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谈育儿经 10岁前不用学数学-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2013年诺贝尔奖得...

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谈育儿经 10岁前不用学数学-中国教育

热热闹闹的2014诺奖周刚刚过去,10月23日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就来了宁波,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21世纪神经科学展望”的讲座。

1955年出生于德国的托马斯-苏德霍夫凭借在“细胞物质运输”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被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去年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3日,他被宁波大学正式聘为荣誉教授。

比起晦涩难懂的“细胞物质运输”理论讲座,宁波市民或许更喜欢这位诺奖得主在演讲之前聊起的育儿经。说起教育孩子,托马斯也是毫不含糊,头头是道,他甚至提出“儿童在十岁之前最好不要接受科学、数学之类的系统训练。”的观点。对此,宁波的家长、老师又是怎么看呢?

诺奖得主建议:

10岁前不让孩子学数学、科学

托马斯是个中国女婿。在科学领域中,他的太太陈路比起托马斯也不遑多让。

陈路,江苏无锡人,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副教授,曾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个奖项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

这么一对“学霸夫妻”,结婚之后育有两子,一个五岁的女儿,一个三岁的儿子,儿女双全。

但被问到如何培养他们的孩子“子承父业”,培养出一家“科学家宝宝”时,托马斯却极不赞同地说,“我认为,年幼的小孩不应该过早接受科学教育或技能训练。所以我和太太从来不会去教他们这些内容。10岁以下的孩童不建议接受如数学、科学这类的系统训练。这些大可留到青少年时期,儿童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天赋、音乐艺术的感知力等一切自发活动的创造力。”

谈起育儿经,这位儒雅睿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立刻变成“超级奶爸”,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的亲身经历:“我的父亲也是一位教授,在我小时候,他从来不管我。现在我们一家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不会给我的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技能技术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而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却是极为重要。”

在托马斯看来,如果某位家长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考状元、上名校,那么这样的家长就会被认为目光短浅。

“人的大脑开发有很多可能性。在孩童幼年期,不要让孩子的头脑只专注一件事而过早定型,这样会毁灭他们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托马斯说。

家长、老师有赞同的,也有不买账的: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

诺奖得主的育儿经,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又是怎么看的?

王红霞,鄞州首南一小的科学老师,她同时也是一位7岁孩子的妈妈,说起托马斯的观点,王老师有着不同的见解。

她说:“我觉得这个还是要看人的。每个小孩个体发展不同,有的小孩从小喜欢艺术,唱歌跳舞之类的;有的小孩喜欢科学,喜欢研究观察。对于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孩来说培养他们的艺术、语言之类的兴趣爱好固然很好,但喜欢研究观察的小孩来说,适当教育科学知识也是应该的,即便从幼儿园开始也不嫌早。”

据王老师介绍说,按照现在的教育规定,小学三年级之后就会有科学这一门学科,而且现在课改的意向也是要求“科学”这门学科向低龄化普及,而且,“科学”这门学科中许多小实验都是非常有趣的,她教授的很多小孩都喜欢做这一类的小实验。

相比王老师,陈先生则比较赞同托马斯的观点。他在教育系统从事工作,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

陈先生认为,托马斯的观点值得许多中国家长借鉴。很多家长都认为小孩越早成才越好,所以往往给孩子带去许多压力,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这样其实过于偏激了。

许多家长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数学,有些幼儿园也早早地开始授课,但比起这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了解生活常识或许才是更加重要的内容。

网上有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错位的,往往是幼儿园在教授小学的知识,小学在教受中学的知识,中学在教授大学的知识,而大学却在教授幼儿园里就该学习的知识。

托马斯的话着实值得我们反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