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研究生就业困境 读研不能只“读”不“研”

首页 > 

考研

 > 打破研究生就业困境 ...

打破研究生就业困境 读研不能只“读”不“研”

据扬子晚报报道,武大一名24岁的女研究生在找工作面试的过程中,竟被一所二本院校毕业生比了下去,无奈之下,她不得已将简历上了研究生学历改为了本科学历。引发了社会对于研究生困境的探讨。

其实,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生这一现象在近几年里频繁被提起。据江苏省教育部门调查显示,研究生就业率在五年中始终不及本科生高。多读了三年书,但工作反而更加难找,是不少正在读研或是已经研究生毕业的同学的共同烦恼。因此,有不少人提出,读研,究竟是加分还是减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读研”?

考研目的五花八门 研究生“多而不精”

最近有媒体记者对大学生为何要考研进行了调查并拍成了一组图片,其中,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为了读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的为了好找工作;有的是因为还未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有的则是因为女朋友或是室友考研,所以自己也陪着考。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似乎很少有学生是专门为了学术研究而读研。大多数人读研,不过是为了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是避免尽早进入社会以免带来压力,甚至有人不清楚自己究竟为何想要考研。由此看来,当读研的目的不再纯净,当研究生“多而不精”时,就业恐怕自然没那么简单。

读研不能只“读”不“研”

近几年,由于研究生扩招,考研人数连续九年超过百万人,研究生人数的逐年上涨,是导致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一个很大的因素。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并不清楚自己为何读研,即使考上研究生后,很多人也是浑浑噩噩的度过三年学习时间,这就导致了在很多学校中,研究生教育几乎变成本科教育的“再继续”。

就这一问题,北京晚班在今年年初时曾采访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他提出,由于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发展,其产生的代价就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此外,由于研究生培养产业化,“花钱买学历”已不再罕见。

一边是学生逃避社会、逃避压力、读研目的不清,另一边是学校对于研究生专业性、学术性教育的不重视,将研究生教育简单粗暴的演变成学历教育,这必然导致了研究生质量的下滑。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避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行政化、功利化倾向,而作为学生,抱有一颗学术研究的心,才会在所学领域取得成就,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增加机会。

社会需为专业性研究生提供机会

2013年春晚上的一个相声中,演员曾用一句“诸葛亮出山都没要带兵经验,你凭什么找我要工作经验”的笑话,来调侃过如今毕业生找工作时的尴尬境地。的确,在不少招聘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用人单位给出的条件都是需要有工作经验,这给不少刚刚步出校园的学生们带来了麻烦。如果说这一条件对于本科生来说是一道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进行了三年专业性研究的研究生们来说,则恐怕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相对于学习程度较浅的本科生来说,研究生们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对所学专业有了更为专业性的学习,这使得他们在掌握了更加高端深入的知识,步入更高研究领域的同时,相对的减少了对普通应用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一些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所希望的是那些一进入公司便能很快上手的应用型人才,这就使得那些经过专业性学习的研究生们丧失的应得的机会。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应给予更为宽容、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应为那些专业性、学术性的研究生提供一条就业的“绿色通道”,使其学有所用,才不枉学生这三年的学习时间,同时也可尽力避免国家、学校以及个人家庭培育一名研究生所付出的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浪费。

当然,对于研究生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放低身价,多多参与社会实践,也是提高自身价值,提升就业空间的关键所在。

研究生自降学历找工作也许并非是坏事,这不仅是为那些准备考研或是正在读研的学生敲响警钟,警醒他们应对学术研究抱有怎样的心态;也是在提醒社会各界应为专业性、学术性研究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宽松的发展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