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虽然是一句戏谑,但反映出目前大学生上课的普遍状况。上课玩手机平板,成了不少大学生的选择。一些公共课甚至成了学生追剧集、看直播的“重灾区”。在不少大学的贴吧中,都有着这样一个排名“每学期最费流量的几门课……”。
公共课成大学生玩手机的“重灾区”
在一些大学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景:老师在上边讲课,学生在底下玩手机,仿佛置身事外,矜持一点的还把手机放在书本里,或是桌子下边,而大部分人则明晃晃地摆在面前。
《星星》剧热播的时候,成了一部分女生的最爱,讲台上的教授在与“都教授”的竞争中“屡屡败下阵来”。女生看剧热火朝天,男生则在打怪、修建庄园、酷跑中度过了一节节课。
多数大学生玩儿手机的目的是打发时间。然而并不是所有课堂都能玩手机,专业课和公共课之间存在很大区别。记者调查发现,专业必修课和部分比较受欢迎的选修课玩手机的情况少一些,而大部分公共课例如大学语文、文科数学、思想道德修养等成了玩手机的重灾区。
天津大学的杜文波说:“玩儿手机一般是在几百人的大公共课上,专业课常常是一对一,即使是几个班一起上课人数也不会太多,而且不听容易跟不上,所以不怎么玩。”
吉林大学的大四学生季明答案更直接:“费流量一般都是在非重点的和只交论文、不考试的课上。”
考试和课堂学习脱节成重要原因
上课的内容和考试的内容脱节,成为很多同学上课玩儿手机的“定心丸”,加上很多大学生只求分数不求学习效果、只为就业和保研加分上课的做法,导致很多学生觉得临考前借笔记和突击复习就能过,上课不用听、不用学。
“其实就是平时上课没啥用。”吉林大学学生董玉说。
很多人反映,上课“费流量”习惯并不是大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往往年级越高听课越少,长春理工大学的一位同学则利用百分比形容说:“大一上课100%听课,大二上课降到80%,大三以后,课上听讲的不超过50%,认真跟完整节课的不会超过20%。”
专家:珍惜学习机会学生:希望授课生动不再“费流量”
一些教育专家表示,在校大学生应该珍惜学习机会,不要放纵自己在“费流量”上。一些学生同时也表示,如果教师授课生动活泼,自己不会把时间花在“费流量”上。
针对“费流量”问题,很多大学教授费尽心思,除了课前收缴手机外,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环节也见效明显。每个被采访的学生都能举出几门广受欢迎的好课,在这些课堂上玩手机的人很少,上课座无虚席,场场爆满。
“我曾经选修过广告学的一门课,那个老师的课就是场场爆满。这种老师就是教学能力特别强,内容充实,从他讲的东西就能看出他对学生和课堂的负责态度。”长春理工大学的唐骏知说。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林涛最喜欢上的是一门公共课——《毛泽东思想概论》。“老师用半堂课时间,以精心制作的幻灯片给我们讲上课玩儿手机的弊端,他并不只是在台上讲,有时候还走到同学中间讲。”林涛说。
还有一些课堂增加了互动性,从而降低了课上“网络流量”。在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课中,常常有一些课堂互动,包括课堂提问、小组对话、表演英语节目等,有的还分组搞小竞赛,很多内容都是分组讨论学习完成,一起研究解决问题。一些专业课老师也组织小组专题汇报,优秀论文展示,以及让学生现场排话剧或情景对话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王升说:“在专业课上老师为了引出自己的讲课内容,常常让我们做手工或是按照他的要求做游戏,一节课学习完了,还会让不同的人上去发言,因此这个课上就没有人做别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冯昆表示,大学课堂的自由度高,不能像中小学一样约束学生,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给予重视,只有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丰富课堂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才能根本上转变“只费流量不费脑子”。简单地收缴手机,作用有限。“如果课讲得无趣,即使上课不玩手机,也会溜号,结果是一样的。”冯昆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