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独自带领课题,实验条件要一流,年薪要在8万到13万美元以上,如果在实验室从事研究性的工作,那么也必须是国际一流的实验机构。”这是海归博士后孙爱武对工作的要求。由于他对工作的定位较高,尽管在朋友、亲人的介绍下,他也陆续参加了中科院等高校以及一些研究机构的面试,但,目前工作还未落实。
这位博士后却从今年7月至今,一直“蜗居”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就是因为归国“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
回头看看孙博士的经历,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赴美留学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科学》上发表论文。这样的优秀人才找不到工作,似乎有点让人费解。但在看看他对工作的要求,自7月回国至今从未投递过一份简历也属正常了。孙博士自信以他塑料方面的专利以及多年来在化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是业内的科学家级别,而这足以使用人单位主动向他伸出橄榄枝。可惜事与愿违啊。
随着出国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费出国“镀金”。据《中国留学行业10年报告》统计,1999年至2009年间,从天津一个城市看出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仅去年一年就达到约5500人,较10年前增长了近10倍,其中超过70%的人为自费留学。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留学回国人员逐年增多、国内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现状下,近年来部分“海归”境遇不佳。由于年纪比较轻,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回国后求职很不顺利,处于待业状态,被戏称为“海待”。
据统计,全国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据了解,和国内大部分青年一样,就业和买房成为“海待”们最大的现实困境。
因此孙博士的遭遇也并不稀奇,就算是投简历一样很难找,更别提条件如此之高。要知道,找工作并不是一种单边行动,仍需要你情我愿才行啊。
和几年前“头顶光环”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发现,学成归来并不意味着收获的开始。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痛苦错位,年轻的“海待”需要更好的调整心态。出国留学的经历是十分值得珍惜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收获,不但可以为他们回国后的就业、生活铺就基础,也会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因此,即使回国后生活并没有达到当初期望的状态,也不要轻易否定当初的选择。此外,在面对就业、婚姻、买房等现实生活问题时,“海待”还是要抱着一颗平常心,正确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忌眼高手低,要本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态度,扎扎实实地走好未来的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