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2014年伊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这表明了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促进教育公平,破解择校难题的决心,也为各地即将出台的小升初细则提供了方向与准绳。
《意见》与《通知》出台后,公众对哪些具体的政策最为关注,一线校长和专家学者对此又有怎样的评价和看法,19个重点大城市对此有怎样的回应和打算,我们将连续关注。
——编 者
聚焦小升初热词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后,公众普遍反映,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有利于制止当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同时,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可实现从源头上为学龄儿童减负,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但是,公众对于如何具体划片、如何真正实现就近入学等问题还有着不少疑问。而从这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中,我们能看到公众对于各地区小升初政策的出台怀有巨大的期许,有关公平与公正。
学区划片
“怎样确保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划片范围同样大?”“目前,各省的划片方法还没有公开,这该怎么办?”“划片能否确保公平?”
记者发现,学区划片是公众关注度最高、也是问题最为集中的话题。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专项工作处处长陈东升作出回应: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划片是实现就近入学的具体方式。划片要有科学依据,调整要审慎,并接受社会监督。这就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贯彻制度设计关于促进公平的初衷,充分考虑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等因素,客观公正地划片,确保每个片区都有优质学校,每个片区总体办学水平大体相当。
陈东升同时强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整体工作设计,必须实行全方位信息公开,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增强人民群众对招生入学工作的满意度。但各地工作现状、难度及压力都很不同,在整体制度框架下,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同时必须明确时间表,加大推进力度。
关于划片入学是否包括民办校,陈东升介绍,“划片入学指的是公办学校,根据民促法及其实施条例,民办学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自主设定招生范围,但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和指导下进行,不能影响教育生态。”
就近入学
“孩子和奶奶户口在一起,能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入学?”“对就近的学校教育质量不满意,情愿去更远更好的学校,这样有什么规定和规范?”记者发现,有关就近入学,公众普遍存在以上两个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户籍地原则,是可以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流程还需咨询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第一个问题,陈东升介绍,“制度提供了选择,但不能一味为上好学校而利用制度,要考虑到孩子成长的需要,比如上学距离是否近,是不是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等等。”
针对第二个问题,陈东升介绍,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当地政府应该予以保证。如果不准备在户籍所在地入学,则应当向准备申请就学的学校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咨询具体政策。
特长生招收
“降低特长生比例是否意味着不鼓励孩子发展个性与特长?”面对公众的疑问,陈东升给出解释,“我们鼓励孩子拥有特长、培养特长,为全面发展和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但反对为了升学‘硬拔’特长,弄得孩子身心疲惫。所以,学校招收特长生的资格必须由省级审批。特长招生比率到2016年要限制在5%以内。要坚持‘阳光招生’,真正就特长招生。”同时,陈东升强调,“我们不反对科学施教、有助于学生兴趣培养的培训行为,反对的是为升学,一窝蜂参加校外培训。”
择校费
“孩子是单位集体户口,上小学时缴纳了一些费用,上初中还要另外缴纳择校费吗?”“目前,北京存在一些区县要求家长将赞助费汇到区县教委指定的单位,这一行为是否也属违规?”
针对公众的疑问,陈东升给出解答,“国家下大功夫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任何与入学挂钩的收费行为都应当制止和纠正。当前,中央深化改革和推进反腐的态度和决心都很坚定,我们也必须坚决治理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以任何名义择校收费的行为都是我们治理乱收费工作的重点对象。今后,在加大行政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欢迎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喊破嗓子不如建好机制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银付
在13亿人口的中国,没有哪件事像义务教育一样牵动每个家庭的心,人民群众希望接受更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小升初,就直接关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存在小升初测试或变相测试,直接影响到正常教育生态,让很多家庭、很多学生不得不被卷入竞争,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
《意见》和《通知》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的治本之策,但能不能在实践中见成效,关键还是看落实。
先来看“合理划片”。合理划片是小升初的核心,合不合理关乎政府公信力,关系广大群众对教育公平的认同度。合理划片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和“公平”,例如要考虑片区内学龄人口数及其变化趋势,尽可能保证每个片区内都有优质校。
《意见》明确提出了“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特别是基于优质资源应能有平等共享机会的理念,提出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允许片区内所有学生报名,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创新。建议各地出台具体办法,真正让老百姓平等享有进入优质校的机会。近年来,成都市就要求其石室、七中等优质初中面向五城区和高新区招生,新生全部摇号入学,创造性体现了义务教育“公平”和“就近”的要求。
再说“坚决免试”。义务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普及性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保障性教育。正是从这个本质属性和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出发,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落实这一要求,就不能在小升初中有任何形式的测试,学校不能选拔生源。“推优”实际上也是选拔生源,“以优择校”、“以分择校”。“推优”未必没有道理,但可能助长应试竞争,也使得优校恒优,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次的政策要求逐步减少特长招生,这并非否定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而是强调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将“特长”与“招生”挂钩,反对为了升学“硬拔”特长,导致孩子身心疲惫。
喊破嗓子不如建好机制。《意见》和《通知》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一个健康机制正在建立。《通知》要求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特别要治理收缴各种名义择校费的行为。就学校而言,如果择校费切实禁止,学校就没了招收择校生的利益冲动;就学生而言,《通知》要求择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规定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指标,也将倒逼学生重新选择或者慎重考虑。只有通过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真正切断招生利益链条,从根本上保证招生环节的风清气正。
有关阳光招生,我们欣喜地看到,《意见》要求建立小升初工作推进制度、划片决策制度、入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凡事公开才有可能更公正,因此,希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能真正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每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办学条件等相关信息,主动公布招生结果。同时,在整个小升初工作中,注意发挥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作用,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提供基础性保障。为名校校长“松松绑”
江苏省口岸中学校长 封留才
对名校校长来说,身上不仅有光环,更有压力。只能进步,不许倒退,学校要一年比一年好才能让家长满意。所以,愁经费、愁生源、愁名师、愁如何办好学,校长们被这些问题“五花大绑”。尤其是招生季前后,更是一年中压力最大的时刻。近日,教育部出台《意见》和《通知》,“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掷地有声,我感到了“松绑”后的轻松。
“松绑”争夺生源之束缚。小升初新政实行划片入学,让校长无需再为抢夺生源“煞费心机”。往年招生季前几个月,个别校长的精力就都集中在争抢优质生源上,有的不惜搞夸大宣传相互诋毁,想方设法“拔人家优质苗助自己成长”,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了教育公平。小升初新政强化“免试就近入学”,并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普惠性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源配置方式,均衡了学校间的生源质量,使校长、教师“无权选择学生”、“无权拒绝学生”,家长、学生也“无权选择学校”,真正实现了办学、教学、就学的公平,这将整体提升教育公平,使校长之间由生源竞争者转变为教育公平的促进者、合作者。
“松绑”处理择校生难之束缚。小升初新政实行阳光招生,制度设计科学、明晰、便利,让名校校长不再为如何拒收择校生“伤透脑筋”。几年前,我曾在一所热点初中见到这样的场景:学校里,家长排队缴择校费,学校外,几十位家长要求择校。平日里也是,家长们托熟人、找门路,千方百计择校,而校长们则为如何拒绝“条子生”、“关系生”、“特长生”大伤脑筋。小升初新政推行阳光招生,主动公开相关招生信息,为择校设置了“制度性障碍”,从根本上斩断了各种可能产生的利益链条,还校长一个轻松自在。同时,新政充分利用全国联网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公开运行、实时监管,可以使“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优择校”得到遏制。
“松绑”发展思路不清之束缚。小升初新政倡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行学区化办学,从根本上厘清了学校发展思路。以往有校长担心,就近入学了,优质生源减少了,学校还能否保持名气。对此,新政回答得很清楚,就近入学只是治标之策,长远要靠均衡发展。校长们要集中精力抓内涵发展、抓质量提升,立足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学校之间均衡发展,激发办学的动力与活力,促进学区成为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共同体,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育生态。
面对新政,我们真该“定一定神,对一对表”了。校长们,站在新起点上,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乘风远航吧!(赵婀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