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召开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大会 自考生30年增870倍

首页 > 

自考

 > 北京

 > 北京召开自学考试制度...

北京召开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大会 自考生30年增870倍

记者从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悉,30年来,北京自考生从最初的2686人累计增加到234万人,增长870倍,为自考成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形式作出了贡献。

1977年,间断11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少数天之骄子通过了高考独木桥,步入高等学府的殿堂,而大量上山下乡的返城知青和城市在职职工却难以圆梦。1980年,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经中央批准,北京市成为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先行试点省市之一。试点成功后,自学考试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5年,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

不设入学门槛,不设毕业年限,没有年龄限制,当所有学校的大门关闭时,有一所学校的大门始终敞开着,这就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有机结合,具有“开放、灵活、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以严格的质量管理著称,为每一个想求知、深造、成才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

没有一所大学比这所大学学生的年龄跨度大,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也没有一所大学比这所大学学时长,边工作边学习的考生,几乎将8小时以外多半时间用来学习,有的两三年、有的历经十余年拿下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

30年来,北京自考生人数连年翻番。他们来自360行,怀揣同一个求学梦。上世纪八十年代,考生年龄多在25岁至35岁之间。进入九十年代,报考人数每年以18%到20%的速度增加,报名时的踊跃,使得整个京城都感到拥挤。考生年龄呈两头发展趋势,一头向低龄化发展,25岁以下的考生占总数的70%;一头向高龄化延伸,四五十岁以上的考生在增加。报考第二专业的人数迅速增加,其中不乏已戴过学士帽、硕士帽甚至博士帽的莘莘学子。荆华是自考毕业生中最年轻的一位。她13岁参加自学考试英语基础科的学习,15岁大专毕业,所有专业课程均一次通过。69岁的军队离休干部朱老,是年龄最大的自考生。他离休后迷上了法律专业自考,“不为别的,就为了帮家乡的乡亲们打官司。”

30年来,北京自考秉承“继承、完善、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建设、服务考生为宗旨,开考专业从最初的8个,发展到累计186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先后开考了党政干部基础科、计算机应用、护理、小学教育、物流管理等一系列社会急需专业,培养了大批行业急需的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发展内涵不断拓展,从单纯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培养多样化人才为主,北京自学考试紧跟社会前进步伐,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自学考试先后开展了学历文凭考试、应用技术类考试等尝试,为首都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30年来,北京自考这所大学为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人才,社会信誉卓著,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1月,北京首批中文和英语专业的133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专科毕业证书。1985年7月,首批中文专业14人取得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从1998年起,每年有近万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毕业证书,相当于市属高校当年毕业生的总和。毕业生中有省部级领导,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有北京市国资委原党委书记张凤朝,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抗战纪念馆原副馆长刘建业,赛特集团原总裁王辛民,北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等。而更多的自考毕业生默默无闻地在各行各业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

在纪念大会上代表234万自考生发言的大兴区学员郭玮说:“自学考试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使我取得了工作成绩,做到了学有所用,增加了生活动力,让我一步步向上攀登、一步步走向成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