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源大战硝烟弥漫,愈演愈烈。继1日复旦大学招生办发表措辞严厉的《关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严正声明》后,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通过其官方微博进行回应,称“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我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高校招生竞争历来有之,但如两校从“暗战”转入“明战”,甚至在官方微博上互相发表声明却非常少见。
微博披露“招生黑幕”
1日上午10时11分,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冯玮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一“典型案例”:“1日清晨,高考理科成绩在湖北宜昌市名列前茅的夷陵中学某考生,因实在经受不住各方压力,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改变志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玮介绍说,该考生此前已和复旦签“预录取协议”,但由于其成绩明显能进入“北清”(北大和清华),考生家里就从未“消停”,“其父近些天从未能够晚上12点以前睡觉。在和我校签‘预录取协议’后,该生父亲还特意给我发来短信,让我‘暂时保密’。但是,由于该考生迟迟没选那些学校,与其有关的各路人马全线出动,让该家长和考生都很崩溃。”
2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冯玮微博中所提到的考生家长。对方表示,此前的确和复旦签过“预录取协议”,但2日已决定改填别的学校,“孩子的理科好,分数够上这所学校,正在选择专业。”对于是否曾被某所名校“围追堵截”,他则三缄其口。
1日上午,复旦大学招办相关人员表示,他们接到过不止一起学生和家长反映,上海某工科院校老师自称是复旦大学老师致电考生,称考生此前与复旦所签协议取消,并给考生承诺,只要填报上海某工科院校,可以进入更热门的专业,获得更优厚的待遇。
虽然复旦在官方声明中并未指明“挖墙脚”的是哪所高校,但不少网友猜测,这份声明针对的是复旦大学的劲敌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声明称遭诋毁
在复旦大学招办发声明称有“李鬼”假冒复旦大学骗学生改志愿,并宣布李鬼很可能来自上海某理工类高校,且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在转发该微博时直接称是上海交通大学所为之后,7月2日21点07分,上海交通大学招办网站也发出一份声明,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该校,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声明称,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这份落款为“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声明写道,近日,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上海交通大学,对该校的声誉造成了极大损害。
对此,该声明称,上海交大的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公开、公正、公平地按合法程序选拔学生。“上海交大一贯坚决尊重考生权益,尊重考生选择权,坚决反对任何违规招生行为,坚决反对任何不正当、不道德的竞争。”
“从相关媒体对考生的采访中了解到,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时,肆意贬低上海交大,误导考生,对这种行为我们表示强烈谴责。”该声明还表示,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复旦揭露招生内幕的教授冯玮坦言
功利化教育
逼老师出怪招
3日零时,当冯玮结束了电视直播采访后,记者3日凌晨与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历史系教授冯玮面对面进行了一番交流。
互“挖墙脚”身不由己
“您在微博上一再称,北大、清华一直在挖复旦的墙脚,迫使考生改填志愿。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复旦做了大量工作后,也有考生放弃北大、清华,转而填报复旦呢?那样的话,复旦是不是也挖了北大、清华的墙脚?”面对记者的第一个提问,冯玮坦言,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而且也发生过很多次,“国内的高等教育趋向功利化,每所学校每位招生老师其实都是身不由己。”
损招“掐尖”各有高招
冯玮介绍,眼下各名校均十分看重自家的录取分数线,谁也不愿意低过别人,为了这个“面子工程”,招生时相互“掐尖”难以避免。前些年,各名校还都遵守“潜规则”,只是在优惠政策上做文章。如今,随着生源大战日益激烈,怪招、损招纷纷出笼,比如——
■ 清华今年在多个省只设一个招生计划,为的就是高分数线。
■ 北大与清华抢生源,清华猛打北大招生热线,导致考生打不进电话。
■ 北大在招生时诋毁复旦等。
冯玮说:“高考分数一出来,每位招生老师都紧张,压力特别大,就是害怕输给竞争对手,都是功利化、‘面子工程’逼出来的。”
批评“麻辣”朋友依旧
“微博上我批评北大、清华‘绑架’学生,有媒体认为我与他们的招生老师水火不容”,冯玮笑着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和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的老师都是好朋友。告诉你一个秘密,每次招生一结束,大家都要聚在一起吃个饭,都要感叹一番,大战终于完了,朋友还是朋友。”
专家观点<<
“预录取协议”
没有法律效力
“高校抢夺生源由来已久,加上近些年报考人数逐年减少,所以对优质生源的抢夺就更加激烈。”教育专家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优质生源是高校的生命线,对学生的重视理应提倡,“但吸引学生的根本还是教育质量和服务,靠预录取甚至花心思让考生修改志愿的做法,都已经让高招变了味。”
熊丙奇介绍说,其实高校所谓的预录取协议本身没有任何法律效力。“预录取承诺是不能轻易做出的。”熊丙奇说,所谓承诺的意思是“你一定会被我们录取。”让考生和家长吃个定心丸。但其实学校可以随时撤销承诺而不用担负任何法律责任。熊丙奇呼吁尽快完善高考招生体制,等到一名考生可以同时收到多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学生就有了更充分的选择权,自然就不需要各式各样的“承诺”,“高校的心思应该多放在脚踏实地搞科研,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上,至于考生会不会来,考生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内幕披露>>
查分当日
名校就获高分考生信息
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该校历史系教授冯玮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披露的情况“都是事实”。
少数几所名校在湖北是如何争夺高分考生的呢?带着这个疑问,长江日报记者调查获悉,查分当日名校已获得高分考生信息;之后便开始多次与考生联络;在填报志愿结束前时刻都处于“争夺”状态。
查分当日即获高分考生信息
6月25日,湖北高考成绩公布,几所名校在鄂的招生组对高分段考生的“围追堵截”便接踵而至。据悉,这些名校招生组手里的名册上,考生姓名、高考成绩、全省排名、毕业中学、联系电话等一应俱全。
“为了能让我们在湖北多招学生,在湖北省公布成绩当日,我们就拿到了高考考生的信息”,某招生组负责人透露。
据悉几所名校手里的高分段考生不完全相同,有的是前200名考生的信息,有的则是前300名。
签一个学生要联络8次以上
武汉考生小骆,查分当日就收到中国人民大学的短信,希望她报考该校。另一考生小刘当日也先后收到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联络短信。
为了争夺时间,有的名校直接通过“飞信”与高分考生联系,而且注意控制字数,尽量让考生看短信时手机不翻页。
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冯玮告诉记者,高分考生可能同时有好几所高校都在联系。“一次联系就搞定的考生几乎没有,签约的考生中平均每人都要联络8次。”
但有的考生留的联系电话是班主任的,有的名校提出要与考生联系时却吃了“闭门羹”,“这意味着该考生已被别的名校圈定了”,某知情人士称。
签约后也会“改嫁”其他名校
1日,是湖北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但几大名校湖北招生组驻地,仍旧十分忙碌。
签预录协议是名校圈定高分考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到最后一刻,即便事先签了协议也会“改嫁”到其他高校。有考生之前签了复旦大学,但最终却选择了“毁约”。复旦湖北招生组的冯玮表示,签预录协议本身就不公平,“预录协议约束了高校,却约束不了考生”。
中国科技大学湖北招生组负责人披露,此前入围该校自主招生且签订了录取协议的考生,因高考中发挥较好,最后也改嫁到了其他高校。入围自主招生考生“脚踏两只船”的做法,同时遭名校反感。某高校湖北招生组负责人希望能有措施遏制这种现象,否则将会影响对湖北考生诚信度的评价。
(本版稿件据《新民晚报》、《长江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