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出国热”思考 还孩子自由成长空间

首页 > 

留学

 > “高中出国热”思考 ...

“高中出国热”思考 还孩子自由成长空间

今年日的冬天格外寒冷,新年的大雪让北京迎来了历史以来最低温。尽管外面雪花纷飞,但是学生们出国留学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任何影响。1月1日是大部分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截止的日子,每逢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在紧锣密鼓的提交网申,寄送材料,希望在4月份迎来自己的Offer雨,让自己一年的辛苦得到最好的回报。从2006到2010年,这四年的时间里,我伴随了几百名学生走过漫长而艰辛的申请之路。

在分析总结宏观的申请形势,学校的录取政策,奖学金发放等问题的同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我用心去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责任并不仅仅是让帮他们争取好一个好的结果,而是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发现未知的自己,超越现 在的自己,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真正的成长成熟起来。可能很多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孩子在决定去美国读本科的时候会有强烈的感觉,或者说家长在送去孩子去留学的时候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成长”!

让孩子在什么环境下成长?

有 人说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孩子们会获得很多提前接受教育和学习才艺的机会。琳琅满目的才艺班,每到周末就人满为患,各种补习班每到假期就会异常的火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他们带来太多丰富的资源和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这看起来是件好事儿,然而在我看来,这也同时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孩子们很辛苦!其实,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可是现实社会里,他们中的很多,那些所谓的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所谓的提前补习都是建立在家长们意愿的前提下的。

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孩子来实现自己儿时未完成的理想,希望孩子能按自己设计的轨迹成长。因此,他们往往会忽略一点,就是孩子是不是喜欢,孩子到底适合不适合。孩子应该在什么环境下成长,这个环境不应该是家长安排的,而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

很多家长认为,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因为他们担心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学习阶段。然而我觉得给予孩子广泛的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要什么,在发现自己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曾经遇到过的一个家长,她的MSN签名,是和女儿一起成长。

当孩子刚刚进入我们服务体系的时候,她先是给我们发了一个非常感性的文章,记录了伴随女儿成长的经过以及自己在见证女儿成长的过程从女儿身上受上的影响,这让我非常的感动。当这个孩子最终拿到了Cornell ED的录取时,我们更加深深体会到成长环境和家庭的教育对孩子有多么的重要。

中美国教育到底差别在哪儿?

可以说现在的美国本科申请,就好像头几年的理工类研究生申请那样,热度越来越高。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源于美国本科的“通才教育”。如果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培养科技型人才;那么美国的教育则是“素质教育”,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再教他们如何去做事。回过头想想,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老师就习惯告诉我们如何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而美国老师,则会教育学生如何关心别人,爱护他人,不要伤害别人。在中学,当一个学生拿到了90分的成绩时,老师家长可能还不满意,认为他可以拿到95或者更高的成绩,于是孩子带着老师和家长的意愿继续在学海里钻研。而在美国,可能85至100会被定在一个LEVEL上。学生认为85和100没有区别,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思维要比中国学生更发散。在大学课堂里,老师会按照教学大纲讲课,Follow老师的模板完成作业就是好学生,如果有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质疑或者是自己的理念与老师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被视为不听话,而他们的意见会被忽略和搁置。

而在美国的大学教授,他们鼓励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在课程上提出质疑,和他们争论。当他们的观点发生矛盾时,即使老师不赞同,也会尊重他们的个人意见,并给他们时间去研究和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说中国的教育是中规中矩的,而美国的教育是创新的,灵活的,多样的,人性化的。尤其是通才教育,就是学校允许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选课,或者说是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在humanity, social science, natural science的领域里选择一定学分的课程,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跨专业间的学习要比学生锁定一个专业方向去学习的意义大的多。

[ 新闻背景 ] “高中出国班”争相亮相北京重点中学

留学班兴起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出国读本科的人数剧增越来越能说明一个问题,现在的越来越多的有主见的孩子们更渴望在一个自由空间下学习和生活。他们宁愿放弃高考的机会,去准备留学申请,准备标准化考试,Balance社会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都是希望在最好的阶段去接受最合适自己发展的教育的表现,这是能够让人理解的。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敢于冒险和有主动精神的学生大多都是学校重点培养的scholar和leader,他们放弃高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周围的同学,或者是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很多国内高中也在寻求克服发展并瓶颈的出路,即要保全学校的升学率,又要扩大学校的声誉。随着留学班的兴起,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为已经制定留学计划的学生单独设立班级,让他们提前学习一些和国外大学接轨的课程以及进行文化风俗赏析,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校争得海外名校的荣誉,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高考的升学率。虽然有些专家对于留学班兴起提出褒贬不一意见,但我个人认为留学班的兴起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趋势。大家所担心的人才流失问题是有存在的隐患,然而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学生的成长和个人发展更重要的事情。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生中,他们大多数都表示愿意回到国内发展,因为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经济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在科技研究领域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飞跃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会为之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在取得成功的那一瞬间,可能结果会被看得更重,但过程却往往会被忽略。其实任何一个成功都离不开过程中所经受的困难的挑战,意志力的磨练。如果过程精彩,那么结果也一定很漂亮,因为成功只是一瞬间,而过程却是伴随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我非常欣赏这些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挑战的精神,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的主动精神,极强可塑性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得到美国大学的青睐,真正得益于在美国本科教育。

这里并不是批判中国教育体制不好,也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对比之后,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需要向人家学习的地方。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E学生,不仅仅Excellent,更要有很高的Emotion, Enjoy学习和生活的过程,这些含苞欲放的花朵们才能释放他们各自的芬芳。

[ 新闻背景 ] “高中出国班”争相亮相北京重点中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