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薪期待过高易成就业绊脚石-中国教育

首页 > 

高教

 > 起薪期待过高易成就业...

起薪期待过高易成就业绊脚石-中国教育

高校要真正重视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进行理性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

暑假接近尾声,新一波校园招聘大幕即将拉开。前程无忧发布的《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回顾报告显示,受访的“985”和“211”重点院校中,有52%的毕业生希望起薪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38.8%的学生的理想起薪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更有将近一成的学生理想起薪在10000元以上。

不得不说,这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价过于高估了。有高的起薪期望,固然可以展示大学生自信的一面,可如果不切实际,会导致大学生职业发展受挫。我们不排除个别大学生能以自己的能力打动用人单位,获得高薪职位,但当大部分大学生的期望过高,现实与自己的预期相距甚远,会导致学生对现实不满,不安心本职岗位。远远偏离实际的薪酬期待,折射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必须加快补上。

与半数名校学生起薪期望在6000元到8000元之间对应的现实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即每月不到2300元。而北京和上海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321元和43851元,每月平均为3360元和3654元。以此计算,这些学生的期望起薪是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是上海、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倍。他们想过没有,自己凭什么大学一毕业就可以拿到远高于普通城镇居民的薪酬待遇?

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薪酬更能说明问题。前不久,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某网联合发布的《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生平均起薪只有2443元/月。就连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这不过是半数名校学生所期望的一半,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有一些学生感慨,在北京三四千元怎么活,按照大学生对毕业后生活的期待,这一工资水平确实不能活,那北京平均3000多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又是怎么活的呢?

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有较高的薪资期望,与几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对名校的错误理解,认为名校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在周围人“考上名校挣大钱”的祝愿声中,真以为可随随便便找个上万薪酬的工作;二是缺乏对社会就业环境的认识,虽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些材料是公开的,但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兴趣去收集,他们并不了解就业的真实情况,有的甚至沉迷在某些企业家的励志演讲中,梦想自己一不小心也成为百万富翁,心气很高,有创业的大志向,却没有做小事的准备。

过高的薪资期望会带来学生求职定位的偏差。不少学生按自己期望的薪资水准去找工作,结果处处碰壁,在人才市场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却空手而回,结果不得不一再调低就业期望值,有的大学生在现实中找不到高薪工作,很容易被迷惑而受骗上当。另外,一些学生的生活,是按照高薪资期望标准设计的,在实际薪酬远低于期望值之后,他们并没有改变生活计划,这就出现调查显示的另一个结果——有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

按照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大学生的起薪要达到大学生的期望水准,估计要等十数年。大学生有这么离谱的就业期望,暴露出高校相关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的就业定位与社会需求、自身能力有较大程度的脱节,虽然教育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要求高校开展就业指导,但认真开展这一教育的学校并不多。为此,高校要真正重视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进行理性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规划。(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