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之惑:证书多工作仍难找 投入回报不成正比-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考证之惑:证书多工作...

考证之惑:证书多工作仍难找 投入回报不成正比-中国教育

20年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被写入劳动法。此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最多时一个行业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职业资格,并催生了各种培训热、考证热。有关方面借机敛财,通过办班、考试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和考试费。

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企业法律顾问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人社部负责人不久前表示,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将一律取消。此举有望给当前的“考证热”降温。

“校园版”的人在“证”途

由于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一份好工作,大学生们忙于考各种证件,有人戏称:人在“证”途无止境。

考证现象在大学财经类专业最为常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毕业生韩艳赶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她所在的学校以高就业率闻名,学生比较热衷于考证。除各类英语证书外,金融会计行业的证书比较受学生们欢迎。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注册金融师(CFA)、金融风险分析师(FRM)、注册会计师(CPA)和精算师资格证书等等,一般想要以后从事金融行业,基本都会考几个。“前两个难度不高,我是为找工作去考的,”韩艳说。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可报考的证书种类多达100多种,分为通用型、能力型和职业资格型三类。其中,英语、计算机为通用型证书,是大学生的“必考证”;能力型证书有托福、雅思、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水平证书等;职业资格类证书,包括注册会计师、物流师资格证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等。

“找工作的时候证书确实还是有用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张怡然向记者描述了面试时遇到的一位“考证牛人”。这位同学的专业不是金融,但她不仅考了银行证券的两个从业资格证,还考过了CPA。“CPA有六门考试,就算会计专业的学生也难在毕业之前把证拿到手。所以面试时,所有人都觉得她很厉害,面试官也很看好她。在大家背景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多了几个证当然是优势。”

上海某高校大三学生蒋清毅为了考CPA已经连续3个暑假都在图书馆里度过了。“感觉自己陷进去了”,他这样概括自己过去3年。“因为这个考试难度高,‘战线’长,特别需要花时间。要不是和专业相关,有时候真有点熬不住”。

“三战”司法考试的刘炳言也深有同感。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他经常忙得抽不开身。“前两次考试都是‘临时抱佛脚’,报名费也白交了。”他表示,如果不拿下,在行业里难以登堂入室。

8月末,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教室里,记者看到了为国家司法考试做准备的姜晓楠,整个暑假她都没有回家,而她不少同学也都在上高价“考证培训班”。

“多考几个证,找工作的时候增加竞争力。”姜晓楠告诉记者,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都成为“疯狂考证族”,通过司法考试之后,她还打算报考英语口译的资格考试。她已拥有计算机二级证书、会计证、普通话二级等级证书和英语四六级证书。“证书少了不踏实。”小姜坦言。

考证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多数证书基本无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603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8%受访者参加过证书类的考试。43%受访者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就业压力、用人单位需求成为受访者考证的主要原因。考试成本过高、证书维护费力成为受访者资格考试中的主要问题。

湖北女孩王君在企业从事过会计和出纳等多种财务岗位,今年以来她一直忙着考试“注册税务师”,以便换一个“更理想的单位”,她觉得有了这本证书才有“自信”,尽管她也知道,大部分律师、会计事务所对这本资格证并无硬性规定。正当她全天候复习备考之时, 8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注册税务师”就在其中之列,结果她的功夫都白费了。

在实践中,考取证书与实际工作往往脱节。天津的一名魏姓工程人员跟记者抱怨,在工程一线已经工作12年,在各种建筑杂志发表过5篇论文,论实际工作经验应是真正的专家,但是,“一级建造师我已经考了8年,还是没有过”,据他反映,凡是在工程一线真正管理或指挥施工的,很多人考不过,考过的大多数是办公室人员。他不停地抱怨,“这样的证件,不知意义何在。唯一的意义就是考过后去挂靠证件挣钱,每年3万多元钱”。

记者与中国建筑总公司相关负责人核实了解到,在建筑工程行业,“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一级监理师”确实是要求比较“硬”的资格证书,而且考试相对偏理论化,不少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人确实长时间无法通过考试。

调查显示,87.1%受访者在考证上的投入与回报不相符。相对于过高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超过两成的受访者认为只学到了皮毛,一成受访者认为取得的证书在就业时“用处不大”。

职业认证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考试、轻实际操作的倾向。“一般来说,考取资格证不过就是集中几个月的时间集中学习、死记硬背,用填鸭式的培训来对付一场应试的门槛考试,证书本身的含金量很低。”长沙市一名考取了“秘书从业资格证”“教师证”“导游证”的公司白领邓云说。

“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考试获得了一大堆职业资格证书,却依然找不到工作。职业是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人能否胜任某种职业,需要接受的是市场的检验,而不是由政府颁发的一纸资格证书来决定。”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

据《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已有1791.9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1838.57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1536.67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虽然手持两本证书,刚刚经历就业季的李晶却坦言如果不应聘教师岗位,证书没太大价值。“谈论最多的是实习实践经历。毕竟用人单位招你来是做事的。”李晶说。

职业资格认证改革还需制度保障

弥补自身短板、求职目标不明确和培训机构误导,是造成“考证热”现象的主要因素。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据智联招聘《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显示,毕业生简历扎堆儿在IT、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相应地,二级建造师、证券从业资格、商务英语等资格证书关注度不断升高。

“必备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水平是一名从业人员合格的前提,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需要一个可操作、有指导性的评价标准体系来挑选人才,因此行业类的资格考试不可或缺。对于劳动者、消费者来说,职业资格认证同样很重要。”湖南省人社厅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取消职业资格,不是指取消所有职业资格,而是对不该认证的职业资格进行清理,该减少的一律减少,该准入的严格准入。”

专家指出,从国家认证、地方认证、行业认证到企业认证等,如今职业资格认证在层次上,标准不统一。在主管部门上,有的是教育部门,有的是社会和劳动部门,还有的是行业协会等等。“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在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的同时,更应在认证管理上避免交叉重复、避免证出多门,统一资格认证的部门。”

如何规范现有的职业资格认证?一是在资格认证管理上,政府部门应当转变职能,扮演好裁判者、仲裁者的角色。比如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通过减少行政干预,切实为市场进行松绑。政府不仅要监管社会机构、行业协会进行资格认证,也要实现追究认证不合格的连带责任、退出机制,确保职业资格认证的“纯净性”。 二是加强证书质量管理、提高证书含金量,必须对职业资格鉴定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三是不断改进现行的考试方法,提高实践考核的比重,用先进适用的评价技术来鉴定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实行教考分离,建立客观、公正、公开和科学的第三方认证规则。

8月底,人社部负责人表示,今年6月和8月,国务院分两批取消了58项中央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包括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许可等。今年11月份将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目前,准入类的职业资格现在还有84项。

人社部负责人介绍,根据下一步的清理计划,国务院行业部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原则上予以取消,确实需要保留的,经过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江苏经贸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东升教授建议,涉及证书使用权限、企业违规成本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完善,切实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让各种考证、用证乱象失去生存土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