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8.6)

首页 > 

留学

 > 2007年“留瑞华人...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8.6)(图)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8.6)1瑞典学者与贵州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合影。

从2004年开始,在我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的组织和安排下,“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到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贵州省进行智力支援和学术交流活动。2004年和2005年两次赴贵州活动已取得显著成效,受到贵州对接高校的好评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誉,圆满完成既定任务。2007年3月下旬,“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继2004,2005年两次服务贵州之后,服务团到贵州进行了第三次项目合作和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集团式、捆绑制、基地化”为特点,着重“结合地方需求、巩固所获成果,建立长远服务”的原则,由教育处组织协调,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项目对接单位的大力配合下,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三年来开展的合作课题,达到了预定目标,与贵州省相关对接合作单位切实建立起了长远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准备 为了巩固“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取得的成果,使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更加深入,2006年下半年在教育处的组织和协调下,“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认真讨论了第三次赴贵州服务的计划。特别是2006年11月份,适逢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贵州省春晖计划项目考察团到瑞典访问,教育处利用这个机会,邀请“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成员与来访代表团见面并进行座谈。会上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同志代表贵州省教育厅充分肯定了“留瑞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在贵州的服务成绩和实效,也表示了贵州省希望海外华人学者对贵州教育和科技发展给予大力支援的愿望;随团访问的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校领导也表示了贵州高校对“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在贵州活动的高度评价和欢迎大家继续到贵州服务的恳切希望。 此后,在我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我们“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继2004,2005年两次服务贵州之后,于2007年3月下旬到贵州进行了第三次项目合作和服务活动。本次活动以“集团式、捆绑制、基地化”为特点,着重“结合地方需求、巩固所获成果,建立长远服务”的原则,由教育处组织协调,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项目对接单位的大力配合下,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三年来开展的合作课题,达到了预定目标,与贵州省相关对接合作单位切实建立起了长远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服务团的组成 在2004年和2005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先后两次在贵州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确立2007年服务团的中心任务是与贵州合作单位完成阶段项目并讨论长期合作计划。本次赴贵州服务团成员主要根据前两次服务的效果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条件是:(1)前两次与贵州高校确实建立合作关系并有合作项目;(2)项目进展和实施效果好;(3)团组活动告一段落后还能继续与贵州高校合作;(4)在瑞典有自己的独立项目和研究团体;(5)所在单位对与中国的合作有积极性。根据上述条件,确定由下列研究人员组成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 1、李晋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系副教授,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客座教授,贵阳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团长。 2、官志忠,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副教授,博士;贵阳医学院兼职教授,遵义医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顾问 3.张晓,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院老年病学系副教授,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贵阳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山东大学客座教授。 3、段茂利,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附属医院副教授,博士;中国安徽医科大学特聘教授,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西安交大客座教授。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8.6)2张晓博士在贵阳医学院教学生做动物实验。

4、李洛生,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高级研究员,博士;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客座教授。 5、赵明,瑞典叶夫勒大学高级讲师,博士,贵州大学兼职教授。

丰硕的合作成果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第三次服务的主题是完善和完成已经启动的受贵州省和国家资助的项目,在合作的基础上启动新的项目,落实长期合作计划。 1.科研合作: 李晋萍的对接项目组是由贵阳医学院包怀恩院长带领的科学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带绦虫和弓形虫的致病原理和治疗方法。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贵州省是世界上仍然有这些寄生虫病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因此,这个研究方向具有地方特色。包教授的课题具体由潘卫和牟荣两位博士负责管理,潘卫博士主要负责研究弓形虫的蛋白质组项目。李晋萍博士与潘卫博士一起,申请到了贵州省对此项目的资助,建立了蛋白质组研究的一些基础方法,如样品的制备,双向电用,染色,图像处理等,并讨论了进一步用质谱方法分析发现的靶蛋白。牟荣博士在包教授的直接指导下主要研究带绦虫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机理,双方共同设计的项目于2006年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经费。此外,寄生虫教研室吴宏博士的研究方向是蚊虫的致病机理,在李晋萍博士的指导下,吴宏博士的课题2006年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经费。此外,李晋萍博士还深入到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织金县荷花乡),调研病情的流行状况,参与官志忠博士在贵州省科技厅申请到的有关地方性氟中毒研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通过三年来的共同努力,与李晋萍博士对接的课题组提高了整体科研水平,得到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也有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和课题,有望在近1-2年内发表一些较高质量水平的文章。 官志忠博士在本次活动中合作的对接单位是贵阳医学院和贵州省(暨贵阳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项目对接负责人是贵州省(暨贵阳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单可人教授。通过到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进行科研指导和学术交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官志忠博士向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无偿提供该项目所需的部分昂贵抗体和实验用神经细胞株;帮助贵阳医学院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及科技部973项目分课题项目;并帮助贵阳医学院获得2006年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2006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双方共合作完成科研论文39篇,其中SCI收录6篇,成果的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均为贵阳医学院。经过春晖项目的过渡,官志忠博士目前已完全到贵阳医学院工作。 张晓博士的对接项目组是由贵阳医学院病理生理系教授,贵阳医学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杨琴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其中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利用贵州地区的中草药资源和贵阳医学院多年来在治疗脂肪肝和肝纤维化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资料,在整体和分子药理学水平上研究一种有效制剂——“丹芍复方制剂”,及其在治疗脂肪肝和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就此研究课题,张晓博士与杨琴教授合作申请了贵州省科研经费,并获得资助。在两次访问贵阳医学院期间,张晓博士与杨琴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的实验设计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并达成共识,目前即将实验结果总结发表在相关的国际杂志上。同时张晓博士将杨琴教授提供的样品在瑞典的实验室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已获初步结果。 段茂利博士与相关对接项目组就已进行和将实施的课题和合作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在帮助该课题组申请到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基金以及南韩科技基金的基础上,此次对贵阳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何志旭教授向国家和贵州省拟送出的科研申请书进行认真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充实课题设计。段博士还提出了可能实施的研究项目,并切实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除此之外,段茂利博士还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手术室进行现场手术指导,并成功进行了中耳听力修复手术,得到该医院有关医务人员的好评。 李洛生博士所在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分子医学系细胞生物研究室,25年来专门研究胰岛内分泌细胞功能,尤其在胰岛β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调亡及其分子影像学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而贵州省中医学院内分泌疾病研究课题组在孔德明教授的带领下,多年来研究胰岛素抵抗并已初步筛选出几味疗效较好的单味中药,但在研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方面在2006年刚刚起步。李洛生博士在本次与贵阳中医学院的对接活动中,与贵州省中医学院课题组对开展和实施对接项目进行了详细地讨论,特别在建立斑马鱼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模型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拓宽了合作领域。通过认真讨论,双方达成建立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分子医学系RolfLuft糖尿病和内分泌学研究所细胞生物研究室的合作意向;同时对开展和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了详细深入地讨论,特别在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影像学及培养研究生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已完成双边实验室的互访和调研。 赵明博士与对接项目“基于CPLD/FPGA技术实现系统的多任务可编程处理”成员就研究计划和论文完成情况等做了充分讨论。新近成立的贵州省可靠性工程中心在赵明博士的主持下也逐步完善,承担了多项航天科工、科技集团的工程课题,并在科研合作方面与国内诸如北大,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赵明博士帮助贵州大学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航天科工、科技集团等合作课题8项。共合作完成科研论文12篇。同时在研究生培养及其他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8.6)3李晋萍博士与贵阳医学院学生讨论课题。

2.研究生培养: 李晋萍博士每次访问贵阳医学院,都要抽出半天时间与对接课题组的研究生进行交流。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在设计课题,选用方法,以及发展新方法面都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受到学生的好评。许多学生还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讨论。 官志忠博士为贵阳医学院已培养出医学博士生2名(其中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名、在贵阳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名);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3名;目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4名;2007年秋季入学后将增加新招博士生3名,硕士生3名。 张晓博士在访问贵阳医学院期间,对在读的研究生进行了具体实验技术的指导,并对今后共同培养研究生事项进行了实质性的交流,在与贵阳医学院科研人员的交流过程中达到了互相提高的有益效果。 段茂利博士从2006年起已正式接收贵阳医学院对接项目组的年轻科技研究人员到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课题组进行学习进修,并注册为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洛生博士与贵阳中医学院合作方签署了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培养一名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的意向协议书。 赵明博士为贵州大学已培养出硕士生6名;目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9名;其中已选送15名研究生来瑞典叶夫勒大学进修学习。计划07/08年度再选派5名研究生赴瑞典耶夫勒大学进修学习。 3.学术讲座: 在贵阳医学院,李晋萍博士作了有关“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的讲座;官志忠博士作了“氧化应激在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NA干扰和基因沉默”、及“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专题报告;张晓博士对有关“社会老年化和老年病的新进展”作了介绍;段茂利博士对贵阳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作了有关课题设计、科技论文撰写、项目申请的专题学术讲座。这些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受到贵阳医学院研究生和年轻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4、科研合作之外的收获 在这次服务过程中,除了与贵阳医学院和贵州大学对接的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详细的讨论,在完成正在进行的课题的前提下,对进一步长期合作也作了计划外,服务团成员还做了其它许多有益调研或工作。如,李晋萍博士、张晓博士和李洛生博士深入到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考察了该病的发病情况,对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亦为贫困山区)病人的疾苦有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为贵州进行科技服务的重要性。为此,李晋萍博士与官志忠博士详细地讨论了下一步有关对地方性氟中毒的合作计划,其中特别讨论了目前正在就读官志忠博士的硕士研究生到李晋萍博士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合作研究的事项,争取为贵州地氟病区弱势群体作一些有益的实际工作。上述三位博士同时还访问了贵州省(暨贵阳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并进行了相关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段茂利博士在短暂的期间内,不仅与对接的课题组讨论项目,而且还抽出时间,不辞辛苦,在贵阳医学院的耳鼻喉科亲临手术室给病人做手术。手术示范不仅使贵阳医学院的医生观摩了先进的手术技术,而且使地处偏远山区的贵阳病人直接接受了高水平的手术治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官志忠博士在春晖计划的支持下,三年中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而且这些项目的成果都分别以贵阳医学院的名义发表于国内外杂志上。经过春晖计划活动的长期接触,官志忠博士最后选择长期留在贵阳医学院工作。作为该校分管外事和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官志忠博士在长期“为国服务”的基础上最终选择“回国服务”,将对巩固春晖项目成果、实施长远国际合作计划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服务也是学习 此外,我们还深刻地感到服务也是学习的机会,大家都感觉到贵州省确实是国内不发达省区,与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但是,贵州也有一批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在科研和教学岗位第一线拼搏和奋斗的骨干力量和人才,他们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他们在科技方面也有独到的专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非常感谢教育部和我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组织和安排了本次活动,给予我们为国服务的机会。特别对驻瑞典使馆教育处多年来为瑞典华人学者服务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牵线搭桥、沟通联系、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获取成果等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此次活动得到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医学院和贵州大学的热情接待。贵州省教育厅蔡志坚副厅长率教育厅外事处和办公室负责人、以及贵州大学负责人宴请服务团全体成员。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贵阳医学院院长包怀恩教授、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何志旭教授代表贵阳医学院宴请服务团所有成员、亲自参加与服务团成员座谈和交流、制定长远合作计划等,这种求实、诚恳的作风,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与贵州对接的高校在服务团成员的吃、住、行等方面进行了细心和周到的安排,使我们感到宾至如归,服务团成员们对贵州人民的朴实与热情再次留下了美好印象和深刻记忆。 贵州省的接待工作使我们来贵州服务的学者很感动,切实体会到贵州对海外留学人员智力支援服务的渴求,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确实把大家当作对贵州有用的高级专家。这也更增强了我们为贵州省的科技腾飞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

2007年“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记实(8.6)4李洛生博士访问官志忠博士实验室。

回顾与展望 回顾三年来“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的工作历程,我们感触颇多。 2004年我们服务团第一次访问贵州时,与贵阳医学院和贵州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包括作学术报告、现代技术与先进研究方法传授、申请科研项目指导、和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 2005年第二次访问贵州时,服务团将服务范围扩大到了贵州遵义医学院和贵阳中医学院。除了常规学术交流外,对经过双方合作申请获得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及贵州省各类基金项目等如何实施进行充分讨论。 2007年第三次服务的主题是完善和完成已经启动的受贵州省和国家资助的项目、在合作的基础上启动了新的项目并具体落实了长期合作计划。特别是服务团主要成员官志忠博士通过“春晖计划”的实施,最后选择留在贵州医学院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是“春晖计划”生根开花的重要标志。 三年来“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工作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原因如下: 1、前期交流工作准备充分,项目对接有针对性 在回国之前,首先由教育处组牵头,与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医学院、贵州大学和贵阳中医学院充分接触和谈洽,根据贵州省和贵州对接高校的需求与专业特色,根据已经取得的合作成果,充分与项目对接组进行交流,做到了“有备而来,务实重效”,加强了“春晖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合作双方都积极主动,切实进行了交流互动 由于到贵州前我们与贵州对接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双方都对项目的长远目标、贵州需求、实施程序等基本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一到贵州地就迅速进入了实质性的合作与洽谈。贵阳医学院和贵州大学的对接科技人员对我们瑞典来的专家们表现极大热情和欢迎,求贤若渴,对方对促进自身发展所表现出热情深深地我们,增强了我们的报国热情,激发我们更加努力工作,顺利完成服务任务。在第三次活动中还打破了单纯进行项目对接的界限,除了进行项目对接之外,大家就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3、“春晖计划”影响进一步扩大,形成长期互动效应: 随着教育部“春晖计划”工作实施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留瑞华人学者赴贵州服务团”与贵州高校交流的不断深入和了解,团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西部,特别是贵州省对国际知识和智力输入的渴望、高级人才的渴求、科技发展腾飞的期盼、强省强国的追求等实际需要,大家受到了极大的感动和鼓舞,决心尽我们的所能,为贵州进行长期的服务。同时也与贵州对接项目组有关方面的专家保持互动,增加双方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西部发展、为贵州的科技事业献计献策并作出贡献。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策略,这些战略的实施需要广大海外留学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智力支持,同时也为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提供了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通过三年来的合作,我们认识到服务要有具体内容的重要性。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高校,其教育和科研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对合作项目的认识与发达地区的高校也有一定的区别。从我们的对接和交流后的体会来看,这些偏远地区高校不仅希望在近期目标方面对目前所进行的项目得到具体的帮助,而且也需要在远期目标方面在发展战略和策略上给予指导。因此,长远和持久的合作对于巩固春晖计划的成果很重要,也希望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对象贵州省这种较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有更进一步的倾斜政策,“雪中送炭”的实际意义比“锦上添花”更大,为缩小东西部差距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来源:神州学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