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是否已经成“器” 到底值多少钱?

首页 > 

留学

 > MBA是否已经成“器...

MBA是否已经成“器” 到底值多少钱?

2002年,MBA联考报考人数为50229人,录取人数为8247人,竞争激烈程度已超过普研。但是,与如火如荼的报考形势形成对比的却是MBA到底值多少钱?

MBA曾经被称作“金领”,衡量其价值的最简单尺码就是薪资。前不久,创维集团给北大MBA开出的价码不过区区的每月2000元底薪。这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仿佛MBA“失宠”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国内MBA平均年薪达到82760元,而MBA中的高薪人士年薪已达到29.4万元。如果按照平均值来计算,MBA的平均月薪不到7000元。

MBA不是万能钥匙

谈及MBA的薪资,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表示,对MBA只给开2000元的底薪,并不说明创维小气,不是创维付不起钱,创维在管理层的老员工,年收入基本在30万到50万元,连业务员,都能拿到4至5万元的年薪。工资的高低无所谓,关键是看他们值不值这个数。创维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企业的态度。“MBA太浮躁、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脱节”似乎是企业共同的理由。

企业引进MBA不是为了壮门面,而是为了赚大钱。但是,与引进项目和技术带头人相比,MBA毕竟比较务虚。从对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全国销售收入前1000位企业中的180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拥有MBA学位员工的全部53家企业,大多对MBA员工的工作表现避而不谈,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MBA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和超常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对MBA的不完全了解。另外,愿意聘用MBA的企业最看中的也并不是他们学到了什么,而是毕业院校的名气,其次才是综合能力和专业特长。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并没有给予MBA本身以特别待遇。调查的企业都表现出对优秀管理人才的渴求。它们希望能招聘到具有丰富企业经验和现代经营思想、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管理人员。但MBA是否是达到这些条件的合适选择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企业面临的另一个“误区”就是引进MBA后,拿过来就用,仿佛是“企业的万能钥匙”,而MBA们进入企业自然也以管理者自居,其结果自然难如人愿。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周石老师认为,MBA毕业后必须有个适应、成长的过程,一毕业就安排什么职务,进入管理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当然,目前MBA培训市场的良莠不齐也使得许多企业对MBA望而却步。据了解,除了正规院校在大量招收MBA学员外,打着MBA旗号开设的各种MBA培训班也层出不穷。一所“某国际工商管理培训中心”甚至不必做什么毕业论文,只要花1万美元就可以在13个月内拿到一张MBA证书。

MBA是否已经成“器”

2000元底薪招聘北大MBA的做法,自然引起北大的极度不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主任王建国说:“这是由于企业自身对MBA的无知而造成其对MBA价值的低估。”“北大的MBA是从全国几千人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本身就是‘玉’,经过在北大的培养之后,他们被雕琢成了‘器’,而‘器’和‘玉’的价格是远远不一样的。”一项对98级MBA毕业生调查显示,有95%的毕业生认为MBA学习对自己事业发展帮助较大,90%的学生认为通过MBA学习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前几届MBA毕业生就业率即高达100%。对于MBA教育而言,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经济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MBA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还相差很远。有关人士评价,中国MBA教学中存在着自身的不成熟。中国MBA的最大缺陷是缺乏实践能力,很多学员并没有管理经历,学习目的盲目,不少人是为了混个文凭镀镀金。另外,目前的MBA教学在课程设计方面也有欠缺。首先是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课程仿佛是为专业研究管理学的人士开设的。其次是教材缺乏,中国的MBA教材大多来自国外,且多为英文版,有的学校虽有自编教材,但与实际商战有距离。其三是案例缺乏,特别是反映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案例少之又少。即便如此,但如果把MBA看成是一件商品的话,它在市场上也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的过程。

MBA进入品牌时代

10年来,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一又批MBA毕业生,也许是因为MBA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一些人也产生了考虑,觉得MBA发展得太快了,那么MBA会不会贬值呢?

有专家指出,从MBA的教育史上看,美国大学办MBA已近80年历史,社会需求依然强劲。然而,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需要35万名经理人才,以现在每年2000名的培养速度要100多年的时间。国内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国企已感到高级管理人才在企业未来之路上的重要性,并开始有计划地投资。深圳一家公司就斥资100万元邀请其他企业共同筹资400万元,在清华等4所名牌大学设立奖学金、办工商管理博士生班。MBA虽然被炒作很多,也很热,还有人在谈论MBA的市场价格是多高,可现实却是中国的MBA市场还没有被真正地唤醒。市场经济越成熟,对MBA的需求就越大。经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新民在2002EMBA、2003MBA咨询报告会上提出,本土MBA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增强国际竞争力,要在教材、师资、管理、案例等方面实现全面国际化。而且,对于MBA培训学校来说,打造品牌才是MBA教育今天的方向。(郝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