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历一些挫折,可以让他以后少走弯路,更清楚、客观地看待自己。”2005年12月,陈晓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提起自己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往事,这位年轻的院士颇有感触:“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不只是得到一笔研究经费,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从第一次申请失败到后来获得资助,这个过程对我帮助很大,增强了我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也从中学会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1985年12月,陈晓亚获英国Reading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几年后,他先后赴德国Tuebingen大学和美国Purdu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底,陈晓亚从美国回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我最初是研究宏观生物学的,后来转行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回国后,对转入分子生物领域不久的陈晓亚来说,尽管获得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但申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时还是费了些周折。第一次申请没有通过让陈晓亚觉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难度很大”。所幸的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目标是吸引和培养人才,是一个鼓励青年人成长的基金,当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管理者们也通过不同方式鼓励他。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西安召开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会议,参加会议的多数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也有少数虽然没有获得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但研究工作做得较好的年轻科技人员也应邀参加了会议,陈晓亚便是后者中的一员。会上,陈晓亚认真地听学术报告,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人一起讨论研究工作,交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方面的经验,也和一些暂时没有获得资助的同行相互鼓励。“这次会议对我帮助很大,坚定了我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也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还要更刻苦一些”,他决定把工作进一步深入后,再一次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9年,陈晓亚申请的“植物次生代谢”项目通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评审,在基金的资助下,陈晓亚在植物次生代谢和棉纤维发育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步深入。此后的几年里,他系统开展了棉酚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克隆并分析了棉酚途径中催化3步连续反应的酶;研究了棉酚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利用蛋白分泌机制发展了一种可用于环境植物修复的技术。并在植物表皮毛和棉纤维发育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进展,为研究植物表皮毛细胞形成的侧向抑制机制提供了新信息。在青蒿萜类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克隆并鉴定了青蒿的两个单萜合酶和一个倍半萜合酶;发现(-)-β-蒎烯合酶(一种单萜合酶)基因,以及1-脱氧-D-木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节律变化,提示植物中单萜成分的合成与光合作用及碳代谢流有关。 陈晓亚深深地感到,获得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能够让一名科技工作者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潜心工作,申请的经历也是申请者学习、提高的过程。一个人遇到挫折时需要关心和鼓励,而别人遇到困难时更应主动帮助他人。“我们的科研工作是接力跑,是老一辈科学家、同辈研究人员和青年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团队的成绩。”陈晓亚常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新人: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具有踏实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对事业的成功充满信心。
来源:科学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