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采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人时获悉,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教育高层接触密切,教育团组往来频繁,并且在加强双边教育领域合作、建立两国留学生交流机制、学历学位互认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目前,除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外,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特点。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教育领域,分别形成了强劲的“东盟热”和“中国热”。
中国、东盟互访留学生共达10万人
随着中国和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赴对方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目前,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超过3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各类留学人员近7万人。中国政府为东盟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数量不断增加,为广大来华的东盟留学生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为满足东盟国家学习中文不断增长的热情,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了21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超过5.5万人,参加各种汉语教学和推广活动的人数超过32万人。自2003年以来,中国向东盟各国派遣教师和志愿者超过5300人,培训汉语教师万余人。同时,中国十分重视开展东盟国家语言的教学,目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开齐了所有东盟成员国语言专业,而且新开设东盟国家语言专业的学校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人力资源培训成为了教育交流的重点。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邀请东盟国家的教育行政官员、校长和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该部举办的“高级计算机人员培训班”、“现代远程教育研修班”和“教育行政官员研讨班”等短期人力资源培训班,受到东盟国家学员的普遍好评。
此外,青少年间的教育交流受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相继举办的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中国—新加坡大中学生交流活动、中国—马来西亚青少年交流活动等,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青少年间的友谊,奠定了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民意基础。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卓有成效
在中国和东盟的教育交流中,影响最大的是2008年和2009年在贵州连续举办的两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两届交流周活动内期间,近40所东盟国家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等机构和近60所中国高校参会,举办了大学校长论坛、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双方多所高校达成合作共识,签署了130份校际合作协议。
首届交流周期间,教育部委托贵州大学开通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信息网”。该网自开通后,为扩大中国—东盟教育、科研、人员的交流,特别是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学生寻找学习机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教育信息窗口和交流的平台。据统计,迄今该网总访问量已经超过20余万人次,日均最高访问量4000余人次,点击率持续攀升。
为自贸区建设源源不断提供人才
中国与东盟事务与日俱增,对熟悉中国—东盟语言和事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既掌握东盟国家语言又会专业技能的人才更是所急需的,这成为广大东盟学生来中国学习的重要原因。云南、广西作为和东盟对接的前沿地区,近些年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市场,特别是东盟国家教育市场,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懂得国际合作的外向型人才,积极推动了两地的经贸发展。
为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来云南学习,云南省政府2004年就设立了“云南省政府招收周边国家留学生奖学金”。据云南省教育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超过8000名的东盟国家留学生在云南学习,占来云南留学生总人数的近七成。这些学生的学习层次不断提高,已有近5000人进入高校学习,且由过去的汉语学习为主转向经济、金融、管理等其他专业,这为日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与交流奠定了人才基础。另据广西教育部门的统计表明,2001年以来,来广西留学的东盟学生几乎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加。
2020年争取实现双10万学生流动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将举办“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研究和推动中国与东盟教育的战略性合作。中国教育部将为东盟等周边国家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2009至2010学年,计划向东盟国家提供约1200个奖学金名额。
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制定来华留学工作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争取实现“2020双10万学生流动计划”,即在2020年实现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今后,中国和东盟双方将开设有关东盟语言、文化、政治与经济等专业课程,加强国别情况和政策研究,制定有效的双边合作政策、目标和措施,深化中国—东盟各国高等院校之间和学者之间的学术合作,切实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赵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