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

首页 > 

留学

 > MIT校长:用技能解...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

学校名称:中国香港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所在位置:美国,纽黑文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创建时间:1701年学历:语言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网络课程 MBA 学校性质:私立学生人数:6641人院校地址:New Haven, CT 06520 (203) 432-47719281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由11月16日报道。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1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楼气势壮观。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2

文化长廊引人驻足。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3

自己动手设计制作T恤。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4

图书馆全神贯注的女生。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5

新华网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霍克菲尔德接受记者专访

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的话说,所有MIT(麻省理工学院)的人都是24/7,就是说无论教授还是学生,都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做事,而她自己恨不能每天48小时,一个星期有14天。可见她有多忙。记者从8月底开始跟她联络至今,已经等了差不多70天,才终于在11月5日下午6时45分,在波士顿MIT校友会年会上等到并采访了她。

身着红西装上衣、黑西裤的苏珊·霍克菲尔德校长年过六旬,却身轻如燕,声音不大,却字正腔圆。得知记者来自深圳和采访意图后开心地说:“很高兴认识你!必须运用我们的技能解决这个星球迫在眉睫的诸多问题,这是我们的使命。”这充分体现出这个世界杰出学院领头人的世界情怀。

科研和传播知识手段更先进

深圳特区报:麻省理工学院1861年建校以来,150年间产生了76位诺贝尔奖得主、49位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和45位罗德奖学金得主,被誉为“世界的理工大学”。今天麻省理工学院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作为大学的第16任校长,您在任期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苏珊·霍克菲尔德:麻省理工学院建校150年来,最根本的优势在于从基础研究到我们对世界性质的认识,并不断延续这个优势,这当然是最先进的应用技术和创新。科研和传播知识是每一所大学的使命,但麻省理工学院在这两个使命上拥有更先进的手段和惊人的速度。发现和创新如同井喷般的洪流,几乎没有一天不出现新的发现与创新。这种现象同样表现在经济学、商学、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等方面。

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技能,解决跨学科的问题,解决这个星球上迫在眉睫的清洁能源、气候变化、贫困与饥荒、海洋生态、未来城市以及国际网络合作等问题。以物理和工程科学作为催化剂,带动从医疗保健到清洁能源的生产,这将有助于我们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同时,由于信息的洪流变成了洪水,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把握情报信息。我们还必须把信息科技与文化、艺术相连接,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更有弹性的金融模式,以减少社会的不公平,这都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与愿望。

深圳特区报: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不断发展壮大的私立学院。然而,近年来预算压力和国家重点的转移,使政府对高等教育、尤其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拨款减少,而高等教育的实际成本继续增长。这些都表明,作为一所理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已走到另一个历史性的交叉路口。有计划在政府、民间、毕业生之间,包括世界范围内募集更多的资金吗?如果深圳的企业有兴趣,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接受?

苏珊·霍克菲尔德: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目前的财政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我们的校友和朋友们也无比慷慨。我高兴地看到,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指标显示正朝着一个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这将缓冲经济的进一步动荡。

今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在校科研经费增长了14%,达4.51亿美元。林肯实验室的经费也有所增加,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经费总额达到9.86亿美元,这并不包括复苏法案资金的10亿美元。在如此困难的时期,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经费非常健康增长的事实,反映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贯非凡的研究活动。

面对经济动荡,慈善捐赠往往显得滞后。然而,我们的捐助者都坚定不移地继续了他们非凡的慷慨。我们在今年3月底前的捐款达到了一个历史性新高。

未来几年,麻省理工学院广大校友及时周到的输入和我们忍痛的财政削减,必将赢得稳定的发展。针对社会的捐助,包括来自中国深圳的捐助,目前我们希望是现金捐赠,因为这样比较方便、简单。

深圳特区报:如果有深圳和中国的企业家捐助麻省理工学院并希望给他们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你们会不会因此适当降低入学门槛?因为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高层有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的愿望,他们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可否另辟蹊径呢?当然,这并不是捐赠的前提条件。

苏珊·霍克菲尔德:首先,请贵报转达我对深圳特区和中国企业家给予麻省理工学院的关注与支持的感谢之意。其次我想说,由于我们都是用英语教学,他们如果想来这里学习,我们很欢迎,但他们必须要听得懂英语吧。去年6月,我到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和台湾访问,见到了一些校友、学者、官员和一些企业家,给我的感觉他们的英语都很好。我想,如果让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学习中文讲课,他们将认为是件十分困难的事。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由11月16日报道。

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免费发布教学资料

深圳特区报:在服务社会方面,麻省理工学院一直是楷模。这不仅体现在家庭年收入低于75000美元的美国学生一律免学费,2002年始推出OCW (开放式课件)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免费地发布其全部课程的教学资料,也成为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的典范。特别是2004年与 CORE(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合作后,为中国(尤其是高校)的广大教育者及全社会的求知者提供方便,据悉,目前已经有26所中国的大学成为OCW的合作伙伴,记者曾在MIT 开放式课件网页浏览,其中有36门学科的2000多个课程,实属工程浩大。一定有巨大资金投入。而所有的课程免费开放,浏览者甚至不用注册,请谈谈麻省理工学院通过OCW的主要收益是什么?

苏珊·霍克菲尔德:我们的《网络开放式课程》,简称MIT OCW是麻省理工学院教职工委员会于2000年首次提出的大胆创新的想法,并自那时以来,我们超过90%的教师,都有自愿捐款为自由和开放的《开放式课程网页》出版教材,体现了麻省理工学院对自己教学的热情。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网页》2002年正式推出。其目标是在2007年底之前,让所有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能够在线上自由地被任何人从任何地点取用。MIT OCW也可以被视为一项庞大的、网络版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材。之后,这个计划更激励了不少机构将他们的教材转变为开放式的教育资源。到2007年11月,已经有超过1800个课程在网页上,目前,已达到2000个以上课程。大多数会提供课后问题、考试(通常附有解答)以及演讲笔记。某些课程甚至提供交互式的示范程式、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写的教科书、演讲影片。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敏锐地看到,他们的工作使全球社会受益。

事实上,我们的《开放式课程网页》是一个先见之明,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开放式课程网页》和其对全球教育的最终影响及其潜力,但它清楚地告诉我们,作为公益事业思想,造福于全人类的知识,并通过《开放式课程网页》的理念,我们可以有所作为。我们预计这种影响将继续增长,我们鼓励您使用开放式课程学习基础知识,寻找新的途径。不仅要追求你个人的学术兴趣,而且利用你获得的知识,和你的创造,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在开放共享的精神下,我们也鼓励你与别人分享你的成就。

CORE(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是在MIT OCW的启发下,由美国IET基金会发起,并联合北京交通大学创建的非官方机构。CORE以推进中美两国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资源共享为使命,并相信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CORE致力于为中国高校提供免费、便捷的全球开放式教育资源获取渠道。我们坚信,不断地开放资源获取途径和鼓励合作伙伴参与将极大地推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免费的《开放式课程网页》网站及其翻译网站每月约1.5万人次浏览,其中,21%来自于中国。这表明,这是一个渴望学习的民族。《开放式课程网页》本来就是基于回馈社会的基本原则。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在这里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由11月16日报道。

在MIT学知识是件苦差事

深圳特区报:据悉,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三个必需的S(study学习、sleep 睡觉和social activities 社会活动)通常只能做到两个。如果有谁能做到三个,那就是一个超人。学生在漫长的冬天和枯燥的校园中,在360个学分、8门人文课、100米自由泳和10000字的学士论文压力下,一些学生情绪陷入低潮。对麻省理工学院有些学生是爱恨交加。“我恨这个该死的地方”,据说这是麻省理工学院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吗?3S超人占多大比例?

苏珊·霍克菲尔德:学习新知识是件苦差事,在规定的时间学习大量的新东西,更是件辛苦的事,爱看书的学生通常少运动。而运动项目不过关则不够学分,此外学校还规定了必需的社会活动,在时间的分配上,对学生的确是件困难的事,好在我们的学生都很优秀,我同意爱恨交加的说法,不过应该理解为恨时间不够用,而不是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学分毕业。

深圳特区报:麻省理工学院被誉为世界的理工大学,全世界优秀的学子、研究者云集于此。据悉,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留学生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最多,约占留学生总数的14% 。您对他们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苏珊·霍克菲尔德:中国学生与麻省理工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1872年,中国政府就派了几十名10-15岁的小留学生到美国留学,其中有8名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他们长达10多年的学习。他们天资聪明,在分配到美国家庭住下后,很快便克服了语言障碍。这是来麻省理工学院最早的中国留学生。

20世纪30年代,李郁荣(后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与麻省理工学院知名教授、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一起进行开创性研究;钱学森从我校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全职教授。他是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创立人之一,后来又创立了中国的太空项目。很多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毕业生无论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都发展得非常好。目前,我们有33位中国出生的麻省理工学院教职人员。中国建筑国际大师张开济的孙子、建筑大师张永和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上海世博会企业联合馆的设计师。4年前,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毕业生、来自中国香港的唐裕年成为第一位不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协会主席。唐裕年的爷爷唐星海和父亲唐骥千也都是麻省理工学院奖学金获得者,唐家三代共有90年的麻省理工学院求学历史。

多年来,麻省理工学院拥有数千名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仅在过去一年中,就有将近500名来自中国的学生,占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学生总数的14.27%,其中,在我们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管理、机械工程研究生课程入学率最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奉献精神都很好。

《MIT校长:用技能解决全球迫在眉睫问题》由11月16日报道。

通过合作解决全球性的挑战

深圳特区报:2010年6月20日至29日,您率麻省理工学院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其间,不仅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在中国的教育、可持续能源研究等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还访问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世博会、香港和台湾。通过这次对中国的访问,请谈谈您理想的麻省理工学院未来20年对中国区的战略框架。

苏珊·霍克菲尔德:通过合作解决全球性的挑战,我们一起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一直是推进知识和教育学生为世界服务。今天,最重要的知识产权问题、解决人类最紧迫的共同挑战,从能源到水,从贫穷到流行性疾病,从特大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到全球经济挥之不去的疲软,麻省理工学院与中国的伙伴共享其鲜明的专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和加快创新。与中国各地的实体服务,有力地放大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使命。

在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增长问题上,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些世界上最有趣的技术问题,问题的规模,都要求创新性的反应,并提供新的实验范围。目前,中国面临着不同寻常的规模和紧迫性:第一是如何引导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整合高度多元化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对于麻省理工学院参与这些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我们必须与合作伙伴共同研究。第二,中国将继续成为一些最有灵感的解决方案的来源,正如我们已经看到超高压电网输电,高强度、轻质铝摩天大楼的兴起。从能源到公众健康,以及电子通讯等领域,新的世界技术和新的世界解决方案,将很可能在中国推出。第三,中国的合作者将成为越来越高超的同事源泉。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数据显示,在中国,授予科学和工程博士的学位人数在逐年上升。由1993年的大约2000人到2006年的将近22000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中国将很快超过美国的博士学位总数。从1995年至2007年,来自中国的英语科学论文数量在以平均每年16.5%的速度增长。

最后,麻省理工学院履行自己的使命,我们必须紧密合作。根据定义,找到今天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涉及寻找解决方案的挑战。因为它们是体现在中国。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希望,中国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最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之一。对于中国社会,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解决当今最大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环环相扣的挑战,远远超过思想活动,它代表了中国未来的中心任务。

通过伙伴关系促进创新。学术自由,是追求科学和技术的最好的方法。广泛合作的价值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需要,例如:低碳能源大学联盟颁发的种子资金优势,其中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研究团队。麻省理工学院和中国的机构和人员正准备开始进行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的新时代。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出独特而强大的贡献,以解决共享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

校长名片

苏珊·霍克菲尔德(Susan Hockfield)1951年3月24日出生于芝加哥,2004年8月26日被任命为麻省理工学院第16任校长。她在麻省理工还担任神经科学教授。是麻省理工学院第一位女性校长和第一位生命科学家担任的院长。

苏珊·霍克菲尔德1969年在纽约高中毕业,1973年在罗切斯特大学生物学专业学习,并获得了该学科学士学位。1979年她在乔治城医学院获得解剖和神经科学博士。1979-1980年,她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国立研究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80年后,在纽约冷泉港任研究员,1985年,她加入耶鲁大学,并在1994年被评为教授。在耶鲁大学期间,她发挥了在大学的领导核心作用,首先是担任艺术和科学研究生院的院长(1998-2002年),然后担任教务长。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是美国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1861年由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MIT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1916年MIT从波士顿迁往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现有教授643名,副教授214名,助理教授160名,高级讲师637名,导师131名,实践教授和兼职教授29名。现有学生10253名,其中本科生4127名,研究生6126名。

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共产生76位诺贝尔奖得主49位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 45位罗德奖学金得主。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发展成全世界极为重要的高科技知识殿堂及研发基地。

在2011年万维网的世界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一。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总平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2010学年的学杂费是49100美元。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平均领到的奖学金为33950美元。因为MIT很有钱,家庭年收入低于75000美元的学生一律免学费,所以MIT经常被喻为世界上最有钱也最慷慨的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Mens et Manus (拉丁语:手脑 并用,英语:思考与创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