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还是不是一种职场投资?

首页 > 

留学

 > 留学还是不是一种职场...

留学还是不是一种职场投资?

海外留学经历已经不再引人注目了,许多留学生回国后找不到工作也成了平常事。可是就在“海归”中出现了“海待”的情况的同时,原本不太被人看好的“老留学”成了值得关注的人群。因为在不少留学专家的眼中,“老留学”成了这样的就业形式下值得提倡的留学模式。因为,在国内大学毕业以后,工作几年再出国留学,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整个社会和自身都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个时候出国的目的性更强,效果也更好。

“老留学”归国后的机会大吗?比起那些从高中大学就接受国外教育的留学生,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我们采访了几位年龄各异,遭遇不同的老留学,通过他们的经历了解这群特殊留学生的情况。

出国留学要有好的心态

从1994年学校毕业开始做摄影记者,王寒一干就是七年。一直到了2002年年初,王寒决定出国留学,他选择了英国作为目的地。

为什么在工作那么多年之后还选择出国留学?王寒的答案是,作为一个摄影记者,很讲究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很虚无缥缈的,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表达。在一个岗位上干了7年后,王寒发现自己的感觉已不像初出校门时那么敏锐,他希望改变,因此他选择了拥有和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欧洲为自己的留学首选地。

在做了留学的决定后,他又走了一条和大部分留学生不同的路。第一年,他没有直接进入学校学习,而是在欧洲转了一圈,在德国呆了很长一段时间,认识了很多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找回失去的感觉,让自己重新敏锐起来。而事实上,在这一年中,他辗转欧洲各地,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不同的风土人情,效果的确不错。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语言了,当初为了攻克雅思花了很大功夫,结果走出国门才发现,考好雅思和听懂英语完全是两码事,“英国学制才1年,除去作论文的3个月,只有9个月了,适应语言还要三四个月,剩下的5个月能学到些什么呢?”正是因为如此,王寒第一年没有急于去读书。“我不想急功近利,出了国,我就想好好给自己充电。”

今年2月,王寒回国,又重操旧业,并且是在同一家报社的同一个岗位。王寒也说,的确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办理了停薪留职,出国整整两年,回来之后又只是在两年前的位置上,付出一大笔钱不说,还有这两年时间。

然而,就他本人来说,同样的岗位,两年前和两年后的含金量是不同的,这两年的经历的确给他增添了一份自信。在国外的那两年中,他一直在吸收这种自信的思想,现在这份自信已经潜移默化给了他巨大的推动。那种心境是一直忙于工作的时候所体会不到的。

王寒认为自己的工作状态很好,一段时间下来,同事也感觉到了他身上的那些变化。出国不为功利,是他状态良好的一大原因。许多人往往带着一份很功利的思想去留学,认为拿着一张“洋文凭”,回来之后就一定要赚大钱、赚快钱,而这样的想法往往就是他们前进的阻力,当他们归国之后发现现实和理想相去甚远之后,很多人就受到打击。只有去掉急躁之心、浮躁之气,静下来去学习,留学才会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一年的时间,改变一生的观念

看着洪房房一副文静的样子,很难想象她原来的工作和维修飞机有关系。“其实我是很喜欢和人打交道的,当时是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去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了电子工程。”说起这段求学经历的时候,洪房房还是一副老大不情愿的样子,总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她。

毕业以后,洪房房在上海的一家国企工作,工作其实是挺理想的。但是洪房房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寻求一下改变。于是一年以后,她辞去了工作,到英国攻读国际管理专业的硕士,终于实现了她换专业的愿望。

原本去英国,洪房房只是希望能够换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她觉得毕竟在那里读书的时间才一年,很难对自己的思想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她错了。

和一般出去读高中、大学的学生不一样,几年的国内学习和工作让洪房房的独立生活没有任何问题,即使在国外,自己安排生活起居也很紧凑。她说她做事情的特点就是玩的时候狠命玩,做事情的时候狠命做。所以短短的一年时间,她效率很高,过得非常充实,除了上课,还去打工,放假的时候,还到邻近的国家去旅游。这么多事情在一年内完成,年纪小一些,不太懂得照顾自己的留学生恐怕是很难做到的,而恰恰是这些经验对她来说,比课本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还要宝贵。

其实,在洪房房回国的时候,海外留学的身份已经没有像从前那么引人注目了,她的同学也有回国找不到的情况。洪房房先是进入了一家外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这个时候,她感觉到自己在大学里所学习到的理工科背景,对于她从事的管理工作用处很大。这给她一个感悟:人生各个阶段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了。

现在洪房房又一次跳槽,转做中介咨询。她说:“做这个工作,能让我继续保持着和英国的关系,和英国的那些朋友的联系,让我时刻都能想起那段不长的岁月,对我来说很美妙。”

镀的是金还是银?

阿昌,一个27岁的杭州小伙,一个月前刚从日本镀金回来。其实,原本是想去镀金,结果和劳务输出没什么区别,在日本一年半的时间里,除了学点语言外,没什么收获,只是在人生的经历上,多添了这并不算成功的一笔。

阿昌2000年毕业于武汉航运学院,当时学校分配他到广州某航运公司,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个跑船的。他说那时候,跑船是一个星期来回一趟,生活得枯燥无味。他说自己最想干的工作是营销和广告。于是在广州干了一年后,他就回到了杭州,在亲戚的公司边学边干。激烈的竞争,使得阿昌在经过一系列失败与挫折之后,决定出国留学。“其实当时出去也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家里已经有人先去日本工作了,所以想想还是去日本大家互相有个照应比较好。”

2002年10月23日,阿昌就这样带着满心的希望搭上了飞往日本的班机。出去后才知道,想象归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永远是那么遥远。语言是很大的问题,阿昌在杭州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日语基础,但都是最普通的日常会话。“家里带过来的钱只够交日本语言学校的学费,有整整半年时间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收获,那就更谈不上了。”

由于经济的压力,阿昌在日本就学期间,不得不以打工来赚取生活费。“日本语言学校一星期上四、五天课,基本上是在晚上上课,双休日和早上的时间都是自由的。”看来还算空闲的课程安排,让阿昌边读书边考虑起赚钱的事情,本想这样可以减轻一点经济压力,还能多接触日本社会,但是想着容易,做着难,结果两方面没有协调好影响了他的学习。“工作,报酬其实不多,读书也比不过那些年轻人。”说起在日本的那段时间阿昌只有两个字的总结:无奈!

一个月前由于签证到期了,阿昌就回来了。他说本来想去日资企业找工作,毕竟也是镀过金的。但是在杭州的一些日资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像他这样能说几句日语就行的,还有和企业相关的专业要求。因为阿昌的专业与很多日资企业搭不上边,所以在去过两家日资企业被拒绝后,他开始灰心丧气了。“现在出国回来的人太多了,竞争激烈,要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也在慢慢地减退。阿昌也在为未来做新的计划,如果真的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会自己当老板开一家银饰店,也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心烦了。

阿昌感觉到,现在的竞争就像是几千万人在过独木桥,所有人都想过去,但毕竟桥的空间是有限的,只要你的能力不够就会被人毫不留情地挤下去。留学已不能成为就业的砝码,自身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