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归转行当“菜农” 借鉴澳洲农业沙县干事业

首页 > 

留学

 > 福建海归转行当“菜农...

福建海归转行当“菜农” 借鉴澳洲农业沙县干事业

沙县富口镇姜后村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每天都有上万斤新鲜蔬菜,销往福州、厦门、广州等地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总投资2000万元,以种植茄果类有机绿色蔬菜为主。创始人是沙县益民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诚贵。这位从澳大利亚打拼了10多年的“海归”,种菜、销售模式有何不同,让基地的蔬菜备受青睐。

受澳洲农业启发,“海归”转行当菜农

见到叶诚贵,是在蔬菜基地的大棚里。他正穿着雨鞋,挽着袖子,与工人们一起,忙着将一箱箱刚采摘下来的黄瓜、牛角椒,从棚里往运输车上搬。叶诚贵说:“蔬菜讲究新鲜,得赶早往市场上送。工人们早上六点钟就得出工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抱着海外寻梦的信念,叶诚贵去了澳大利亚。吃苦善学的叶诚贵抓住机会,在建筑行业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生活稳定下来,空闲的时间,叶诚贵经常到澳大利亚一些专业化的大型农场观光度假。

接触农场一段时间后,叶诚贵完全颠覆了他对农业的认识。澳大利亚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程度极高,是世界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那里的农庄很整齐,两三个人可以管理上百亩土地,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学历高,凭借着先进的农业装备和生产技术,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经营农场,符合澳洲人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理念,是一项体面的职业。

2007年,叶诚贵回国。探亲之行,他感觉到,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中国人口众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百姓更加青睐健康食品,规模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有很大的作为空间。这些触发了叶诚贵一直以来的“庄园梦”。

借鉴多种模式,高投入打造标准菜园

搞农业,必须有地。

在对福建环境进行考察时,叶诚贵选中了沙县富口镇。那里交通便利,无污染的水质及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种菜,再加上沙县政府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2008年底,在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组织的帮助下,叶诚贵从富口镇姜后村124户村民手中,租下了首期的300多亩田地,租金为每年175公斤干谷,租期10年。2009年4月,益民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5月招人、修路、挖渠、拉电、建大棚,6月进滴灌、穴盆设备,7月赴台湾种子公司选种,8月育苗……一个现代农业基地的雏形显现出来了。

叶诚贵还专门到台湾和山东寿光进行考察。虽然这两个地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不相同,但都是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借鉴两地模式,叶诚贵按照高标准化菜园要求,对基地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同时,根据当地气候,创新性地提出建设短体大棚。“一期的300个短体棚,兼具台湾小棚和寿光长棚的优点,既利于排湿、通风,又利于保暖,减轻病虫害,非常适宜像沙县山区湿度大、雾气重的气候环境。”

“要在一个行业成功,就应该站上它的制高点。如今搞农业,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叶诚贵的蔬菜基地,不是单打独斗。他找来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入伙,又从山东寿光高薪聘请了两位有十几年种菜经验的“专家”,常年驻守基地。

但考验,也会时不时地跳出来。 2009年8月底,基地首批10万株甜椒苗刚育进大棚,台风带来的大暴雨侵袭基地,雨水倒灌进大棚,菜苗泡水,一夜之间损失20多万元。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争取项目资金,筑起排洪沟。 9月底,连续反常的高温天气,影响了菜苗定植移栽。为了控苗,基地只好加设排风扇,为大棚拉遮阳网,定期喷水、降温,增加了不少成本。

不可预见的气候,为二期大棚建设积累了经验。“二期的300多个大棚,在一期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全部采用钢架结构,温控、滴灌全自动。设施越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越强!”叶诚贵说。

工厂式生产,规范化管理基地

根据澳洲农场的经验,叶诚贵用工厂式生产经营的模式,来管理基地。

基地里,一排排银色大棚被编了号,大棚入口处悬挂着记事本,本上详细记录着管理日程,包括用肥、喷雾、采摘以及棚内温湿度等情况。

“我们把大棚按区域进行划分,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负责人,追肥、整枝、采收、喷雾、控温等工种,也有专门的人负责。”叶诚贵说,基地每天晚上都召开总结会,区域和工种负责人汇报当天工作进度,并对次日工作进行安排。

基地除了聘请十多名管理员,还在姜后本村和邻村招收了一批工人。常年在基地上班的有四五十人,忙时七八十人。每个工人在基地里都有编号,上、下班打卡计时,工资实行时薪制,每小时5元,月底领薪,多劳多得。

基地落脚于高效高产的标准化生产上,菜地被精耕细作。很多刚进基地的工人觉得,把种地搞得像“绣花”一样,没有这个必要,“女工们看着基地那么一丁点儿水,那么一丁点儿肥,老是觉得苗不见长,一看不见就偷偷加水加肥。”每遇这种情况,叶诚贵以身示范,耐心教导,工人们也就慢慢地改过来了。

如何实现高产高效,叶诚贵做的还不仅这些。为改良土壤质量,基地专门派人走访三明地区的大型养鸡场,下定金,签协议,买鸡粪,仅一期的300多个大棚就用了8000多吨发酵后的鸡粪;在蔬菜品种选择上,基地与台湾种子公司联系,择优选取了甜椒、小黄瓜、西红柿等新品种,这些茄果类蔬菜不但能够一季种植多次收取,高产高效,还便于采摘外运。

此外,叶诚贵十分注重品牌意识。在基地创建伊始,他就申请注册了“益明”蔬菜商标;前段时间,他又向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中心,申请了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他说:“有机绿色蔬菜生产难度很大,但再难我们也要做,这是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地种植的第一批牛角椒和甜椒,去年11月份开始采收。此后,迷你黄瓜、青苦瓜、白苦瓜、西红柿……陆续上市。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深受经销商青睐,每公斤蔬菜均价在6至8元左右,产品主要销往福州、厦门、广州等地的大型超市,有的还出口日本。

现在,叶诚贵的蔬菜种植基地已显示出了一些示范效应,当地的许多种植大户都向他学习。叶诚贵把公司做大的想法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种子、技术,同时实行最低保护价的方式包销农户产品。“只有把周边的农民群众纳入进来,产品多元化,产量规模化,公司才能真正发展,群众也可以多一条增收渠道。”他想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罗邦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