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就在眼前,大学校园里,学长学姐们已经开始摆出摊位、打出“学妹亲一口,要啥都拿走”的广告词,半是娱乐半是不舍地贩卖起记录大学四年光阴的书本、台灯、热水瓶等等。
浙江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大四生陆浩斌恰恰相反,他每天都要给嘉兴的家里打电话,确认在毕业回家当天能联系到一辆足够大的客车,拉走他四年里最宝贵的财富—装满四个书架的上千本书。
陆浩斌可算作是一个“读霸”。在学校四年,让他引以为豪的有两件事:一是每天阅读,以两三天一本书的速度大量阅读;二是依靠如此大量的阅读,融会贯通之后,成功考上了北大比较文学的研究生。
宿舍摆不下4个书架
他到校外租房子
从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开始,陆浩斌就在校外租了间房子,不是因为他和同学相处不好,是因为宿舍太小了,放不下他的书架。
陆浩斌的房间里,一共有4个书架。记者粗略数了数,少说有上千本。“这里有800多本是网上买的。网站经常有打折,我就趁着满300减100这样的时候买书。”这样算下来,一年买书的钱不超过2000元,这对于一个月生活费1500元的陆浩斌来说,问题不大。
在校期间,陆浩斌还在图书馆借阅了500多本书,“最近一年要考研,借书少了一些。”另外,陆浩斌也喜欢买二手书,“有些时候,有人会拉二手书车到学校旁边卖。”二手书不仅便宜,更重要的是能淘到宝,陆浩斌指着书架下方一套12册1974年版陈致平的《中华通史》说:“这套书一直想看,但是网上都找不到,在二手书摊上有,才6元一斤。”
读了钱钟书的书
对比较文学有兴趣
陆浩斌的藏书大致分两类。一是名著,比如《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等,另外一部分是文史哲类方面的专业书籍,比如《尼采在西方》、《尼采的使命》、《尼采与古典传统》等,光是与尼采有关的著作,就有14本。
他喜欢古典文学,高考时想考北大中文系,“钱钟书让我对比较文学有了兴趣。”
本科英语专业的陆浩斌,选修了德语、法语、日语,“我外语学了好几门,文言文又读了那么久,文学哲学放不下任何一端,这可能就是我的学术之道。”而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正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陆浩斌的阅读量,让他在这门学科中游刃有余,终于成功考上了北大比较文学的研究生。
“文学之广度,历史之深度,哲学之高度,增加了生命之厚度。读书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而不白活一生。”陆浩斌说,这是读书带给他的最大快乐。“现在有很多励志书成功书,都是快餐而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不能复制,经典才是真正的营养大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