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热点:“毒姜”内外两标准

首页 > 

公务员

 > 山东

 > 2013年山东省公务...

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热点:“毒姜”内外两标准

潍坊菜农按照国内外不同的监管水准,而启动“有毒生产模式”或“无毒生产模式”。当地菜农显然知道,出口日韩等国的蔬菜没法蒙混过关,所以,种植外销大姜、大蒜、大葱等等都不敢逾越雷池。然而,内销姜的农药残留检测,则形同虚设。报道称,只要找几斤合格的姜去检验,就可以拿到农药残留合格的检测报告。而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他们自己根本不吃。潍坊的农民并非不能生产安全可靠的生姜,种植“神农丹姜”也不是因为无知与蒙昧。“神农丹姜”固然生长于“人人相害”的伦理土壤中,但是,其成为国人的“特供”食品,更离不开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宽松和懈怠。我们认为“毒姜”上演内外两标准不仅是现实的悲哀,更折射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乏力问题。

【分析】

分析一:国内食品生产者采取国内、国外双重标准,有其普遍性。

外销和内销食品安全质量的巨大差异,不仅仅在生姜、蔬菜、水果,甚至也在乳制品等其他食品领域存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副局长杨刚就曾表示,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国内的乳制产品86%都是合格的,出口产品98%都是合格的。中国的很多地方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却“外严内宽”,即出口产品要求很高,而国内销售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远远低于国(境)外标准。

分析二:农产品质检漏洞大、缺乏严格性,需提升标准。

潍坊并非种不出没有毒的姜,而是在我国农产品检测的漏洞之下,分别种植。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比如,安丘市对出口的高毒农药管理非常严格,每个镇和街道,每个社区,每个村都设有农药监管员和信息员,对农药的经营和使用实现无缝隙监管。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尤其是药残检测的漏洞很大;另一方面表明国内农产品安全标准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监管失职渎职是导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5月3日,两高发布关于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从严量刑的司法解释,对食品监管失职渎职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监管渎职最高可判十年”。总之,要想走出这种人的行为方式的危机,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针对违法者的重典,更是执法者即监管部门的责任心,包括标准制定、检验和长效而严格的执法。监管能最大程度上尽到其应尽的职责,是改变人们行为方式最需要的正能量。正如茅于轼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