子班,他们叫天才学生(资优学生),看到有潜质的学生,由优秀教师加小灶教育,由家长提出申请,经学区的教育部门专门考试通过才能进入。外孙女刚进入一年级,看到附近好几个中国人的孩子都是天才班,就报名了。几个月后放假那天,收到一个厚信封,晚上她爸爸看,才大呼“天才班录取了!”分数是99%,是美国的表示方法,即99%的人分数都低于她,据说天才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在学校每个星期四对这种学生增加课时,有一本厚厚的讲义,具体不知道是怎么教的。只见一天,外孙女说要写书了,只见孩子在网上查资料,打印图片,问我们一些中国的地理历史诸多问题,原来暑假回国一次,写的书名就是《在中国旅游》,分6章,从中国的地图开始,北京长城、上海东方明珠、中国食品、春节舞龙到语言文字等等,图文并茂,装订成册,令我暗暗称奇!看过一篇文章,说美国的中学生查文献写文章,眼见美国的小学生也这么干,真是“太有才了”。我们算了一下,附近中国人的孩子天才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族裔。(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获取稿费)

在政府消减开支的大背景下,一些美国中小学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或是短期的夏令营或冬令营学生。据悉,仅去年一年到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学生团人数就高达5万人次。同时,也有不少美国学生希望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高占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但要将中国的孩子组织到美国交流,更要想办法组织美国的孩子去中国交流。

2月17日,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的两位校长将在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副会长葛滨博士陪同下来到广州思源学校,洽谈进一步合作事宜。今年4月份,旧金山美中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永康也将带队到访广州。文/图本报记者何涛实习生吕雅愫

更多教育资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