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说法
导师人脉广可为学生搭桥
清华大学就业的主体是研究生,今年将约有3500名本科、研究生面临就业,其中绝大多数毕业生拥有研究生学历。
“学校强调就业工作要全员化,每位教职员工都关心学生就业。”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丹说,导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之一,应对学生的就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丹说,导师关心学生就业,对导师和学生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的。
王丹说:“每个老师都希望‘桃李满天下’,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在重要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应地对今后招生和科研方面会有良性循环。”
王丹指出,导师应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到西部工作;此外,导师通常与很多对口的合作单位、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为学生搭线推荐。
导师发言
愿当学生就业的红娘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导师胡事民,工作已有12年。
他认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导师是大有可为的,也是一个导师应该做的事。他已多次为学生搭桥帮助就业。
而软件学院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导师则比较挠头。
他表示,在目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各行各业均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IT软件业则是受影响比较大的领域。要想使自己的弟子都找到个婆家,可不是一个“简单任务”。
他认为,这个政策出台是为了刺激就业,他也很赞同。但他认为不能完全以此为杠杆来调剂升学。如果今年就业不好,明年就砍名额,那明年的经济形势迅速恢复了,岂不是又回到供不应求的局面?
他说,在这个层面上,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学生说法
老师能帮忙当然挺不错
对于这一新政,清华大学的学生多表示赞同。
研究生学院的研究生王瑞(化名)认为,导师来帮助学生推荐工作是非常荣幸的事情
“每个同学上学时,都想跟一个好的导师。大家喜欢那些人脉广、科研成果好的导师,打心眼里也是希望导师进行推荐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说。
北大情况
个别院系已提出此方法
就清华大学研究生就业情况与导师考核挂钩一事,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永利表示,北大个别院系也已经提出这个方法,目前正在进一步的探讨中。
陈永利表示,虽然这个方法对学生就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全校推广的希望不大。
“每个专业的特点不同,就业的渠道也有差别,所以要求导师帮学生推荐工作并不适合所有的专业。”陈永利说。
北大今年共有本科生、研究生应届毕业生8600余人,除读研、读博、出国等学生外,共有4000人面临就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