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游”再次升温 别把学生当“小猪”

首页 > 

留学

 > “修学游”再次升温 ...

“修学游”再次升温 别把学生当“小猪”

春节假期临近,“修学旅游”的广告在不少媒体上频频露面,使这一新生的旅游市场再次升温,各大旅行社的“修学游”普遍已经满团,只等寒假出发。然而,也有一些家长最近致电本报,揭露一些“修学游”团队名不符实。

国旅总社公民旅游部修学处的冯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旅行社组织的修学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游期少则10天,多则一个月,价位普遍在万元以上。学生出国后一般住在当地人家里,行程安排除语言等课程学习外,还有一些常规的景点游玩。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暑假起,前几年一向平淡的修学旅游市场一下子蹿红,光北京四家大旅行社在暑期组织的“修学游”人数就达到2000多人。突如其来的一块大蛋糕,让人看得分外眼红。于是,一些出国中介机构及学校索性撇开旅行社,直接与国外学校联系,打着学术交流或夏令营的幌子组织学生“修学旅游”。但是,由于缺乏资格和经验,这些所谓的修学之旅质量完全没有保证。业内人士甚至戏称组织这类修学团为“卖小猪”。

一个在澳大利亚做地接的旅行社工作人员描述了她在布里斯班一所学校的经历:“当我们来到学校的门口,才发现这所学校只不过是一栋铁皮屋。而学校的校长还说,一月份的入学名额都满了,一共有140多个来自北京和大连的学生。当时我们看到,这所学校里只有4个教室,不知道他们如何安置将来的140多只‘小猪’?而这所学校的推销员还在中国到处推销。”

然而,记者也从一些家长和学校处了解到:为招揽“修学游”客源,一些旅行社不惜放宽原则。记者曾以一个中学教师的身份打电话到旅行社询问“修学游”的情况,对方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学校能组织到足够的学生,可以随时出发,目的地、行程安排、接待学校、课程安排都可以由学校选择决定,并可以给跟团老师提供免费名额。

据透露,由于“修学游”多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一般都有老师带队,而老师往往并不出旅费,而是均摊到每个学生身上,“这不就成了学生给老师买单了吗?这样不利于学校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修学旅游在中国兴起本来是一件好事,像日本的许多学校,都是把修学旅游列入学校课程的。”北京联大旅游学院的刘德谦教授说。“但是,修学旅游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而是旅游和学习相结合,如果组织者由于利益驱动,采取低价策略或非法组团争抢市场,则可能导致旅游质量下降,

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