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一些父母不惜拿出自己后半生养老的积蓄,迫不及待地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表面上,孩子们在美国学业进步,身体健康,财源确保,父母也心中石头落地,认为终于力所能及地领孩子走上了一条前途似锦的大道。然而,在很多小留学生内心最深层的角落里,有一块不被人知,但是永恒缺离、难以弥补的版图。
我见过几位高中时赴美留学,现在美国名牌大学就读的中国孩子,我问他们,在美国最缺什么。大家的答案如出一辙:“我们最缺的是朋友。”“朋友?你们身边朋友一堆,怎么会?”“是的,在美国交友非常容易,随时随地,一个招呼就算认识了。然而,那种更深地交往,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心照不宣,却无处寻觅,就是与在美出生的华裔子女交往,也存在距离。”
一位考上耶鲁大学的中国男孩对我说:“在美国交友非常容易,但是深交却相当地难,我想这是美国文化造成的,人们之间,需要有一种距离。我在美国读的是男校,所以男同学之间,不敢交往过密,怕被说成‘同性恋’。”
我也问了一位已经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女孩子,美国高中毕业时,她没去参加对于美国高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毕业舞会,而是归心似箭地飞回成都,看望自己家乡的亲朋好友,她说:“在美国,尽管我学业优异,但是,我总是觉得自己是个插班生,融入不进去。”
尽管这些孩子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寂寞,但是他们都非常向上,自强不息。他们非常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当我问到他们小留学生出国的最佳年龄时,孩子们说:
“不是实际的年龄,而是实际的心理年龄,以及他们对诱惑的承受力。”
“到美国来上中学的孩子,确实不容易。因为这是一段孩子正在寻找认同的时刻,如果没有一个强烈的精神支柱,很容易在还没有搞清自己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变得失落、迷失。”
我还问过一位九岁来美,曾做过美国高中学生会主席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如鱼得水地融入美国主流团体中,他说:“因为十三四岁之前,学习不是很紧张,小朋友之间希望相互了解,作为来留学的孩子,也有一定时间去接受、了解美国文化并受它熏陶。如果十六七岁再来,大家都面对考大学的压力,而且别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许多看法已经固定了。一个外来人再想融进去,已经困难重重。”更具体谈到中国小留学生时,他又说:“人与人不一样,尤其是中国来的,许多人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能到这里来学习,他们一般学习不差,而且平日里只专注学习,交流本身在他们的背景文化里,可能并不被重视。”
别说是小留学生,就是我们这些“老”留学生,又有多少能真正深层地融入到美国的文化圈子中,找到同代人的共鸣啊!正如一个孩子对我所说的:“我觉得这里的华裔同胞就像活在一个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半岛上,自得其乐,既不是当今中国人的生活,又不是真正美国人的生活。我最怕的是,以后我的日子也会是这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