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抄袭论文顺利过关负责?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论文抄袭”4个字,用户可以得到几千万条搜索结果。近年来,因论文抄袭引发的新闻事件也比比皆是。2008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曾报道了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贾某因抄袭被检举而受到取消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处罚;今年也发生了云南中医学院院长被指抄袭论文、广东商学院一名副教授被指抄袭重庆长江师范学院一名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的事件。还有一些论文抄袭事件虽未被媒体报道,却被举报人发到网上“曝光”。在小萧发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的帖子前,有网友将另一学位论文抄袭的例子发在博客中,题目取名为“奇闻:居然有如此大胆抄袭的学位论文!”。也有网友在小萧发的帖子后回复说,“名字都没改的我都见过,这个算啥最牛。”
“所有的抄袭都是剽窃他人成果,对其他不抄袭的人造成不公平,但学位论文抄袭能过关,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我觉得学位论文抄袭能通过,责任最大的不是抄袭者而是把关的人。”小萧告诉笔者,“把关的人,不单单是导师,还有盲审专家、答辩委员会等,如果不好好把关,那谁不想抄袭啊,毕竟认认真真写,真的很辛苦。”
他在帖子里也写道:“据我所知,不是说一般学校都要求导师对自己学生的论文严格把关吗?这是怎么把的关啊?自己学生完全抄袭了别人的论文导师都没发现?据我所知,硕士论文答辩前不是要送出去盲审吗?这盲审的专家就真是瞎审了?据我所知,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都有5个以上的专家吧,怎么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抄袭的呢?眼下又将是各个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了,不知道又将有多少篇抄袭的论文会轻松通过。”
网友“明月光”在帖子后回复道:“我觉得这个学生太离谱了,几乎连一个字都不改,他的老师绝对有责任。如果我指导学生论文,我肯定会看看相关文章的。另外,这个人几乎一个字都没改,说明他的导师估计也没改过一个字,如果真的指导过,怎么可能一个字都不改?”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指出,在讨论抄袭的现象时,要区分商业作品的抄袭和学术作品的抄袭。前者主要涉及作者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问题,而后者主要是学术道德问题。要杜绝学位论文抄袭的学术不端现象,除了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之外,论文指导教师也应当起到监督和教育的作用。
小萧告诉笔者,“我的导师对我的论文要求挺严格的,我们这个专业,都是要求实证分析的,都要有一定的调研。”但他也坦承,对学位论文进行盲审的制度本来是好的,但是在有些高校成了“走过场”,没有真正做到。“我上回拿到学院去交,他们说是让我自己送,我还问他们说不是盲审吗,怎么现在是自己送了?”他还指出,在学位论文评审中,也存在很多人情关系。“评审的都是互相评的,你评我的学生,我评你的学生,这样的话就难以保证客观性了。”
当然,学位论文通过与否的关键在于论文的答辩,实践中也存在学生的学位论文因涉嫌抄袭而当场被答辩委员会否定的例子。北京某高校的赵老师告诉笔者,他有一次在做答辩委员的时候,发现一位学生的论文中有“拼接、抄袭”的嫌疑,于是便在网上输入相关的文句,结果发现确实存在抄袭的现象。他当场向该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位学生无法作出回答,后来他的学位论文也没能通过该次答辩。赵老师指出,尽管目前有一些硕士研究生以后并不打算做学术研究,但硕士学位本身就是一个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学术研究行为,因此,本着最基本的契约精神,学生一旦选择了攻读硕士学位,就应当遵守基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杜绝抄袭、拼接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作为答辩委员会,也有义务对学生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
小萧告诉笔者,他之所以发帖,就是觉得这样抄袭的都能通过层层审核与答辩,最后拿到学位,对那些辛辛苦苦写论文的人太不公平了。“我想举报,就是希望学校以后把关严一些,当然是希望所有的学校。”
西北政法大学讲师褚宸舸指出,目前高校学生论文抄袭很普遍,像感冒一样,不治理就会成为H1N1,也是要传染和死人的。他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有许多。如果就事论事从具体行为者的角度分析,论文抄袭者(学生)并未养成尊重学术、敬畏学术之心。知识结构欠缺、写作能力低下是内因,指导和审阅教师把关不严是外因。问题都出在教育上,教育难逃其咎。
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抄袭检测系统”
在小萧发布的帖子后有不少回复认为,现在高校论文抄袭的现象比较普遍。“抄袭这种现象,在现在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但严重抄袭的还是比较少。”小萧说,“如果发现了这样严重的抄袭,都没有一点想举报的心,人人都这样,那么以后抄袭就更泛滥了”。
但是,事后追惩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位论文抄袭的问题。恰逢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于2008年年底完成了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开发,因此,部分高校在今年启用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帮助完成对学位论文的检测。
西南政法大学是启用“抄袭检测系统”的高校之一,如果论文与已有文献的相似度被检测出超过10%,就会被要求修改。这让一些毕业班的学生惴惴不安。由于担心检测结果显示相似度超过标准,有些学生还提前开展了“反侦查”,即通过网上的其他检测系统先作一次“预测”,再针对预测的报告对论文进行“整改”。
研究生小张采取的整改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注释的形式注明出处,二是再换一种说法,变得更加“委婉”,三是干脆把不重要的删掉,省得留下“后遗症”。经过“预测”和整改后,小张提交了硕士毕业论文的定稿。5月21日,学校将论文的检测结果反馈给每位毕业生,小张的论文“初审”过关,她也松了一口气。但对面寝室的小王则没那么幸运,她的论文被“标红”(即被标注与其他已有文献相似的内容)的部分超过了10%,被退回要求修改。但小王认为,该“抄袭检测系统”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有待改进。首先,她自己编的500余字的案例被“标红”,让她感到十分不解;其次,她引用的一些法律条文和法律术语也被“标红”,而她认为这些内容应属于公共资源,不应属于已有文献的内容。此外,“抄袭检测系统”将小王已经做了注释的内容也“标红”,并记入“相似度”统计的总量,这让她对系统统计的科学性也产生了怀疑。
但小王和小张都表示,“抄袭检测系统”的应用本身是一件好事,这至少对所有毕业生形成了一种威慑,所以大家在完成毕业论文时的心态是宁可质量差点,也尽量不要抄袭。小萧也认为,尽管他所在的高校并没有这个系统,但“有这么个系统还挺好的,不在于这个系统能检测多少,而在于它至少能起到震慑作用”。
曾在西南政法大学就读的褚宸舸老师也认为,“抄袭检测系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的一些师弟师妹也告诉他,“抄袭检测系统”给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敲响了警钟。但他认为,技术手段不是万能的。技术手段和刑法一样,只是一种威慑和事后措施,杜绝论文抄袭的关键是如何进行事前预防。他担心采用“抄袭检测系统”后,高校会对学位论文的检查环节投入过大,却放松了对论文写作环节的把关。“杜绝抄袭的关键在于预防,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抄袭检测系统’上。”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