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聚焦两会 聚焦教育综合改革
编者按:
家庭和学校在共同育人过程中,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理念和方法却各有侧重,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往往会产生矛盾。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家校间如何有效地沟通?今年两会上,三位全国政协委员谈了各自见解。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
尊重孩子就能消弥冲突
“在家校发生冲突的时候,肯定是有一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出现了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表示,在家校冲突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
“比如,有的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碰破了皮,家长就到学校去闹,使得学校不敢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又比如,学校在为孩子‘减负’,而一些家长却为了盲目攀比而不断给孩子‘加负’。”刘焱说,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如果能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家长明白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高质量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会有所改变的。
“当然,家校冲突大多是由一方不尊重孩子引起的。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真正树立尊重儿童的理念,并切实落实到教育行动之中。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打骂孩子、溺爱孩子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都是不科学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真正树立了尊重儿童的理念,家校冲突就不会出现,有的只会是强大的教育合力。”刘焱说。
全国政协委员庞晓丽:
换位思考才能互相理解
“在孩子入学后的教育上,学校是关键,家庭是基础,社会是延伸。”全国政协委员、青海西宁十四中学特级教师庞晓丽说,孩子一旦入学后,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里,回到家后,除去完成作业和睡眠时间,跟家长接触交流并不多。学校教育虽然很关键,但家庭教育却是终身的,家长千万不要当“甩手掌柜”。
“其实,学校和家庭的愿望、动机和出发点是相同的。老师望生成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共识。”庞晓丽说,但为什么有时会出现矛盾?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缺乏换位思考。
“当家校互相不理解时,换位思考、良好沟通非常关键。”庞晓丽说,通常,家长会是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方式。现在,很多家长会往往在考试以后开,成了告状会、成绩通报会,家长发言的机会很少。其实,不妨改变家长会的形式,放在开学前,通报学校的规章制度、各个年级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让家长了解学校。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个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家长、教师都应该研究孩子的特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创新模式、改变方法,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庞晓丽说。
全国政协委员汤素兰:
善意沟通融解理念分歧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冲突,大多数情况是家长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比学校更先进。”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说,这暴露了学校教育确实有弊端,无论是教育方法、教学内容,还是培养人的方式,让很多接受过更好教育的家长不满意。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的小孩上幼儿园时,别的孩子能画出简笔画,我的孩子画的跟人家不一样。老师说,看看你孩子,怎么别人都能画,她不能画。我说,没关系,她可能在这方面没天赋,就别让她画了,可以做别的。”汤素兰讲起女儿幼时的经历。
汤素兰认为,家长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没必要大惊小怪。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孩子不适合学校教育、不适应整齐划一的管理,作出别的选择,应该允许这种现象存在。
“现在,很多家长是‘70后’、‘80后’,未来会有‘90后’,家长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大,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而又得不到满足,家校出现矛盾是必然的。我觉得家长自己也要改变,如果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比较新,可以用一些善意的方式,去帮助具体的学校和教师。”汤素兰说。(记者 纪秀君 苏令)
/相/关/链/接/
家长教育素质能力有效提升
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普遍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
2012年,由全国妇联、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正式印发。近年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已共同颁布实施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家庭教育工作已进入社会事业发展大局,协调领导体制逐步建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队伍阵地和指导服务蓬勃发展,全社会家庭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能力有效提升。实践表明,家庭教育规划的制定实施,有益于协调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家庭教育的长效机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