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南非圣玛丽大学 St.Mary's University 所在位置: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创建时间:10000人年学历:学校性质:公立学生人数:1802人院校地址:Student RecruitmentSaint Mary‘s University923 Robie StreetHalifax, Nova Scotia B3H 3C3Canadahttp://jianada./school/9099
《牛津辣妈支招“陪读”:了解孩子才能给出建议》由11月04日报道。新快报报道 随着留学低龄化的浪潮进一步席卷,越来越多父母为孩子的未来长远打算,将孩子送至海外求学。然而,在国外,孩子孤身一人,对于生活、文化、学习存在着种种不适应,急需寻求来自国内的支持,不仅仅是物质上,更多是精神上。父母该如何为孩子提供有技巧、有效果的“留学陪伴”呢?
1“他们根本不了解我”
孩子从主动求助到默然无语
儿行千里母担忧,留爸留妈总是担心孩子独自在外,吃不饱、穿不暖,但却很少父母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是否适应。现在,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低龄,与之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们好像生活在两个星球。”刘女士表示,孩子在英国读书,刚开始还常打电话回家,说学校的事情,但是慢慢地,电话就越来越少,现在几乎不主动打电话回家了。“心理安全感的缺失是孩子海外求学最大的障碍。”业内资深专家詹晶明老师表示,孩子独自在外求学,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急需寻求国内的支持,但由于父母对国外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不熟悉,对于孩子所提到的问题,总是“一问三不知”,导致孩子的心理缺乏安全感,沟通出现裂痕。
“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就对我发那么大的脾气,帮她收拾东西,把她的一些旧玩偶送隔壁家小孩了,她气得跟什么似的。”冯女士实在不明白,自己的举动,为何让女儿这么不高兴?“女儿在家的这些日子,我天天陪着,嘘寒问暖。”女儿却气鼓鼓。原因很简单———“他们根本不了解我”。
亲子关系咨询师Remy表示,孩子回国后沟通频率不需要太频繁,不要强迫孩子去回应父母的“关心”。对于留学生来说,在陌生的人群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生活习惯的差异、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都会给留学生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父母的支持很重要”,Remy表示,父母应该是孩子在海外留学的“安全的港湾”。
不少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准备了足够的生活费和生活必需品,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了。但詹晶明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孩子需要的远远不止这些。这一阶段的孩子可能会遇到恋爱、学业选择、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等问题,父母应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交友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一旦孩子在国外遇到困难,父母既要与孩子及时沟通,也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并独立解决。
2父母要做“指南针”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生活技能可以慢慢培养,但是如果心理出了问题,就很难去修复,尤其是儿子不在自己身边,他一个人在外面容易钻牛角尖。”周女士的儿子今年9月赴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留学,临行前的几个月,周女士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询问了身边出国留学的孩子的一些经历,在和儿子聊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入相关的知识,“儿子跟我从小关系就很好,现在他要出国了,我只想让他知道妈妈就是他可以依靠的心灵港湾。”
Remy表示,前期准备很重要,如果非得等到孩子出国了,出现心理问题了,才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陪伴问题,可能为时已晚。相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建议,父母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一起参与,以尊重的态度给出建议,而不是强压性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另外,要定期了解孩子申请学校的进度,多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詹晶明也认为,“心理陪伴要从国内开始”。父母在孩子出国留学前要帮助他们明确并坚定留学的目的,如果没有目标,孩子很容易迷失方向,“父母要做‘指南针’,让孩子能找到自己的路。”詹晶明表示,父母需要对孩子日常的学习及未来的升学发展之路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学业上给予孩子具体的帮助和指引,“这一点是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指导”。
3当孩子说“我不想读书”
一味责怪不如将心比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留爸留妈,大部分都表示,在孩子出国前,会约法三章,如找个当地的女/男朋友,读完书一定要在当地留下来等。业内专家指出,这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表现,而孩子内心在想什么,要的是什么,大多数父母并不知晓。
David正在南非修读金融硕士学位,谈起跟家人的沟通,他表示很无奈。“我知道他们是关心我,但是每次我遇到问题跟他们说,他们都不能理解我。”原来,刚到南非的David一个朋友都没有,感到很孤独,于是经常会和国内的朋友聊天,由于存在时差,每次都聊到三更半夜,早上上课就打瞌睡,自己也很困扰。一次打电话回家跟父母说起这事,“不但没有建议,反而一味地责怪我不应该这么浪费学费,忘了正事是什么。”
同样是打电话,另一位妈妈却有不同的做法。有一天,留学美国的Ken打电话回家,说自己不想读书,感到很累。这位妈妈当时并没有说太多,只是让儿子好好休息。后来这位妈妈写了一封邮件给儿子,告诉儿子,厌学情绪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并不是他独有,如果真的不想学习,不妨先放下课本,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将注意力从枯燥的学习中暂时转移出来。
“想听到孩子的真话,父母不能太强势,要适当地示弱,父母和孩子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沟通才会有效果。”Remy表示,很多父母容易对孩子的一些负面信息有过激反应,孩子遇到问题,中国的父母往往习惯从孩子身上去找原因。他建议,父母在没有完全了解真实情况之前,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这会产生沟通上的裂痕。
心理学上,有一个“同理心”,即以同等的地位去理解他人的心理;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将心比心。Remy表示,父母对孩子所处环境要有足够的感同身受,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正在承受什么样的压力。父母可以多用这些话语,如“我觉得这很正常”,“换我也会这样子”等等。
牛津辣妈:
每天给孩子发一条信息
从每一次的测验考试成绩到参加社团活动,从牛津大学各学院的特点到身边同学的情况,从去哪实习到是否攻读博士,都是平姐和儿子小杰日常会讨论的话题。说起儿子在英国的情况,平姐总是了如指掌,她认为只有了解孩子,懂孩子,爱孩子,才会有无障碍的沟通。
“父母和孩子要及时沟通,自己想到什么就要告诉孩子。”儿子留学在外,平姐想到什么都会发一条信息给孩子,由于信息太长,常常要分开两次发。平姐表示,孩子在国外求学,学习任务很重,但他也需要了解父母在想什么。她建议,父母不妨主动跟孩子发信息,孩子闲下来就可以看见,觉得父母就在自己身边。
有父母说:“我什么都不懂,怎么给建议。”但在平姐看来,“只要了解孩子,就能给出建议。”某次大考当天,平姐收到小杰的短信:“我好紧张啊。”平姐马上回复:“穿着长袍在牛津考试学院这么神圣的地方第一次大考谁都会紧张,你要学会放松,把这次考试当成是国内的考试,你平时学得不错,一见到试卷就不会紧张了,相信自己。”每考完一科,小杰都会第一时间跟平姐说考试的情况,“如果考得好,我会让他保持状态考下一科;如果考得不太理想,我会告诉他马上忘掉,过多的担心只会起反作用,调整状态考下一门。”在妈妈的心理支持下,凭借自己的能力,小杰考出了170名工程专业学生中第五名的好成绩。
她认为,对于孩子遇到的心理难题,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帮助。孩子出国前,平姐搜集了很多留学成功人士的故事,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国外教学模式以及留学资讯,“只有了解,才会知道怎么去指导孩子,孩子忙于学习,父母可以帮助他做些学业以外的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