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俩“发小”要做“最牛同学”相约考研

首页 > 

考研

 > 沈阳俩“发小”要做“...

沈阳俩“发小”要做“最牛同学”相约考研

最牛同学(左:孙義冬右:董志航)相约要考研

最牛同学(左:孙義冬右:董志航)相约要考研

小学中学是同学,在社会屡次碰壁后,相约一同考大学,双双被录取分到同一寝室

曾经的两个顽劣少年,因为没能好好学习而过早地走向了社会,在打工屡次碰壁后,他们突然醒悟,并一起相约考大学。8月22日,孙義冬提前一天来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到,让他惊讶的是,他和董志航不仅分到了一个班,还在同一个寝室。“我们两个小学、中学都是同学,现在又变成了大学同学,今后,我们还要争取一起考研,做‘最牛的同学’。”昨天,董志航与孙義冬接受沈阳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曾是学习最差的学生,通过两个人的相互鼓励,却能创造奇迹。

打工碰壁

两兄弟相约考大学

8月22日,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孙義冬提前一天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报到。他的寝室是5号楼的346室。孙義冬在将生活用品搬进寝室后发现,虽然室友还没来,但寝室的床上已贴好每名室友的名字。出于好奇,孙義冬挨个查看床头的名字。在看到对面床的姓名标签时,孙義冬乐得差点跳起来。“董志航,是董志航,他竟然和我一个寝室,真是太奇妙了。”孙義冬难抑激动,随即给仍在沈阳的董志航打去电话。“哥们儿,我们不但一个班,还一个寝室。”“真的吗?这真是太好了。”电话那边,董志航也万分激动。

孙義冬和董志航都是沈阳人,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但两人生性顽皮,一直是班里的差生。高中毕业,两人的分数均不尽人意,分别去了高职院校,两人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混完了三年,就到社会打拼。

三年很快过去。两人一同走进社会的大熔炉中。董志航先后参加过多场招聘会,但招聘单位听说他连本科学历都没有,连他的简历看都不看一眼。费了好大的劲,董志航最终来到一家影楼当摄影师,尽管他异常勤奋,但月薪最多也未能突破2000元。而此时的孙義冬也没好到哪儿去,他正在沈北新区的一家公司做实习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做汽车钢圈,很累却只能拿900元的薪水。“同样来工厂的工人,本科生的技术不如我,底薪却是1500元,一纸学历却差了这么多。”孙義冬开始心有不甘,并在心里有了打算。

相互扶持:

考大学的路上兄弟情更浓

2011年10月1日,孙義冬和董志航共同参加了中学同学聚会。董志航把他想考大学的想法告诉了孙義冬,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学!先考本科,再考研究生。”

目标定下来以后,考什么大学,考哪个专业就成了现实问题。董志航爱好摄影,上高中的时候,他就拥有了一架单反相机,没事儿喜欢挎个相机到处拍人物、拍风景。孙義冬喜欢播音主持,曾是学校的广播播音员,每天早晨7点为同学们播音已经成了习惯。一个想学习更专业的摄影,一个想学习更专业的播音,俩人仔细研究后发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非常适合他们。

想着简单,做起来难。由于两人在学生时代一直都在混,基础极差。用董志航的话说,就是英语水平不及初中生,计算机零基础。但这样的困难并没有将两人吓倒。“我们约定好了,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放弃,都要相互鼓励。”两个人结成了学习对子,一起参加补课班,互相监督,并制定了比高考生还要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早晨5点起床,后半夜1点睡觉,平时打电话、上网只谈论和学习有关的事,没用的免谈。”

孙義冬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他和董志航从来都未如此勤奋学习过,他也很奇怪,那时两人学习的劲头,足以用疯狂二字形容。“那段时间,我们两个心中只有两个字‘拼了’,一切的苦都是为了圆大学梦。”在相互勉励的日子里,两人更是结下了比从前更加深厚的兄弟情。

“最牛同学”:

两人相约一起再考研

2012年6月,高考成绩揭榜。孙義冬和董志航的成绩都上了二本线,随后,两人一起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录取。

“不知道老天是不是被我们的兄弟情感动了,还是我们真的有缘,现在,我们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室友。”孙義冬告诉记者,这份“意外”的收获让两个人都非常开心。在他看来,两兄弟在经历了共同扶持考大学的过程后,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奋斗。“我们现在心里已经有了共同的目标,本科毕业后,我们还要一起考研,继续做好同学,好兄弟。”董志航告诉记者,他和孙義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同学情谊基本上是最长的,但他们却并不觉得长。“今后我们还会将这份友谊继续坚持下去,做‘最牛的同学’,做一辈子的好兄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