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中旬,2012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高峰大多已过。记者采访中发现,就业过程中,有人录用通知成堆,不知如何选择;有人却连应聘机会都没有。受“出身”、专业、性别等因素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正遭遇“冰火两重天”。
“出身是个门槛”:就业机会不平等
谈到找工作,武汉某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崔权说:“研究生就业没有社会上传的那么难。从我同学的情况看,只要综合素质不太差,找份还过得去的工作不是个事。”
已如愿获得某大型国企录用的崔权告诉记者,很多大型企事业单位都来他所就读的学校招聘。他有一个室友找工作非常勤奋,拿下了十几个录用通知。“年前,很多人想找平台高、城市大的工作;年后,有人改变了想法,要找离家近、生活舒适的工作。反正录用通知多,不少人选择了毁约。”他说。
与崔权相比,就读于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樊江强则没那么如意。樊江强就读的学校不出名,地理位置偏,去招聘的单位很少。他海投了不少简历,仅获得一次面试机会。班里共有13个同学,到现在只有一人签了工作协议。
一览英才网HR研究院援引某专家点评:硕士研究生就业遭遇“出身”门槛,主要是因为一些用人单位“好面子”的心理在作怪。出于理性考虑,用人单位应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应把985、211等标签作为进入招聘程序的条件,搞门阀制。作为用人单位,要招的是人才而不是“校名”,应给所有应聘者平等竞争的机会。“实现研究生就业机会平等,从长远看对名校、普通院校、用人单位和研究生都有利。”
“专业决定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早在年前,河南某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韩宝灯就签约了郑州一家煤矿机械制造公司。
韩宝灯所在的学院今年有三四十个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年前都把工作协议签了。不算奖金和房补,人均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他说:“采矿工程专业比较冷门,毕业生少,工作很好找。要不是学这个专业,仅靠一个二本大学的硕士文凭,找个满意点的工作恐怕有难度。”
与韩宝灯相反,就读于南方某211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的曹丕则认为自己吃了专业的亏。从去年10月份起,他每个周末都在跑招聘会,也曾拿到过南方某地级市一个镇属中学的录用通知,但因为那所中学太偏僻,就选择了放弃。然而,直到现在他再也没拿到过录用通知。
一览英才网HR研究院援引某专家点评:我国研究生的数量没有供过于求,但人才需求在专业上存在结构性矛盾,造成研究生就业中的冷热不均现象。产生结构性矛盾的根源在于,部分高校对人才市场的敏感性较弱,甚至对市场变化失去反应,使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市场不接轨,亟须政府、高校和就业中介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李学强认为,对毕业生个人来说,建议在报考研究生时尽可能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按市场上的人才供给状况报考。过剩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也别把就业意向仅盯在专业对口行业,应放宽眼界。
“性别改变命运”:老问题依然存在
“离毕业没多长时间了,还没签,急得上火,起了一嘴泡。”西部某重点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女研究生朱同学诉苦说。她从河北某二本院校考入现在就读的大学后,一直很有危机感,三年来年年拿一等奖学金,还考取了教师从业资格证。
“女生找工作真难,一些不适合女生的工作不要女生就算了。但一些特别适合女生的工作也不要女生,令人很绝望。”朱同学说。河北某地级市的一个师范学院招聘老师,却只招男生。她没有放弃,投了简历,并怀着极大诚意附上自荐信,但那所学校最终还是没回复。
相对于女硕士的难,男硕士则轻松多了。与朱同学同班的男生王晓刚一直复习考博到今年三月中旬。考博后,他投了些简历,很快就收到不少面试通知,不足一个月,就被西南某985大学党委宣传部录用。
一览英才网HR研究院援引某专家点评:尽管社会广泛呼吁,就业部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优先帮扶女性毕业生、对存在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采取限制进入招聘会现场等措施,但就业过程一些招聘单位仍然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实际上是用人单位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建议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要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某些用人单位的歧视而轻易放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