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催生“出境潮”,今年暑假每天出境的内地学生旅游团保持在40个以上。6、7两月,从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乘坐航班出境且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内地小游客已超过10万人次,占所有出境中国公民的10%以上。
与内地学生涌向海外游学逆向而行,正在曼彻斯特大学就读的陈卓、正在帝国理工大学读研的汪荻等海外学子不约而同地飞回上海故乡,参加亲子菩提国学营。
1
陈卓去年暑假回上海,闲来无事,正巧听说在苏州有国学营,便毫不犹豫报名,与父母一同前往。三天时间里,他们在重元寺听果宁法师讲禅,国学和生命的意义,听留英博士孔高宁讲宇宙中人类的位置、社会中我的位置,和同学一起静坐、吟诵、内省、放生,一起探讨留学海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在晨钟暮鼓、经声佛号中,用古老的智慧洗涤征旅中身上的尘埃,体悟生命的平静与祥和。
夕阳西下,陈卓和父母坐在营地外绿树下,促膝谈心。他告诉父母,在海外学习的两年时间里,他埋头于书海,像海绵般吸收西方文化,很少关注祖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华。外国教授不仅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津津乐道,还与陈卓闲聊中国古建筑之美,他知之甚少,因此很少能对上话。
2012年的亲子菩提国学营打开了这位理科生的视界与思路,他对古代名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才华心向往之。陈卓委托父母为他预订2013年国学营,说暑假他一定回来,听大师讲授中华历史、哲学、书画、音乐、易学、星相等课程,感受智慧的精妙。
2
李先生不认同填鸭式的中国教育,却又不得不让儿子在死记硬背中成长。最终,他决定把读高一的孩子送出国。
孩子去了加拿大以后,李先生对儿子的情况只能“越狱”到Facebook上加以了解。有一次,李先生儿子就读的高中举办画展,当地一位老师问他:“能为我介绍几位中国古代的画家吗?”孩子顿时语塞,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脸涨得通红。而儿子回国时中文说得结结巴巴,又让李先生担心他会不会忘了老祖宗。
偶然间,李先生认识了担任过旅英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的孔高宁博士,并向她讲述了孩子留学之路上的苦恼和困惑。孔高宁的建议是,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学生应该在国内加深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了解,这样即便走出国门也不会因为文化差异而无所适从,因为中华文化的熏陶能够让我们心有所属、脚步更加踏实。李先生深以为然,于是,趁着孩子从国外回来度假的机会,父子俩一起参加了2012年亲子菩提国学夏令营。
李先生的孩子本来是抱着一颗好奇心参加这次夏令营的,渐渐地,他开始全身心地融入到这次活动中。在夏令营期间,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晨钟暮鼓的寺院生活,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包罗万象的国学知识,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李先生感到惊喜的是,孩子自己铺床叠被,参禅打坐,诵经供奉。在这里,他和很多同龄人一起结交良师益友,探索养生之道,思考人生哲学,彻悟宇宙真理……孩子告诉父亲:这里没有沉重的学业压力,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繁琐的世俗生活,只有一颗虔诚之心,他觉得很放松,仿佛一切烦恼都消失殆尽。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不仅对国学有了初步认识,也对留学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目标。他在充分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迷人魅力的同时,也对忠孝仁义爱等品格有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海外重新投入学习生活,李先生的孩子面貌焕然一新。他给父亲打来电话,说参加国学夏令营收获颇丰,每当他和外国同学谈到中国的文化和民俗,他们听得入迷,也被中国神秘的色彩、博大的文化而吸引,他们甚至对他能够了解这么多的古老文化而感到羡慕。
3
作为亲子菩提国学营的最早倡议者,资深教育咨询专家孔高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拿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她参与研制的飞机发动机材料已运用到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客A380 上。
2005 年,孔高宁作为高技术人才被引进上海。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出国留学的机会,多一个视角去观察世界。另一方面,她也想帮助已经出国或准备出国的孩子及其他们的父母学习书法、诗词、功夫,让他们掌握国学精华,不仅能够在留学申请时加分,对融入异国他乡当地人圈子也能有所助益。
孔高宁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道,作为曾经的海外学子,作为一名母亲,她会在下月中旬进行的2013年亲子菩提国学营上,和海外学子以及他们的父母一起探讨如何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她说,我们做家长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跑得更快跑到第一,却很少让孩子停下脚步,倾听内心声音,从而走得更踏实更久远。她希望国学营能像酷暑午后的一场大雨,缓解我们心头的育儿焦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