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学生留学表情:回到最初的梦想

首页 > 

留学

 > 2010中国学生留学...

2010中国学生留学表情:回到最初的梦想

年终岁末,盘点2010年,喜事、急事、难事,国内、国外、朋友……可圈可点的不少。身居海外、负笈求学的学子们如何看待这过往一年?或垂头、或得意,或淡然一笑、或欣喜若狂,听他们咂摸回味,读者许能引为知音,闻声相契。

陈力菡

以认真回报认真

陈力菡 (寄自美国)

岁末年终,我想说说我在国外的老师。Colby是我媒介经济学的任课教授,他是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只有胸部以上能够活动。他说话十分费劲,想要喝水时必须吃力地用两个手掌夹住吸管歪着头吮吸。可是,Colby身上总有一股子轻松、幽默和认真。不管是寒冬还是炎夏,他上课从不迟到;他不要助教的帮助,独自一人遥控电动轮椅,乘校车回家;他对每次学生作业的细节情况了如指掌;他课上举例的时候总爱拿自己开涮,同时又恰到好处。

这门课的期末作业是一个案例分析。因为那几天非常忙碌,我就潦草地做了一份,并把提纲发给Colby,礼貌性地征求他的意见。发提纲只是惯例和课堂要求,目的是催促学生把任务向前推进,所以我不认为他有精力很认真地查看每个学生的提纲。没想到他的回信比我的提纲长好多倍:详细分析了结构上的失误,链接了很多有用资源,甚至指出很多表达方式上的问题。看到他如此认真地回复,我十分愧疚,非常感动。我想自己也需要用同样的认真来回报Colby的认真。随后,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完善我的提纲,用几乎一周的时间完成这项作业。演示那天,我早上4时就起床做最后的准备。

在50分钟的作业演示中,我以自信的姿态、清晰的逻辑和流利的语言,详细阐述了我的观点,并接受在场同学的提问。快要结束时,Colby终于开口了:“我能最后说一句话吗?”那时,我真的非常紧张,不知他会提什么问题来为难我。可是,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Excellent ! (棒极了)我希望我的课堂上有10个像你一样的学生!”

认真就会有回报,辛苦依然值得!

(胡芳梅整理)

我的南极科考之行

衣 鹏 (寄自南极)

圣诞节刚过,2010年也悄然逝去。这一年色彩斑斓,喜怒兼有,因工作而焦头烂额,因生活而跌宕起伏。其中,令我最为兴奋的事,是我的南极科考之行。

自从200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就进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开始博士科研生活。刚开始对科研有着朦胧概念的我,只被优越的工作条件以及异国文化所吸引。渐渐地,我也效仿周围的同事,每天沉浸于书本以及大量文献的阅读之中。一年以后,我所阅读过的知识大部分都只停留在想象中,只觉得它就是我每天必须机械完成的任务,并感受不到任何快乐,2010年上半年的生活很是乏味。直到今年8月初,导师通知我进行南极科考准备。

9月初,我在美国华盛顿参加了南极考察计划会议。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将跟我一起科考的同事,他们来自不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有着不同的科研背景。大家每天定时讨论,气氛活跃而富有激情,生动又充满挑战。

回到瑞典,就开始忙着做行前准备,直到11月初所有准备工作才结束。11月下旬,我按计划登上了美国邮轮NBP,开始南极科考。在船上,每个科研小组都做着不同的实验,每天下午都有一组分享他们的实验。这里的实验不再局限在文献上,而是真正能见证每个实验的过程。当然,由于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有些不能深入理解,这时候一般会激发我很多兴趣去找一些相关文献来阅读,书本上的东西也显得不再那么枯燥了。

大家也有聚在一起的休息时间,讲着很有意思的故事。没有课堂、没有考试、没有压力,船舱中充满交流的乐趣,舱外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至写下这篇小文,我还在科研考察船上。这次南极科研考察之行使我的人生更加多彩,也改变了脑海中以前科研生活枯燥的印象。

【延伸阅读】中国学生爆发式出 国留 学 一窝蜂势不可挡

【海外华人】盘点2010海外华人大事件 华人世界的4种颜色

【留学市场】 今各国留学冷热不均 明将继续“牛”到底

。焰火定于晚上7时半开始燃放,我迅速吃了晚饭就拿着相机上路了。

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又下起了雨。正在犹豫要不要打退堂鼓时,我发现身边的人依然镇定自若地往目的地方向前进。小孩子们在人群中打闹,时不时听见有人叫喊“焰火”,我也就随着人潮继续前进。

到达场地的时候,离焰火开始还有近1个小时的时间。在公共绿地的旁边就是各种嘉年华的游戏设施,看来全世界的小孩子玩的游戏都差不多,也就是海盗船、碰碰车、鬼屋等。

绿地上的人越来越多,离焰火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雨也下得越来越大。眼镜片已经被雨水打得看不清楚了,在人挤人的草场上想打伞几乎是不可能的。硬着头皮仰望天空,摘掉眼镜眯着眼睛,期待大家将要为之欢呼的焰火。

虽然焰火本身没有多么出彩,但在那样一个雨夜,经历了种种小挫折,在异国他乡,和周围不认识的人一起庆祝一个节日,实在是太难得的一种体验。

(陈阳整理)

回到最初的梦想

敬路月 (寄自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大学校园里你能看到各色路人:跳着舞走路的人,肩扛大功率音响走路的人等。在澳大利亚人眼里,这些人并不是“怪人”,这只是他们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众对于个人选择过什么样生活的一种包容和尊重。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图书馆,我见到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小个子女生,艰难地在人群里向前走,很巧的是她与我同一个专业。她来自马来西亚,独自在悉尼生活。

在悉尼,我见到的不仅仅是因经济发达而更为完善的残疾人设施,更是大众思想意识里对残疾人的平常心态度。

我时常在想,若我身患疾病,就连日常走路都成问题,我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在国外独自生活学习?

这位马来西亚女孩给我的答案是:“对我来说,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事,但我已经习惯,我也不在乎将来会有更多的不容易。我热爱生活,我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不让家人担心。”

我已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抱怨留学生活的不易。当种种困难模糊了我最初来到这里的理由时,我应该回到追逐梦想的原点,包容和尊重自己的选择。

(王化云整理)

竹笛声蕴故园情

胡晶坤 (寄自日本)

离开上海同济大学去日本之前,我去向教了我两年竹笛的老师道别。老师当时说,别忘了将中国的竹笛介绍到日本去。到了日本,课业繁重,竹笛老师的话便也顾不上了,带来的竹笛,也被放置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

11月的一天,我正在检查留学生中心教室,正遇上两位日本朋友在策划留学生晚会。我好奇地上前询问:“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吗?”木村说:“是爱知县范围内举办的留学生晚会,我们正在征集节目。晶坤感兴趣吗?”“我会吹中国竹笛哦。”我自信地说。

“中国竹笛?好棒哦,一定要表演给我们看,真是期待!”另一个日本朋友铃木说。“好,我还带着中国竹笛老师的嘱托呢,一定加油!”我干脆地答应下表演的事。

可是,仔细研究了日程才发现,离演出时间只剩一周,十万火急!回到家里,我赶紧翻出被我尘封了大半年的笛子,又尴尬地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笛子已经被摔出了一条裂缝,笛膜也已风干发紧,无法出声,备用笛膜也找不到了!幸亏我发现在离我所在的名古屋市不远,有一个叫琵琶岛的小镇上有一家日本笛子乐器店。经过电话联系,店家说可以替我找到笛膜,叫我隔天去取。

虽然日本的笛膜比中国的厚,练习时感觉发声不如之前清脆,但我还是坚持着。选的曲子是女子十二乐坊伴奏版的《茉莉花》──我觉得很能代表中国风的一首民乐。

正式演出那天,怀着准备不足的忐忑,我来到名古屋国际中心。只听主持人说:“下面有请中国留学生晶坤为我们带来笛子曲《茉莉花》。”掌声响起,我慌慌张张地走上舞台,可随着音乐声起,背景打开,悠扬的《茉莉花》响彻在国际中心的大厅里,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似乎身体也随着音乐荡漾在那优美的旋律中。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当笛声从指尖飞出时,我想起了茉莉飘香的江南,想起了同济竹笛老师的长衫,不知台下的日本观众,能否体会这笛声中蕴含的故园情?

【延伸阅读】中国学生爆发式出 国留 学 一窝蜂势不可挡

【海外华人】盘点2010海外华人大事件 华人世界的4种颜色

【留学市场】 今各国留学冷热不均 明将继续“牛”到底

李贤娟

他乡漂泊识孤单

李贤娟 (寄自德国)

一日茶余翻阅论文,偶然看到一句话——无目的的漂泊是生命的本来状态,我内心微微一颤。

漂泊——越是在异乡的人越有这样的感觉。在家的时候还浑然不觉,远离家乡、走出国门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有根的,这一深深的烙印根本无法抹去。每当看到异国街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看到人们欢声笑语、谈天说地,感觉那些热闹非常遥远,从来不属于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曾陷入寂寞的漩涡里,无法排遣,无法理解。在当时的我看来,寂寞实在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在我和很多朋友倾谈之后,发现寂寞其实只是孤独产生的一个心理状态而已。记得有位老师和我们说过孤单和孤独的哲学差异,当时只是作为知识来学习,并没有达到他所谓的“要解决自身焦虑”,因此也未记在心上。

孤单,并不等同于无目的的漂泊。我们从小到大多是一个人长大,习惯与自己相处,与玩偶做伙伴,我们的内心是孤单的,也是在漂泊中不断寻找一处宁静的港湾。即便是高朋满座、宾客盈门,即便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种孤独感、漂泊感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谁能够真正懂得谁呢?

人是否需要有目的的生活,我觉得不用顾虑太多。顺其自然,人算不如天算,不是么?“人生何处不漂泊,我心安处即是家。”看来无目的的漂泊,或者说旅行的确就是生命的原本状态。人一直都是孤单的个体,所以即使你多么想触摸,你始终都无法触碰到任何东西,因为无限放大之后,你会发现这始终都会有空间存在。

(胡芳梅整理)

在韩国办个人雕塑展

金彦秀 (寄自韩国)

回顾2010年,我感慨甚多。这一年我在韩国举办了我的个人雕塑展,为这个展览我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这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有很多收获。

我一边在韩国攻读博士学位,写大量专业论文,同时还要做雕塑,很多时候感觉非常辛苦。在国内,我做一些事情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可在国外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一个人完成。雕塑是个工艺活,也是个力气活,从材料、器械的购买到工作室的设计再到加工制作出成品都需要我自己去做,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

2010年10月21日,辛苦了近一年的展览,终于如期在韩国全州的一个画廊举行,这是我在韩国举办的第二次个人雕塑展览,也是我有生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展览。

现在回想起临近开展的那段时间,还不禁为自己捏把冷汗。很多事情都比我预想的要复杂得多,如作品的运输、画廊的预订、来宾的签名簿、作品集和宣传条幅的设计与制作等,还有开展当天会场的布置,这些事情做起来远比想的要复杂。万幸雕塑展开幕式最后顺利地按时举行。

在韩国我就是这样匆忙地生活着,很累、很辛苦,但我不后悔。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感谢我的大学,感谢我的博士课程,没有它们就没有这段值得记忆的日子。

(胡芳梅整理)

浪漫巴黎 与我何干

王玉珏 (寄自法国)

巴黎平安夜,在家里看法语新闻频道报道各种漂亮的彩灯和华丽的庆典,看着游客和孩子们脸上满足而幸福的微笑,突然觉得寂寞。其实,也不是不能跟朋友们出去走走,只是觉得内心的寂寞不是这些表面的快乐所能掩盖的。于是,选择一个人呆着过圣诞节。

出国后,每次跟国内的朋友聊天,大家的第一句话都是:你在巴黎过得很爽吧?每当这个时候,电脑前的我只是苦笑。

刚来时,各种不顺利纷至沓来。用磕磕绊绊的法语,一个人办理各种复杂的手续;在超市里用人民币计算着欧元,什么都不舍得买,只好吃最便宜的菜和饼干;学习的压力就像是块砖,你走路的时候揣着,你吃饭的时候揣着,你睡觉的时候它就躺在你旁边。

可是能跟谁说呢?其实很想哭,但我一直忍着。

这是我自己选的路,所以无论多苦我都会走下去。我不会抱怨、不会后悔,我知道,无论多苦,这里有我的梦想、我的学业,有我曾经给自己许下的诺言。所以,虽然生活很疲惫,可是每次想到那些不能放弃的梦想和希望,就觉得有力量。虽然知道前面的路很辛苦,可是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我相信,凤凰会有涅槃的一天!

(陈阳整理)

【延伸阅读】中国学生爆发式出 国留 学 一窝蜂势不可挡

【海外华人】盘点2010海外华人大事件 华人世界的4种颜色

【留学市场】 今各国留学冷热不均 明将继续“牛”到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