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级考试泄题事件层出不穷,象牙塔的诚信问题备受拷问。继研究生考试之后,4月15日举行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考科目英语(二)再曝泄题。
除去戒备森严的雅思、托福、GRE、GMAT等国际性考试,国家级考试无一例外被蒙上了泄题阴霾。考生的委屈愤怒,教育部的火线救场,高校的临时加考,对泄题涉嫌人员的严惩不贷,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并没有明显的受益者,却阻碍不了泄题屡禁不止的诡异现象。微博将中国式考试犀利地定位为:在成绩面前,道德早已灰飞烟灭。中国式泄题陷入了罗生门怪圈。
◎还有什么考题不泄露?四六级考、司考、医考、注册会计师……数不胜数
2007年、2011年,人称“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考试发生泄题。
2007年、2009年、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出现“隔年泄”。
2008年、2011年,业内视为最难最牛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被曝泄题。
2010年、2011年,湖南和广东高考先后陷入语文作文泄题风波。
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科目开考前一个小时,广东、长沙、武汉、北京、太原等地考生收到了答案短信。(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2012年,全国自学考试统考科目英语(二)的题目和答案在考前6小时在贴吧流传。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则以连续5年、共11次泄题“荣登榜首”。去年12月,最近一次四六级考试,网络和部分媒体批其泄题,教育部则矢口否认。一场孰是孰非的争论最终以天津、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重庆、贵州等省市破获了十余个作弊团伙而终结,其中不乏借“泄题”之名散布谣言者。
和一场场考试相伴的是一条条泄题新闻,教育部门甚至来不及难堪,直接奔走于补救工作。但在弥补措施上,尽管经过多次的“经验”积累却始终难以服众。
陈穗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毕业生。尽管为了考研,她特意报了个启航英语辅导班,却并未从中受益。2012年1月,英语初试,陈穗虹按照考试要求关闭了手机并在13时30分之前进入了考场。
“当时我就有个念头,难道是泄题了?”陈穗虹有点怀疑,但并未多想。然而,考试结束打开手机出现了令她难以置信的短信,收到的时间为13时30分,内容正是英语考试的答案。“真让人不敢相信!”(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4月,考研分数公布,陈穗虹两科专业课都考了110多,过了分数线,政治考了59分,也过了华师55分的分数线。唯独英语却成短板,49分!离55分的坎儿仅6分之差。
◎泄题为何屡禁不止?“惩处力度不足、处罚主体不明,泄题的违法成本低”
泄题事件为何屡禁不止?面对南都记者的质疑,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直言不讳:“因为惩处力度不足、处罚主体不明,泄题的违法成本低。
2003年9月,廊坊英语四级考试泄题,3人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分别被判刑2至3年;2008年6月,辽宁鞍山中考泄题,4人被起诉。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4832人当场被发现作弊并取消资格。3月中旬,教育部通过官网公布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昨日教育部公布周文胜等4名泄题直接人被开除党籍、公职或学籍,并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同时对中南大学、湖南相关地区和有关负责人问责。
据记者调查发现,在已查处的“泄题”事件中,革职、获刑力度不一,讽刺的是所依法律法规却不尽相同。教育系统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没有立法,只能靠教育部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位阶太低直接导致力度不够大。”储朝晖则建议:泄题若由违规上升到违法,“犯罪”成本质的改变相信会使大家谨慎对待。”
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作弊罪”,只明确规定了考试作弊中的关联行为若触犯了刑法,会以犯罪论处。教育系统该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目前的泄题漏洞主要出在出题、录题、印刷、运送等环节。这几个环节的疏漏均属于公开散布国家机密,可按泄露国家机密罪处罚,最高可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年。
然而,这条看似严厉的法规并没有被用来“威慑天下”。事实上,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入刑的涉案人员并不多,即使获刑大多也罚得不重,极少有重判7年的。今年4月中旬教育部公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版甚至和上述法规有些自相矛盾,为在校生及在职教师提供了“变相庇护”。此修订版增加了“团伙作弊”一项,强调在校生或在职教师如果为作弊组织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应设备等参与团伙作弊的,教育考试机构将通报其所在学校,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或予以解聘。
据记者调查,2005年《国家教育考试法》已由重庆市专家起草完毕,进入征集意见和立法讨论阶段。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均有过报道,但此事之后不了了之。
教育系统该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南都记者,国家考试法制定并未列入“十二五”立法程序,教育部门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希望早日立法。“没有一部考试法,违法违纪细节如何界定和处罚,如有异议如何仲裁,均缺少法律依据。”
◎泄题后应怎么补救?重考被认为最公平,但全国性考试并不容易实现
针对今年考研英语大规模泄题事件,教育部选择的弥补方式是“复试严格把关”。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两会期间谈及此事:教育部门已对150多万考生的英语试卷进行了全面普查,将在复试时加大外语测试力度。遗憾的是,陈穗虹已无缘复试。
据悉,复旦大学今年三分之一院系增加了英语笔试。广东省作为泄题重灾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均在复试中增加了英语笔试项目,并计入总分。
尽管教育部门觉得如此大费周章已然仁至义尽,但一众考生却仍不买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孙艳娇今年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于泄题后知后觉的她归咎于自己“没有参加机构培训,参加的同学都有事先收到飞信”,尽管清白的她凭自身实力进入了复试,复试也增设了英语笔试,孙艳娇还是以总成绩一分之差遗憾落榜。复试增设的英语笔试由人大外语学院老师自主出题,难度尚不及初试,孙艳娇认为并不能将“鱼目混珠”的考生剔除。最关键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最终录取成绩以初试成绩权重60%、复试成绩权重40%的方法综合计算,而在复试成绩中,英语笔试只占一小部分,这使得循规蹈矩没有买题而导致初试成绩先天不足的孙艳娇难以在复试中咸鱼翻生。
比孙艳娇更悲催的是那些在初试就被排挤出局的乖学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严正指出:“英语复试只是增加了一道筛选程序,是可以让那些通过作弊进入复试的学生不能被录取。但对那些由于他人作弊而没有进入复试的考生,则无法弥补。”
相较而言,重考是目前考生公认的最接近公平的方式。2004年7月,湖南衡阳中考泄题,第二天,1.2万考生重新应考。2008年6月28日,辽宁鞍山中考泄题,6月30日2.5万名考生重考。2010年1月,广西公务员考试泄题,同年4月25日组织重考。但此方式因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巨大,且无法大规模同步操作并不受教育部门青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告诉南都记者:考研覆盖全国,涉及者众,重考并不现实。
◎如何杜绝泄题?诚信档案为作弊套上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
修订后的《办法》强调“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立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保留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人员的相关信息。档案接受社会有关方面查询,并及时向招生学校或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作为招生参考条件。”
诚信档案为作弊套上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在规避泄题风险方面也率先做了有益尝试。武汉大学一名长期负责M BA招生的教师告诉南都记者,武大M BA录取采取提前英语面试方式,即本该在复试才出现的面试环节提前到报名之后马上面试,考官第一时间考察考生的英语实际水平防止笔试阶段作弊考生反而淘汰掉“好苗子”。
“缺乏竞争也导致了泄题后果屡屡不受重视”,熊丙奇指出,考试机构垄断使得即使出现泄题事件、机构受到了处分,第二年还是由它来组织考试,惩罚如同隔靴搔痒。纵观国内外,我国国家级考试基本上由教育部行政组织。而国外往往是教育部门委托专业机构组织考试,权责分离,受干预程度低。
对此,教育系统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则表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人才筛选模式才是根本。不能通过单一的高考、考研来升学”,该官员个人较推崇的方式为高校自主招生及一年多次考试。对此,熊丙奇亦表示认同:选拔人才应更多地考虑考生的过程性评价,降低总结性评价。比如美国大学实行“宽进严出”,即使通过作弊入学,日后仍会面临无法毕业之果。
泄题补救措施规律
对比近几年泄题补救措施,南都记者大致发现以下规律:
1 。国家级考试涉及范围广,一般不会重考,多选择提高复试门槛的方式,但此举无法为被作弊考生直接排挤出局无缘复试圈的学生“平反”;(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2.小范围的地区统考则多采取重考形式,此举也只能是尽可能地还原公平环境,毕竟“天时地利人和”的主观因素很难控制。丧失先机的孙艳娇就对南都记者愤愤不平道:“我希望能够真正惩罚那些买卖答案的人,而不是让我们重新考试,因为时间不同,状态不同,即使同一套试卷,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3.如果考试还未进行就被疑泄题,更换试卷是首选。只要保证更换后的试卷不被泄题,此措施可谓是最无争议的。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葛倩 实习生 叶雨阳 发自北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