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解题思路【精华】

首页 > 

公务员

 > 山东

 >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言...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解题思路【精华】

NewsContent"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秘笈” 前面我卖了个关子,很多朋友可能要问,秘笈是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考高分的关键点,如果你其它部分都OK、言语一般,分数可能会较高,但绝对拿不了超高分数。言语历来是公考的重点,也是兵家的必争地。其特点是:分值大、耗时长,除少部分题目区分度过低、难度过高外,大部分只要给足你足够时间,就能拿分,公考自然能拿高分。也就是说,只要阅读速度上去了,我们可以省出大量时间解题,提高正确率。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阅读速度及阅读准确率。 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是500字/分钟,实际上,我们参加公考的一大部分人达不到这个速度,主要和我们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关。公考的阅读量极大,我们的阅读速度只要提高一两倍,公考成绩自然就提高一个档次。 再举些例子: 赵东德,一位来自甘南县的人大常委干部,在他60岁时候开始学习快速阅读,一个月后,阅读速度由原来的150字/分钟提高到1500-1800字/分钟。 日本速读专家加古德次,还曾训练过一位患过脑部小儿麻痹症的青年。这位青年最初仅仅只有普通人1/3的阅读速度,经过三个月的速读训练之后,他1分钟居然能阅读8000-8500字! 在前苏联,有一位叫尤金妮·亚历山仁科的17岁的小姑娘,能用5秒钟读完一本杂志,用10分钟即可看完一本《战争与和平

方法1.简单训练,请照以下两篇文章方法训练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头两个办法能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读数以“吨”计的材料——当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挨着念。这样的阅读技巧给你读物的大概意思,从而使你不必为那些大块头的、不需细读的部分费时间。 1.预读--用来对付又长又艰深的阅读材料。 预读对于应付大篇幅文字,如冗长的杂志、报刊文章、商业报道和写实报道之类有特殊的功效。这种方法可以使你比一般人少用9/10的时间而获得几乎一半的信息。 方法:不论是什么文章,先看一下它的开始两大段,接下来看每段的第一句话,最后看一下末尾两大段。 预读显然不能给你每一个细节,不过它能节省你的时间,使你不去看那些你不想看——或者不需要看的东西。 请注意,预读法是让你用来对付那些长而生疏的材料的,对于短小文章,下面有更好的办法。

2.略读——应用于短小简单的文章。 略读对于从轻松读物如流行杂志、报纸的娱乐体育栏中了解大致情况是一个好办法。略读一本周刊或一份日报文娱栏的时间,能比你用一般方法看它们所用的时间少一半。此外,略读还是复习以前看过的资料的绝好办法。 方法:想象你的两只眼睛是两块磁铁,强迫它们很快地在每行字上扫过,每行只去注意几个关键的词。 每个人略读时所选的关键词都不一样,你和我略读同一篇文章时,尽管关键词不全相同,但两人所领会的原文意思会非常相近。 为了让你更清楚怎样略读,我把我在略读时所选的关键词括起来,你不妨也试试。不过注意,应该在10秒钟内略读完这段文字。 我兄弟(拉赛尔)(觉得有鬼)(夜里)呆在(衣柜)里,我对他说(他发疯了)。 “不信你去(检查一下)嘛。”他说。 (我不想)去。拉赛尔说我胆小得(像老鼠)。 (“才不是呢。”)我说。 “你就是。”他说。 (我吓唬他)鬼要在(半夜)来(吃他)。他哭了起来。爸(爸走了进来),(命令)魔鬼都(滚出去)。然后叫我们(去睡觉。)(“如果我再听见)一点鬼的声音,”我兄弟说,(“我就教训你。”)我们很快(睡着了)。你可能也(猜到了)吧?那些鬼(再也)(没有回来)。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能用预读和略读很快地知道文章内容了。但因为你并没有看所有的字,所以这两种技巧都不能保证你得到一半以上的细节。让我们来看第三种技巧。

3.组读——满足那些既要高速度,又要高效率的人们。 我们中间大多数人看书时都是一个字挨一个字地看,一次只看一个字,就像这样:我-的-兄-弟-……很可能直到现在你看书还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当你碰上尽是难字的文章的时候。这样的读书法实在是快速阅读的一大障碍,它使你看书的速度大大减慢了。组读教你怎样一次就看一组字,而不是一个字。 方法:练习使你的眼睛能够在一瞥中同时看到3~4个字。 我再示范一次,组读同一篇文章。圈在一起的字是一瞥中同时看到的。 (我兄弟拉赛尔)(觉得有鬼)(夜里呆在)(衣柜里)(我对他说)(他发疯了。)(“不信你去)(检查一下嘛。”)(他说。)(我不想去)。(拉赛尔说)(我胆小得)(像老鼠。)(“我才不是呢。”)(我说。)(“你就是。”)(他说。)(我吓唬他)(鬼要在半夜)(来吃他。)(他哭了起来。)(爸爸走了进来,)(命令魔鬼)(都滚出去。)(然后叫我们)(去睡觉。)(“如果我再)(听见一点)(鬼的声音,”)(我兄弟说,)(“我就教训你。”)(我们很快)(睡着了。)(你可能也)(猜到了吧?)(那些鬼再也)(没有回来。)开始组读时你的眼睛会觉得不习惯,这是正常的。经过一些练习你就会运用自如了。 好,让我们来试试吧。选一段简单的文章,尽可能快地组读一遍,然后再用你习惯的方法看一遍,检查一下第一遍看时漏掉多少。 如果你组读时没漏掉很多,那么你的阅读速度和技能就已经提高了。每天练习15分钟,一星期下来你就能掌握组读这种技巧了。 你看,现在你有三种技巧能提高看书速度了:预读帮你裁去大量不必读的东西;略读帮你很快知道轻松文章的内容;还有组读,使你同时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试试吧!经过一定的练习,你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大量的东西—不论是在学校、工作单位还是在家里。你甚至还会有足够的时间来看你最喜爱的连环画呢! 哦,还有《战争与和平

NewsContent"

二、其它注意事项 1.选词填空,复习做题时,参考答案不一定正确。百度一下,可能能找到原文。 2.最关键的地方,要看清题目,问的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或者问的是“从文中能够推出”还是“最能复述文章的选项是哪一项”,复核和推出是不一样的,否则,看错的失分最可惜。3.它指什么?它通常靠近离它近的那个词. 例:流量压缩装置和电子注入器把脉冲高压电转换成电子束.高强电磁场把它在长长的电子枪中加速,通过电子喷嘴向加带器喷射,作为形成和加速质子的介质.问:它指什么? 析:寻找靠近”它”的最近一个名词,再看看是不是.此题指电子束 4.文章阅读一般先做主旨题和观点题,再做其他题型会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原因是加深对主旨理解,解决其它问题就较简单,又省时。 5.选词填空,不能辨别时,一看词性,二看搭配,三看词义。另一个方法是,多把词语拆分成几个字,如“果断”可拆成“果敢决断”,就能和武断分开了。 例:这双鞋新颖、别致,正____她穿。A.合适 B.适合。 析:选B,合适是形容词,适合是动词。 6.言语题如果要求选标题,尽量不要选反语的。 例:4.瑞士汽车的普及率很高,平均两人就有一辆,对富有的瑞士人来说,买辆豪华的“奔驰”或“林肯”轿车根本不在话下。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驶的大多数是“本田”、“大众”等普及型轿车,以及一些叫不出名的甲壳虫车。瑞士是“手表王国”,所产的“劳力士”、“雷达”和“欧米茄”等品牌手表名扬世界。以瑞士人的收入,花几千元买块“劳力士”只是很小的开支,但瑞士人大都戴普通手表,有的年轻人戴的甚至是塑胶电子表。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手表王国 B.汽车乐园 C.富裕的瑞士人 D.瑞士人的时尚 析:不能选D,虽然D可能是反语,但如果真正要考察反语,应该加引号。(即D选项若是“瑞士人的时尚”,应选D)。所以应选C. 在此,我再次强调,想得多高分,就要把速度练多快。

附: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研究(呕心沥血之作)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也许是大家最不重视的。但是,我发现其实这部分是最容易拿分的,经过认真研究试题,发现了一些规律。 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一种题型就是片段阅读(当然,近两年又加入填充词语部分,关于这部分见附录的三个帖子)。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其中一半是是片段阅读,另一半是填充词语。填充词语虽然在词语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但与片段阅读相比,显然是后者偏难。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0题(A类),全部选用片段阅读题型,可见其重要性。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5题,全部是片段阅读。由此可见,所以把这种题型搞透是重中之重。 a 2008,2007道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有企业管理、政府管理、经济、语言文学(古典和现代)、古文、科技信息、生物、天文、社会等等;2006的30道题目还涉及到了医学、www.sdsgwy.com 山东公务员考试法律、音乐艺术等;2005年还涉及到了建筑艺术。总之,涉及面非常之广。但都有一个共性——有主题、有弯弯、难理解。这就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脑容量来进行思考。 从问题的提出来看,通常是这样(以2008,2007为例):这段文字主要意思(主要阐明的)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这段话的主旨是: 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推理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推理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推理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qian .....指代的是: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新)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NewsContent"

结合2006年题目,还有: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推理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主旨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这段话中“××××”指的是: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非主旨句,判断正误。根据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细节题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推理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非主旨句,判断正误 填入 最恰当的是: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非主旨句,判断正误 从提问来看,这里面可分为四类。 aqian 一、(广义主旨题)先看第一类,是抽出文意主旨。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这里面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1) 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哦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 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3. 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4. 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1)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没有讲到,尽管文章其他部分竟到了,依旧属于无关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2)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虽然讲到了,但与整个原文意思不符,也不对。 3) 有二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都讲到了,而且意思也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的,比较抽象的。 5. 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 目的题解题方法: (我把作者目的题并入主旨了) 1. 判断目的的主体和对象。 2. 找相应的得分句。 3. 答案一定在得分句、辅助句中产生。 aqian 上面还有一些表述,是要注意的。比如“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根据这两年的真题,有时候要求在题肢中找出主旨句。如: 4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2008 第四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 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答案选d。

1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在所以之后。选b

6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08 aq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主旨在但是之后,选d 8 .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qian A .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 B .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 .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 D .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主旨在但之后,选 c。 1 8 .几次拿起《 十字路口的顽童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NewsContent"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 .环保与实现企业利润存在矛盾 B .发展环保事业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 C .技术革新是解决汽车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 D .汽车企业应在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主旨为最后一句。选c 20 .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08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 . 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交 B .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C .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D .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主旨在但之后,选a 但“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这种表述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选出主旨句,所以,还是要注意。而另一类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在2006年试题中就不是要求概括主旨,而是判断正误。 这类题目选用的一段话一般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或讲背景或是一种观点,在这之后则用一个转折的关联词分开,有一句话或半句话说明另一种观点。与这转折关联词后的内容相关的选项中提到的内容就是下文要讲的内容。 “填入 最恰当的是:”的要求比前两者更我简单。因为有前文、也有后文,需要补充中间的内容。就可以看前后文。这里要求不能只看前文,不看后文。比如: 19.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 。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若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答案选B。这段话其实是找主旨句。看完整段话就能看出,要填入的话就是后三句话的概括。 可以说,片段阅读中绝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考生把主旨句抽出来。这是分量最大的一部分。所以,要努力锻炼这个方面的能力。 二、推理题 题干是这样:“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 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个人认为这种题目会在以后的真题中大量出现。它反映了趋势) 推理题不会是原文的明确表述,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 推理题: 1. 把握推理范围,大致全段,小至词语或句子。 2.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保持严密的逻辑和正确的思维过程 3. 可以利用相关部分提供的事实、背景和常识去推理。 正确: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含义深刻是解! 干扰: 1. 只是原文简单复述。 2. 看似推理,但是答非所问。。 3. 看似推理,其实张冠李戴,如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果说成原因,把手段说成目的等。 4.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 5. 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6. 有的瞎编的 结论题:偏重于归纳,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过于概括,过于全面或过于细节化的往往是干扰项。 解题时要留意那些话中有话的句子。要留意那些含义深刻或结构复杂的句子。 特殊的题型: 针对作者思路的判断:要猜后面就看结尾,猜前面看开头。 5 .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 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qian A .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 .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 .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 .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答案选c,题眼在“可是”后。 8.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NewsContent"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消费者对能否节约3%的汽油不在乎 B.目前生产的汽车已经达到了最佳的制动效果 C.无论汽车技术怎么发展,节油效果都不会很显著 D.在节油和动力的最佳配置比方面再寻求突破难度很大 答案选d.此题应选d,为细节推断题,(感谢g4519215的提醒) a的不在乎是对文中“不太明显的”偷换。 9.有关权威人士表示,13亿人口规模的到来,使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考验。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人口剧增给充分就业增添了明显压力。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 C.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 D.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以改变 答案选C。这段话的主旨是第一句。而非正确选项。这里考察的是考生对细节的理解。对人口学中常用词汇的理解度。 21.自然资源稀缺,产权就非常重要。因为产权明确,人们再也不会超负荷放牧。到发达国家农牧业地区看过的人都知道,分割牧场使用的都是铁丝网,这完全是君子界线,堵不住小人www.sdsgwy.com 山东公务员考试,但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这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界线,是具有法律权威的。难怪有一本书说铁丝网是十九世纪人类社会十大发明之一。 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的是( )。 A.产权的划分要有法律来保障 B.铁丝网只是在法律社会才起作用 C.法律能约束君子但不能约束小人 D.产权明确可以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答案选C。这段话的主旨句是“产权明确可以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而C选项是居中一句话“铁丝网,这完全是君子界线,堵不住小人”的误解。注:否定性提问的题目一般是不太可能选主旨句。 ======================================================================================================================================================= 干扰选项的特点:重要!!! (通论) 1.看似合理,其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要么利用在文段中没有提到的生活常识编造选项. 要么把文段中的事实和细节当主旨,把片面的次要的观点当成主要观点。因此我们要从文中找依据,找答案,看似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 在主旨题中,应该排除细节干扰,把握主题。 2.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要么对句中的细微处做了改动,要么截取文章中的词语或类似结构进行编造。要么在备选项中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把别人的观点或作者反对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过于相似的选项不一定正确,除非程度、范围都与原文完全一致。我们要注意:“原文越多,队的可能性越小”! 3.用常规含义代替偏用词义。词意句意题中,通常把要考察的词或句的常规含义作为干扰项。 4.过度引申。要注意选项是不是大大超出了文章允许的范围,切勿过度发挥。 5.最具迷惑性的选项是一半对一半错的!!! 公务员考试的大纲: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段落的中心思想,有很多种情况。 1、有的文章有主旨句,直接起到统领的作用。找到这个主旨句,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一段话的中心思想、主旨一般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的作用,在结尾有总结、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2、有时文章的意思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 3.有时段落中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 4.有时候文段的主要意思,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 5、如果是说明文,主要内容就是中心思想,不必穿靴带帽。在这里面,句与句、段与段、上下文等关系,是解题的重要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要把阅读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然后从局部入手,理清各种关系,摸清作者的思路。这要求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第一,要把自己融入文章中,作为主人公,用心体会;第二,模拟有人在旁,简述文章给“他”听;第三,记忆能力与阅读活动也有关系,读了后边,忘了前边,没法整体把握。——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读进去(文中的意思要进入你的头脑)。在阅读中要留意关注这样的“重要句子”: A、起始句。一篇文章中语段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果是说明文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B、主旨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C、衔接句。使层次间连贯紧凑。(转折处特重要。) D、深化句。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性文字。 E、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多出现在文章结尾。F、矛盾句。字面上看似矛盾,实则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 G、情感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上面是关于片段阅读中很需要的概括能力。 aqian四避免 一.主旨题避免以偏概全。 二.推理题避免就事论事。 三.词义句意题避免张冠李戴。 四.细节题避免偷梁换柱。 解题策略: 1.做这部分题目时要先认真审题,并迅速判断题型。 2.将相关的规律迅速在大脑中过一下(5秒钟,熟悉的话,可以略过。) 3.带着问题到段落中找答案(找答案时可以结合上述规律以及华图朱沅老师的“十不看”(见153楼,这里字不够了)).(要注意避免..................)。 关于命题趋势分析: 08年主旨题在国考中是主打题型,辅助有推理题和词义句意题。相信这种趋势会延续下去,如果出的难的话,可能会加大推理题的比重或是增加细节题中的正误判断题。还有一种可能是变片段阅读为篇章阅读,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一些,但题型是不会怎么变的. 最近心得之 aqian 四要看(重要关键词总结) 一.而且,更,甚至,并,并且,也,还。 二.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 三.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四.只有,除非,必须,应该,需要。 2008 9.8更新 下面我们来看2007,2008年公考新出现的一种题型——选词填空。 大纲要求: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在2007年公务员考试试卷中,这类题目有20道。前十道是单空选择,后十道是双空选择。考察内容全部是是同义词和近义词,其中有两道涉及到成语。我发现有很多是平常我们不太留意容易用错混淆的。对词语的熟练运用与甄别,只能是慢慢积累了。买本小词典吧,现在再回顾中学甚至小学时候的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乐趣呢。自己整理出来一些考的可能性大的词汇,大概也是一种思路附:本人搜集的资料,与同考人共享: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NewsContent"

附:言语理解模块宝典

选词填空

【名师点拨】

选词填空这种题型比较成熟,是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都涉及到对这种题型的考察,尤其是200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更是出了20道选词填空的题目,可见该题型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所占比例是相当重的。因此作为备考的考生,首先要足够重视这种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其次要明确该题型的考核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练习提高。

事实上选词填空主要考察了考生准确掌握、运用、辨析常用及特定词语的能力,能够在给定上下文的语境中选择最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从侧面可以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及文学感知能力等较高的素质。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对语言的规范表达,以及一种良好的语感。这两点就基于对词汇、短语包括关联词等熟练、扎实的掌握。因此我们为考生精心编排了三个词表,以历年考点所涉及的词汇短语为中心点,通过辨析和误用举例的方式进行引申,同时配以例句帮助考生更好理解,以期达到熟练掌握,准确运用的效果。

词表(一)

近义词辨析和误用

l “遏制”和“遏止”

“遏制”和“遏止”的差别在“制”和“止”上体现的很明显,“遏止”侧重抑制、迫使其停止,强调使之停止。而“遏制”则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

如“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遏止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这里的“遏止”应该换为“遏制”,因此“遏止”既然已经表示停止,就不能再有“住”搭配。

l “权利”和“权力”

“权利”是指依照法律和章程应当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其和“义务”相对。而“权力”表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以表示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和指挥权。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如下面句子中的“权利”就是误用:

“而‘四人帮’一伙,则利用篡夺的权利,假公济私,挥金如土。过着穷奢极欲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这一句子中的“权利”指的是某中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因此不应该使用“权利”,而应该改为“权力”。

l “推脱”和“推托”

“推脱”和“推托”读音相同,意义相近,但略有差别。“推脱”侧重指摆脱、开脱,使之与自己无关,多指推脱责任、问题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情等;“推托”侧重借故拒绝,指婉言谢绝、表示不接受,后面经常带有托词或者表示拒绝的原因,多指推托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两者不能混用。

如:“我们来你们公司领取材料,你们的保管员却相互推托,支吾搪塞。”,该句中的“推托”应该是“推脱”,因为作为“保管员”发放材料是其责任,而不是其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用“推托”不妥,应该改为“推脱”。

l “侦察”和“侦查”

同“考察”与“考查”类似,“侦察”和“侦查”的区别也在“查”和“察”的意义区别上,“侦察”指的是了解敌方的情况;“侦查”的意思则是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的调查行动。两者不能混用。如:“为了了解对手的情况,球队专门派了一名助理教练去对方训练场地侦查情况”。这里的“侦查”是误用,应该改为“侦察”,意思是了解对方的情况。

l “起用”和“启用”

“起用”有两个意思,一是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者免职的官员,二是指提拔、任用。

“启用”只有一个意思,是开始使用。一般来说“起用”的对象应该是人,而“启用”的对象则是事物。

如:“机场新建的候机大楼已经起用了。”这一句子中的“起用”应该改为“启用”,因为其宾语是事物,表示的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因此应该用“启用”。

l “谋取”和“牟取”

“谋取”和“牟取”都是指想办法得到的意思,但是“谋取”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指合法的取得,也可以指非法的获取。而“牟取”则是贬义色彩较强的词语,多指非法的获取。因此下面句子中的“谋取”属于误用:

“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谋取暴利的犯罪行为。”这一句子中的“谋取”显然是错误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非法地获取的意思,应该改为“牟取”。

词表(二)

关联词及虚词辨析与误用

l “凡是……不少……”

“凡是”强调主语的总括性,强调主语所涉及的范围内的“所有”性,常常与“都”“总”等搭配组成关联词组,而“不少”强调的是大多数,很多,但不是所有,所以“不少”和“凡是”在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不能构成搭配,属于误用。

如:“凡是在学问和科学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句子中应该删掉“凡是”,保留“不少”,因为并不是每个成功的人都缺乏“客观物质条件”的。

l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

“虽然……但是……”和“即使……也……”表示的都是让步关系,但是“虽然……但是……”侧重让步和转折,“虽然”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只能是已然性的事实,而不能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www.sdsgwy.com 山东公务员考试“即使”引出的让步的事实则多是未然的,假设的情况,侧重假设和让步。因此,把“虽然……但是……”用于对假设事实的让步,则是误用。

如:“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绝对不能骄傲,何况我们的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呢?”这里因为实际上“工作作得还并不好”,可见“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是已然的事实,而只是一种假设,因此不能用“虽然”引出,而要用表示假设的“即使”,后面也相应地换为“也”,构成“即使……也……”结构,表示假设让步。

词表(三)

成语辨析与误用

l “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十分正确,不能进行更改的言论,“刊”是修改的意思,而不是刊登的意思,最初出自汉代扬雄的《答刘歆书

如:“他的这篇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简直就是不刊之论。”这里的“不刊之论”显然属于误用,“不刊之论”指文章时应该是字字珠玑、不可修改的好文章,而不是“狗屁不通”的文章,显然说话人是把“刊”理解成了“刊登”,认为“不刊之论”是“不好到不能刊登出来的言论”了。

l “差强人意”

“差”,稍微、尚、还;“强”,振奋。“差强人意”的本意是“还算能够振奋人心”。《后汉书·吴汉传

需要注意的是,“差强人意”尽管不是“非常使人满意”,但是还是使人满意的,不能用来表示不满意的情况。

如:“他的学习总是差强人意,天天都要挨老师的批评。”这里的“差强人意”明显属于误用,说话人要表达的应该是“不令人满意”的意思,不能用“差强人意”。

又如:“我对学生工作不熟悉,你却偏让我去做学生工作,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一句子中的“差强人意”也是误用,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是“强人所难”,而不是“还算满意”,因此可以改用“强人所难”。

l “屡试不爽”

对“屡试不爽”理解的偏差主要出现在对“爽”的理解上,“不爽”并不是“不高兴”“失败”的意思,而是“没有差错”的意思,“爽”的意思是“差错”,因此“屡试不爽”的意思是“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任何差错”,而不是“多次尝试都让人不高兴”的意思。下面句子中的“屡试不爽”属于误用:

“他一直想在这家报纸的主版上留几个铅字,可惜的是他水平不济,屡试不爽。”显然,这里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屡试不中”的意思,是误用。

l “名不虚传”和“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指流传开来的名声和实际的相符,侧重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宋朝华岳《白面毒渡

“到了中学,就要遵守中学的饿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相应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这里的“名不虚传”显然并不一定是“好的名声”,只是说“中学生”的名称要和实际相符合,所以应该改为“名副其实”。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NewsContent"

l “巧夺天工”和“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冠绝。“夺”胜过。出自元朝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

在强调技艺精巧高超的程度上,“巧夺天工”侧重指胜过天然,而“鬼斧神工”侧重指非人力所能做到的。因此下面句子中的“巧夺天工”属于误用: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眉,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这里用“巧夺天工”来形容本来就是天然形成的“苍山”“洱海”,显然是不确切的,应该改为“鬼斧神工”来赞美。

l “无所不至”和“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是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礼记·大学

“无微不至”是指没有一个细小地方没有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细心和周到。是褒义色彩较强的词语。因此,下面句子中的“无所不至”是明显的误用:

“在些年来,乡亲们对我的照顾,真是无所不至,让我终身难忘。”这里用“无所不至”形容“照顾”,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改用“无微不至”。

二.解题技巧

【名师点拨】

在熟练掌握上述词表的基础之上,我们结合实例对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旨在提高考生作答的准确性及速度。希望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按部就班地顺序进行,首先讲词表的基础打牢,其次讲方法融会贯通,再结合历年真题详解进行总体复习,最后通过题型演练做到选词填空这种题型的全面提升。

(一)实词辨析

学习和掌握近义词辨析的方法,最主要的是从词义上对近义词加以辨析。一般来说,词义包括理性意义、色彩意义、搭配意义、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

1.词语的理性意义

要确切地了解词语的意义,首先要区分近义词的理性意义,一般来说,几个近义词之间多带有相同的语素和不同的语素,相同的语素是他们意义相近的基础,而不同的语素则体现着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别。如“亲密”“亲切”和“亲热”,三个词都有共同的语素“亲”,意思上也都带有“关系近、感情好、态度好”的意思,但是他们又有不同的语素“密”“切”“热”,这三个语素又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密”和“疏”相对,指距离近,因此“亲密”侧重指关系近、关系紧密,常常用来描写关系、友谊等;“切”侧重“密切”“恳切”,因此“亲切”侧重表示感情真挚、恳切,常常用来描写照顾、关怀、教导、声音等方面,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感受某一事物时的心情;“热”是“热情”的意思,“亲热”侧重指“亲密而热情”,常用于对人的态度等方面。

在词语的理性意义里,我们给出考生几方面的标准进行量化考察,从而能够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①词义的大小

一般来说,不同的词语有着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平凡”和“平庸”,两个词语都是指“一般的,不突出的”,但是“平庸”多指人,或者人的所作所为;而“平凡”则不仅限于人,还可以用于事物等多个方面。又如“事件”和“事情”,两者都表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是“事件”多指那些重大的、不平常的活动或社会现象,而“事情”则是泛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现象。显然“事件”的适用范围要比“事情”小。因此下面的句子应该选择“事情”,而不是“事件”:

“这两年,发生了不少令人心烦的 ,好在他都挺过来了。”(事件/事情)。

同样的还有“年代”和“年月”,“时代”和“时期”,“边疆”和“边境”等。

②词义的轻重

有的近义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

如“放纵”和“放任”,两个词都有“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放纵”要比“放任”重得多。又如“等待”和“期待”都 等待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期待”要更重,意义更强烈,适用于意义较重的场合,如“全国的球迷都期待着中国足球队能获得这场比赛的胜利。”这里用“期待”比用“等待”更能突出全国球迷的急切地希望的心情。

此外还有“处罚”和“惩罚”,“显著”和“卓著”,“研究”和“探讨”,“希望”和“渴望”,“担心”和“担忧”,“轻视”和“蔑视”,“失望”和“绝望”等等

③词义的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如“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但是“事变”侧重在“变”上,意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造成某些重大改变的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事故”则侧重指以外的损失或者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因此,下面的句子要选择“事故”而不是“事变”:

“在离前门不远的一个十字路口处,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交通 。(事变/事故)

④词义的具体与概括

词语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如“桌子”这个词并不是指客观世界的某一张桌子,而是指所有的桌子这一概念,但是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这是指某一具体的桌子,这样的词语的意义是具体的。

还有一些词语只能表达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近义词的差别就在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车”和“车辆”等。这三对词语每对都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意义不同,如“船”和“船只”都是指水上的一种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但“船”的意义是具体的,可以指称某一艘具体船,可能是木船、轮船、游船等;而“船只”则是结合性的概括性概念,不能指称某一具体的船。如我们说“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很多”“江面上远远地漂过来一只船”。同样,“花”和“花朵”;“车”和“车辆”也是如此。如“这朵花真是太美了,可惜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孩子们就像是祖国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的呵护”“门口是停着一辆车,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所有报废的车辆,都将统一回收并销毁”。同样的还有“书”和“书籍”,“河”和“河流”等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NewsContent"

2.词语的色彩意义

从近义词的色彩角度进行辨析,主要是指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态度色彩等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①近义词的感情色彩

一定的句子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而这个语境往往就是作者所褒扬或者所贬斥的,感情色彩指的就是词语中蕴涵着的对人或者对事物的褒贬的感情。如“沟通”和“勾通”仅一字之差,意义上也都带有“彼此相通”的意思,但是“沟通”的意思是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勾通”的意思则是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勾结或暗中想办法使言语串通一致,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如“勾结土匪”等。因此在进行近义词辨析时,不仅要注意词语的理性意义,更要注重其色彩意义。

②近义词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语体的风格而形成的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一般来说,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在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而书面语则具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

如“父亲”和“爸爸”都和“儿子”相对,但是“父亲”带有书面语色彩,而“爸爸”则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前者适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后者则比较随便,适用一般性的场合。如我们说“他是一名伟大的父亲”,却一般不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爸爸”,因为“伟大”是一个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词,如果和口语色彩强的“爸爸”搭配,则有些显得不伦不类的感觉。

③近义词的态度色彩

近义词的态度色彩指的是词义中包含的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如“庄重”“尊敬”“轻视”等。如“诞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时辰日期,但是“诞辰”带有庄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则没有,是一般性的表达。因此我们说“毛主席诞辰XX周年”而不说“毛主席生日XX周年”。

又如“驳斥”的意思是对错误的言论或者意见进行反驳;“反驳”的意思则是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别人的看法。“反驳”多用于一般性争论,语义程度较轻;“驳斥”多用于非一般性质的争论,着重在反驳的同时加以斥责,语义程度较重。正是因此“驳斥”的语义程度重,带有“斥责”的意思,也使得“驳斥”带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色彩,而“反驳”则没有。

3.近义词的搭配意义

①近义词的搭配范围

近义词的搭配意义是指不同的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范围,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严密”和“周密”,“严密”侧重指“周到、严格、紧密而没有疏漏”,多用于安全防范等方面;“周密”侧重“考虑周到、细致”,多用于思想、计划、安排等方面。两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同,是其最大的差别所在。

再如“坚定”和“坚强”,都有“坚持,不改变”的意思,但是“坚定”多和“立场”等搭配,而“坚强”多和“意志”等搭配。

这种搭配的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理据可言,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掌握。如“发扬”的对象常常是“优点”“工作作风”“传统”等;“发挥”的对象常常是“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改进”的对象常常是“工作”“方法”“技术”等的缺点、缺陷;“改善”的对象多是“生活”“关系”“条件”等。

②近义词的适用对象

从词语的搭配意义来区分近义词还包括对词语的适用对象的分析。如“爱戴”和“爱护”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爱戴”的意思是敬爱而且拥戴,其适用对象是“下级”爱戴“上级”,而“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加以保护”,其适用的对象是“长辈”爱护“晚辈”,或“上级”爱护“下级”,两者的适用对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又如“关怀”和“关心”,前者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能用于对人;而后者则对人对物都可以用,也不分等级。再如“抚养”和“赡养”,“抚养”侧重长辈对晚辈的养育,多指抚养孩子;“赡养”则是晚辈对长辈而言。

4.近义词的语法功能

近义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近义词的词性和组句功能,一般来说,不同词性的词,尽管理性意义可能相同,但其做各种句子成分的能力不一样,如“金”和“金子”在理性意义上几乎一样,但是“金子”是名词,主要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如“金子是很值钱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是区别词,其主要语法功能是做定语,修饰名词,如“她有一头漂亮的金发”“河面上浮动着一层金光”。

又如“公开”“公然”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的意思,但是“公然”是副词,在句子中只能作状语,而“公开”是动词,也兼形容词,能在句子中充任谓语、定语、状语等。如“X国竟然公然侵犯我国领海”“我们俩之间的事儿早就被公开了”“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明天法院将对三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公开审判”。同时,“公然”侧重无所顾及,多用于不好的场合,带贬义;而“公开”则侧重让人都知道,是中性词。

(三)成语的辨析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一般来自典故、寓言和古代诗文等。对于成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二是正确地使用、运用成语。要想准确地使用成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成语的准确含义

如“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这里,“不刊之论”的使用是错误的,关键在于对“刊”的理解上,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理解,“刊”应该是“刊登”的意思,那么“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被刊登的言论或作品”,这就和其实际的意思大相径庭了。“刊”的意思应该是“更改”,“不刊之论”的意思就是“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

2.成语的感情色彩

如“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没,康有为、梁启超两人确乎少些刚烈。”这一句子中的“始作俑者”是错误的。“始作俑者”的本意是第一个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土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说“谭嗣同”是“始作俑者”显然是褒贬失当。

3.成语与其它词语的搭配

成语的意思往往比较独特,因此在理解了成语意义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成语和其所在句子中其他词语的搭配问题,注意是否得当,是否有语义上的重复累赘等。

如“面对无数个因为‘豆腐渣工程’而无辜丧生的人们,面对他们的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我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撕心裂肺”在这一句子中的搭配是错误的,一般来说,“撕心裂肺”多用来形容哭声等,而不是用来形容“痛苦”。

又如“他那和颜悦色,平易近人的风度,一下子把大家的拘束感都给驱散了。”这里的“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和“风度”搭配,也是错误的。“和颜悦色、平易近人”是说脸色平和,容易让人接近,其表示的是一种态度,多和“态度”等词语搭配,而不是一种“风度”,不能和“风度”搭配。

4.成语的特殊用法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其在用法上也有着特殊性。如“望其项背”的意思能够看见别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够赶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来说,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当中,否则就是错误的。如“这家公司的雄厚财力是其他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使意思符合,其一般也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5.成语的用法功能

如“有些领导漠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的意思,是形容人对事物态度非常冷淡,不闻不问,丝毫也不关心。尽管“漠”“不”都是修饰“关心”的,,但是作为一个成语,其意义具有凝固性,语法功能上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漠不关心”并不等于“毫不关心”,后者是一个词组,其语法功能与其中心词“关心”保持一致,后面可以带宾语。而漠不关心”则是一个成语,其有着独特的语法功能,不和“关心”一致,后面不能带宾语。

6.成语的使用范围

成语具有约定俗成性,其使用范围也在千百年的使用中得以固定。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闻鸡起舞者,秉烛达旦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这个句子中的“汗牛充栋”属于误用,“汗牛充栋”的意思是形容书很多,多得用牛来搬运都累得牛出汗,摆放时充满了整个屋子。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形容书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别的事物的众多。

7.成语造句的逻辑性

由于成语意义比较独特,有着很丰富的附加意义,因此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成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表达是否与整个句子在逻辑性上保持了一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