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法务省了解到,截止去年底为止,在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总数为11.415万人,首次实现“接受十万留学生”计划,其中,中国留学生7.3795万人,占留学生总数的66.8%。另外,在日本语学校就读的就学生总数为4.7198万人,其中中国就学生3.545万人,占就学生总数的75.1%。也就是说,光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就学生的人数就超过10万,为10.9245万人。
据对2000年以来中国留学生、就学生来日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分析,在今后的几年内,这种趋势还得持续下去,甚至加剧。
“接受十万留学生”计划是1983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内阁作为一项国策提出来的,在此后10年的日本经济最好时期,东京股市日经225数曾突破39000点。即便如此,日本都未能实现这个宏伟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留学生、就学生总数还出现过下降的趋势。那么,为什么在20年后经济长年不景气、日经225指数在10000点上下徘徊的今天却实现了,这不能不令人发问,难道日本真的能“消化”这10多万留学生吗?
此外,在日留学生构成比例失调,来自欧美留学生所占比例极少,绝大多数来自亚洲,而最近急剧增加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中国。中国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7成左右。这种畸形的比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虑:在日本当今的经济条件下,那么多中国人来日本留学是否值得?
地方“消化”能力欠缺
能否接受留学生,接受多少留学生,应该由大学的实力及其所在地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最近几年,有些私立大学不顾自身的实力,所在地经济环境能否“消化”留学生,过多地招收中国留学生。
山形县酒田市的酒田短期大学通过招收中国留学生补充生源的不足,在该校注册的350名学生中,中国留学生竟超过330人。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开玩笑地说:“在酒田短大,教室里都是说中国话的学生,日本学生少得可怜,相比之下,他们倒像留学生,日语反而像外语。”
酒田市说是市,按中国的标准只能算一个小镇,当地的企业没法“消化”这300多名留学生。去年,该校近200名中国留学生因在当地找不到工打,迫于学费和生活费的压力,不得不“集体逃亡”到东京,自找出路。这些中国留学生因不法就劳的原因,受到入管当局的处分。
荻国际大学位于山口县的荻市,5年前,由荻市补助其40亿日元成立的。该校除了国际情报部外,没有其它专业,在籍学生630人,外国留学生就有372人。在去年秋季招生的150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146人。
荻是一个人口仅5-6万人的渔港小市,就本地的企业而言,没有能力“消化”这几百名留学生,即为他们提供打工的机会。少数学生为了解决学费和生活费,到风俗业去打工,被入管局发现后,受到严厉的处分。
该校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离开大学时说:“我很想在荻国际大学完成学业,但这里实在找不到工打,挣不到学费,就连生活都发生困难,没有办法只好到其它地方去挣钱。我知道离开大学,就意味着失去签证,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把留学生当摇钱树
眼下,日本少子化趋向严重,生源不足是许多私立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私立大学用留学生填补本国学生的空白,把中国留学生作为大学经营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有甚者,把留学生当摇钱树。对这些大学来说,没有中国留学生,经营就维持不下去。
如酒田短大把招收中国留学生当作解决经营危机的一种手段,不但不顾自身条件拼命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还扣压原文部省给留学生每人1次性15万日元的奖学金,直至该校在今年年初关闭,这笔扣押240名中国留学生的3600万日元的奖学金未归还给留学生。
千叶某私立大学因校址、专业等原因,本国学生报考的很少,这几年靠在中国直接招收留学生填补生源不足。为了招到留学生,该校放宽对中国考生的日语条件,不管会不会日语,只要报名就录取。许多从中国招来的中国留学生不会日语,校方竟让他们在学习50音图的同时上专业课,到这些留学生能听懂日语时,已临毕业。
目前该校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已经接近本国学生,有的专业,中国留学生已经超过日本学生。如果,班上仅有的几名日本学生或韩国留学生不来上课的话,整个教室里是清一色的中国学生。该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说,他在上专业课时,由于当时听课的都是中国留学生,中国籍的老师竟然用华语讲课。这名学生愤慨地说:“我在日本留学,用日元交的学费,听的却是用华语讲的课,这跟花钱买冒牌货有什么区别呢?”
文凭含金量受质疑
一些私立大学招不到本国的学生,除了受当前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外,专业与社会需要脱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些大学为了摆脱生源危机,就用中国留学生填补“空白”。
有些私立大学为了应付中国留学生急剧增加的教学需要,雇用了不少中国籍的教师,因需求量大,学生又是以中国留学生为主,在考核招聘教师方面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做法,放宽条件,不管是否有真本事,只要获得博士学位就录用。
留学生就职不易
中国人到日本来留学代价是非常昂贵的,以私立大学为例,每年的学费在110万-120万日元,学杂费及日常生活费平均每月在10万日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留学生每年需支出230-240万日元,大学4年间,共需支出近1000万日元(70万元人民币)。就学生学费每年60万-80万日元,加上日常生活支出,每年的支出也在近200万日元。
如果一个中国学生先上2年日本语学校,再上4年大学,6年共需支出1300多万日元,也相当于93万元人民币以上。按照日前中国城市的普通人工资2000元人民币计算的话,至少干上39年,其工资收入才能偿还日本留学所支出的成本。
中国人花那么昂贵的代价到日本来留学,目的就是在日本就职,或者回中国找份好的工作。
据了解,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希望今后能在日本就上职,在日本长期生活。法务省入管局的资料显示,去年留学生和就学生在日本就职的3209人,其中中国人1933人,占留学生就职总数的60.1%,这个比例与中国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66.8%的比例相似。就职人数与留学生总数相比,留学生就职率是相当低的。
一方面留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已经达到“接收十万留学生”的目标,而另一方面,留学生的就职数却出现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今后留学生在日本就职越来越难。在去年就职留学生中,获得修士和博士称号的大学院士有1599人,占留学生就职总数的49.8%,大学毕业的1207人,占37.6%,两者共占总数的87.6%。这个现象说明,留学生学历越高,就职率就高,学历低的专门学校学校留学生就职就相当难。
中国“海归热”已经降温
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学生从欧美和日本回到中国,外国大学文凭风光不再,那种有洋文凭就能找到好工作的现象早以成为明日黄花。眼下,没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即使文凭再高,回中国就职也难。
东京某名牌大学的环保专业的一名博士说,去年他回中国就职,在办理学位认证手续及与用人企业洽谈时,发现上海等地的用人企业对东京的几所老牌私立大学的毕业文凭不屑一顾。这名博士说:“当今的中国,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国企业,聘用人材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从‘你有什么’(持何种洋文凭)转变成‘你会什么’(指学什么专业的),这些大学专业比较空,培养出的留学生没人要,毕业文凭也就成为一文废纸。”
一些从日本回到中国的留学生说,他们回国后,找工作很难,特别是文科,即使找到工作,无非在企业里当翻译而已,工资又不高。手头有点钱的,自己做的小买卖;没有钱的,在家待着,有的一待就是好几年。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相信读者对上述文章观点有自己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